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阻滞用于急性单纯骨折病人的术前镇痛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比较观察骨折病人做神经阻滞镇痛和哌替啶肌注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 10 7例骨折病人分两组 ,A组采用骨折后肌注哌替啶 1mg/kg(n =5 5 ) ;B组在骨折后采用相应部位的神经阻滞镇痛 (n =5 2 ) ,分别记录治疗后 10 ,30 ,60min时的VAS值和并发症。结果 :B组治疗后 30min无痛率为 19% ,而B组为 4 % ,显效率B组 5 4 % .A组 2 7% ,两组间比较无痛率和显效率均为B组高于A组 ,P <0 .0 1,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治疗后 1h无痛率A组和B组分别为 5 %和 2 3% ,显效率分别为39%和 5 8% ,两组间比较无痛率和显效率B组高于A组 ,P <0 .0 5 ,有显著差异。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 :对骨折创痛病人应用神经阻滞法解除骨折创痛 ,其效果优越于肌注哌替啶 ,且并发症少。
- 姜长林沙庆玲赵鸿雁曲向林赵立明李俊乔添柱翟金林赵敏
- 关键词:单纯骨折神经阻滞
- 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骨关节脱位复位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快通道麻醉在骨关节脱位复位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8例ASAⅠ~Ⅱ级的单纯性肩关节、髋关节脱位行闭合手法复位术患者。术前禁食6 h,禁水2 h。常规监测BP、HR、RR、SPO2,面罩吸氧,静脉缓慢注射舒芬太尼0.3~0.4μg/kg,注射时间>2 min。5 min后,静注丙泊酚1.5~2.0 mg/kg。记录麻醉前、用药后1 min、用药后5 min、术毕3 min病人的SBP、DBP、HR、SPO2、RR。记录麻醉时间、病人的清醒时间、离院时间,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中患者血压维持相对稳定,心率下降相对明显;有3例病人出现恶心,经注射止吐药物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得到缓解。所有病例在麻醉时间、清醒时间及离院时间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快通道麻醉在骨关节脱位复位术中的应用,快捷、安全、舒适,值得临床推广。
- 毛仲霞赵敏卞晓慧
- 关键词:麻醉丙泊酚舒芬太尼骨关节脱位
- 超前镇痛用于预防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躁动的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摘除术后,由于手术创面暴露且受口腔内各种因素刺激,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吞咽时疼痛更加明显。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可控性好,停药后苏醒迅速,但使用瑞芬太尼镇痛消失较快致使麻醉苏醒期患儿会出现躁动,哭闹。
- 王金鹏赵敏卞晓慧
- 关键词:扁桃体切除术后躁动超前镇痛小儿短小手术儿童麻醉苏醒期
- 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用于腭咽成型术后躁动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对比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用于全麻下行腭咽成形术后躁动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60例因鼾症行全麻腭咽成形手术病人,男36例,女24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D)组和咪达唑仑(M)组,每组30例。患者选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前30min,D组给予右美托咪啶0.5μg.kg-1,稀释至50ml,静脉输注,15min注完。咪达唑仑(M)组静脉输注咪达唑仑0.05mg.kg-1稀释至50ml,15min注完。术毕待患者呼吸恢复,清醒拔管。监测拔管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记录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观察患者手术后躁动的时间和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M组T2,T3,T4时间点MAP、HR值与T0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D组各时间点较T0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躁动发生率为对照组20%右美托咪啶组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咪达唑仑对比,右美托咪啶显著减少手术后躁动的发生。
- 张莉莉赵敏翟金林
-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咪达唑仑腭咽成形术术后躁动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抵抗阿司匹林干预与GP1BA基因多态性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4
- 2020年
- 随着人口老龄化脑卒中发生率逐年上升,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缺血性卒中(IS)发病率占脑卒中60%-80%[1],并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等临床特征。对于IS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已经被写进多个国家的脑卒中防治指南。在心脑血管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已经开始广泛使用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药物[2],但5%-45%[3]的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AR)[4]。
- 杨秀峰刘净乔馨赵敏杨冬梅
- 关键词:阿司匹林抵抗缺血性卒中抗血小板药物高复发率脑卒中发生率基因多态性
- 控制性降压麻醉对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麻醉与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鼻内镜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8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控制性降压组。于术前1 h、术后3、6、24、48、72 h评价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性别、受教育程度、术中异氟醚用量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比较控制性降压组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18例(60%)高于对照组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8例(27.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降压加重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 卞晓慧赵敏张莉莉
- 关键词:瑞芬太尼异丙酚老年人
- 氟比洛芬酯用于全麻苏醒期因导尿管刺激而引发躁动的观察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全麻苏醒期因导尿管刺激而引起的躁动影响。方法:选择于全麻下行手术的中老年男性患者60例,分为2组。Ⅰ组为瑞芬太尼组,Ⅱ组为氟比洛芬酯联合瑞芬太尼组。Ⅰ组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咪唑安定、瑞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Ⅱ组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咪唑安定、丙泊酚、维库溴铵、瑞芬太尼、于手术结束前15分钟缓慢静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麻醉维持2组均采用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比较2组患者在全麻苏醒期的躁动程度。结果:前者躁动程度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全麻苏醒期因导尿管刺激而引发的躁动有明显的作用。
- 赵敏
-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留置尿管全麻苏醒期躁动
- 舒芬太尼PCIA用于上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 2010年
- 毛仲霞赵立明赵敏曲向林
- 关键词:上腹部手术术后镇痛舒芬太尼PCIA阿片受体激动剂自控静脉镇痛
- 氟比洛芬酯复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 2011年
-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用于结肠镜检查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60例,分为2组,A组为无痛组,B组为对照组,每组30例,无痛组为氟比洛芬酯联合瑞芬太尼;对照组为常规操作。A组采用手术前10分钟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咪唑安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比较2组患者在各个时期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满意舒适度的评分。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满意度及舒适度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用于结肠镜检查,能达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 赵敏
-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瑞芬太尼结肠镜检查镇痛
- 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椎管内联合阻滞用于高龄TURP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椎管内联合麻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在高龄病人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副作用。方法选择老年TURP患者68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左旋布比卡因5mg、芬太尼25μg加10%葡萄糖水配成3ml;Ⅱ组为左旋布比卡因7.5mg加10%葡萄糖水配成3ml。选择L2-3或L3-4间隙为穿刺点,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观察并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阻滞平面消退时间及运动恢复时间;血压与心率变化以及恶心、呕吐、寒战、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结果所有病人麻醉镇痛完善,Ⅰ组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低血压发生,Ⅱ组有明显的低血压发生。结论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椎管内联合麻醉用于高龄TURP的病人,能完全满足手术要求,麻醉平稳且副作用少。
- 张莉莉赵敏卞晓慧
- 关键词:左旋布比卡因芬太尼高龄TU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