邹广文
- 作品数:368 被引量:1,734H指数:18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历史演进与当代阐释
- 2025年
- 文化主体性作为当代文化哲学的重要议题,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语境中被赋予独特的历史使命和现实内涵。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催生了“中华文化主体性”命题的提出。中华文化主体性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历史根基,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和充分挖掘得以确立。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华文化主体性在以“第二个结合”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得以深化与丰富。在全球化的现实语境中,中华民族以自信而开放的文化姿态积极参与全球文明对话,并通过对世界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和主动探索,不断在提升全球文化话语权中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
- 邹广文赵月
- 关键词:文化文化主体性中华文化
- 文化、文化本质与文化变迁被引量:12
- 2004年
- 对文化的理解大体有两种思路:作为"功能性"的文化和作为"主体性"的文化。人是文化的存在,文化的本质就在于"人化"。文化作为人的一种对象性活动,其合理性的内容表达是对人的本质以及人的主体能力的证明。在人类文化变迁中,不同文化形态间呈现出了多元互补、加速度发展以及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
- 邹广文
- 关键词:文化文化本质文化变迁
- 学术泡沫是怎么吹起来的被引量:4
- 2012年
- 思想之所以成为泡沫,源于它的价值诉求并不在思想本身。
- 邹广文
- 关键词:学术泡沫价值诉求功利目的
- 始终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被引量:1
- 2018年
-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视野开阔、高屋建瓴,站在时代的高度系统总结了马克思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推动人民实现自身解放、指引人民改造世界、探索时代发展新课题和回应人类社会面临新挑战等方面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一纲领性文献对于我们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邹广文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人民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恪守纲领性文献《讲话》
- 论新的文化生命体的世界历史意涵
- 2025年
- 从世界历史的维度出发,从生命的视角理解人类文明和文化,是把握新的文化生命体的重要路径。文化生命体现生命的精神结构,是对自然生命的延伸和超越。在当代中国语境中,文化生命体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得到延续、更新和发展。新的文化生命体之“新”,体现为新的文化态度、新的主体意识和新的文化目标,旨在形成超越资本主义文明、凝聚现代精神共识的文化存在,进而以深刻的整体意识为全球文明发展提供共生和谐的全新范式。新的文化生命体之“体”,反映的是民族文明在交流交融中以世界历史意义上的人类意识超越以往文明模式,尤其是资本主义文明对生命价值的忽视。
- 赵月邹广文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历史
- 建设“文化中国”的几点思考被引量:3
- 2012年
- 本文认为,"文化中国"是中国着眼于和谐社会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以及全民族人文素养所实施的文化发展战略。"文化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远景,是一个正在"生成"的、面向未来的、在全球文化的交互激荡中逐步形成的过程。建设"文化中国"的价值诉求具体体现在:要注意开掘新文化创造的生命力,加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自觉认同,注重公民健康人格和现代人文素养的生成,坚守全社会民主公正信念,培育现代生态文明观念。
- 邹广文
- 关键词:文化文化中国文化传统文化自觉
- 新价值尺度的确立与当代人文精神重建被引量:8
- 1996年
- 新价值尺度的确立与当代人文精神重建邹广文吴荣荃从十八世纪开始,西方科学理性与文明理想的冲突便引发了人们的价值思考。到了二十世纪末的今天,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所带来的价值世界的失落使人们重提人文精神。价值问题始终是关涉人类发展的中心问题。尤其就当代中国的...
- 邹广文吴荣荃
- 关键词:现代人文精神现实性
- 大众生活的时代痕迹
- 1998年
- 大众文化的崛起已成为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它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也留给人们诸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如何评价大众文化的价值,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本期特邀邹广文教授等人撰写的这组文章,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大众文化现象。我们期望更多的学界同仁参与此问题的讨论,以期推进当代中国现实文化的健康发展。
- 邹广文
- 关键词:大众文化文化现象文化形式通俗文化社会文化生活
- 文化发展:面向21世纪的思考
- 1993年
- 我们生活在文化的世界。这突出的标志就是文化对当代人类及其社会的影响越来越直按,并且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正因为如此,20世纪人类对文化的反思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自觉。面对21世纪,人类文化该如何发展?中国现代文化该如何锻造?这也是人们十分关切且无可回避的历史主题。
- 邹广文
- 关键词:文化发展文化环境文化研究中国现代文化文化问题人类文明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马克思生态文化观的时代回响被引量:2
- 2024年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诉求,是马克思生态文化观在新时代的理论创新与生动实践。基于生态世界观、生态批判观、生态重建观三重论域,马克思揭示出自然与社会辩证交互、双向建构的对象性关联,在历史与价值维度上阐明自然异化的深层成因,探寻人与自然双重解放的整体性变革路径。马克思的生态文化观拓展了感性-人化-历史贯穿融合的生态哲学视野,确立了哲学-经济学视域复合统一的生态批判范式,指明人-社会-自然协同发展的生态治理路径,树立起科学与人文交融互构的思想航标。
- 邹广文李晓白
-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