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渭鹏
- 作品数:42 被引量:108H指数:6
- 供职机构:甘肃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甘肃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定量测定内脏脂肪对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所定义的脂肪定量计算已成为肿瘤学中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CT测定的内脏脂肪面积(VFA)不仅与胃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还直接影响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具体而言,患者的VFA与术后胰瘘、住院时间及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呈正相关,而过低的脂肪含量则可能导致术后耐受力下降,增加并发症的风险。此外,分析结果表明,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高VFA影响淋巴结清除的难度,是影响手术安全性和患者长期预后的关键因素。因此,综合评估VFA对胃癌根治术后预后的影响为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并强调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术前VFA的评估,以优化患者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 马于祺万浩浩毕心然李想高宇马博邓渊狐鸣詹渭鹏马云涛
- 关键词:预后个性化治疗
- 远程机器人手术操作指南(2025版)
- 2025年
- 远程医疗是未来国家医疗战略之一。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改善了医师进行微创手术的环境和工具,打破时空限制,提高了外科手术的质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自2001年美国Marescaux教授首次报道远程机器人胆囊切除术以来,远程机器人手术在普外科、小儿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骨科等外科领域的应用日渐广泛。为了指导远程机器人手术更规范、安全、有效地开展,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普外科分会、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动医疗专委会及甘肃省抗癌协会于2024年12月组织全国机器人手术外科专家共同制订了《远程机器人手术操作指南(2025版)》,旨在为开展远程机器人手术的外科医师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参考。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动医疗专委会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普外科分会甘肃省抗癌协会马云涛杨婧李艳飞李美萱狐鸣马世勋田宏伟王晓鹏詹渭鹏郭进邓渊景武堂蔡辉杨克虎
- 关键词:远程医学外科手术机器人
- 循环肿瘤细胞PD-L1表达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近年来,针对PD-1及PD-L1的研究深入,免疫治疗逐渐兴起,但其在实体肿瘤患者中有效率只有20%左右,如何选择受益人群成为研究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最新临床研究表明循环肿瘤细胞(CTC)表面表达的PD-L1能够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对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具有指导作用。本文将对CTC PD-L1在各种实体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李祖曦黄显斌马云涛詹渭鹏狐鸣田宏伟杨婧
-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预后判断疗效评估
- 机器人辅助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手术机器人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3月在甘肃省普外临床医学中心行胃癌根治术28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行达芬奇机器人胃切除手术(Robot-assisted gastrectomy,RAG)者为RAG组(137例),行腹腔镜胃切除手术(Laparoscopy assisted gastrectomy,LAG)者为LAG组(1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按手术先后顺序对RAG组进行分组,确定机器人胃切除手术的学习曲线。结果:与LAG组比较,RAG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多[(25.12±10.54)枚Vs(21.54±9.25)枚,P=0.03],术后住院时间更短[(13.36±3.00)d Vs(15.30±3.89)d,P<0.001]。而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手术先后顺序对RAG组进行分组,经统计分析可知机器人胃切除手术的学习曲线为7例。结论:在胃癌根治术中,机器人手术术后恢复更快,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具备腹腔镜技术的医师更容易学习并掌握机器人手术。
- 苗长丰詹渭鹏张文涛马世勋马云涛
- 关键词:手术机器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安全性可行性
- CXCL12、CXCL8和HGF调控大肠癌肝转移机理的研究
- 马家驰顾远晖陈泉路兴华李渊马建勋李荣范詹渭鹏杨婧
- 科学技术领域:临床医学,肿瘤学,肿瘤治疗学。 主要科技内容:检测CXCL12、CXCL8、CXCL6和HGF及其受体在大肠癌细胞株、基质细胞中的表达及与大肠癌细胞肝转移能力的关系,检测在大肠癌细胞-基质细胞的共同培养系统...
- 关键词:
- 关键词:大肠癌肿瘤治疗
- 程序化达芬奇机器人“3+2”模式“七步法”远端胃癌根治术被引量:14
- 2022年
- 目的:介绍程序化达芬奇机器人“3+2”模式远端胃癌根治手术清扫“七步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完成全腔镜下达芬奇机器人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手术分七步:1)建立戳孔,腹腔探查,悬调肝脏,摆体位,连接机器;2)右侧大弯侧区域及幽门下区域(4d,6);3)幽门上区域,离断十二指肠,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5,12a);4)胰腺前方区域(7,8a,8p,9,11p);5)小弯侧区域(1,3);6)左侧胃大弯区域(4sb);7)离断胃标本,近端胃和空肠吻合。结果:全部患者无中转开腹,术中无输血。手术时间(175.0±16)min,出血量(99±36.4)mL,淋巴结清扫数目(30.3±2.5)枚,机器人相关费用(22794±3660)元。并发症发生5例,其中肠梗阻2例,腹腔内出血1例、伤口感染1例以及胃排空延迟1例,均采用保守方法治愈。未出现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结论:本程序化方法安全可行,重复性好,手术时间相对较短,费用相对较低。该程序化方法有利于新开展机器人手术的机构培养手术团队、缩短学习曲线、降低手术难度,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教学工作。
- 黄显斌狐鸣蔡辉詹渭鹏詹渭鹏杨婧
- 关键词:远端胃癌根治术
- CT定量计算内脏脂肪含量与机器人辅助胃癌根治术后疗效的关系: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究内脏脂肪含量对机器人辅助胃癌根治术后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1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行机器人辅助胃癌根治术的5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影像学资料。采用Slice-O-Matic 5.0软件计算内脏脂肪面积(VFA),根据日本肥胖研究协会的“肥胖疾病”标准,将内脏型肥胖患者定义为VFA≥100 cm2。将患者分为高内脏脂肪组和低内脏脂肪组,使用倾向评分匹配分析进行背景校正,以比较不同内脏脂肪面积与机器人辅助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并发症的关系。结果:597例患者中,高内脏脂肪组209例,低内脏脂肪组388例。经过倾向性匹配后,高内脏脂肪组和低内脏脂肪组各209例。结果显示,与低内脏脂肪组相比,高内脏脂肪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加,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增加。此外,高内脏脂肪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腹腔感染发生率均较低内脏脂肪组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两组在术后胃排空障碍、肺部感染、腹腔出血、肠梗阻及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Ⅲa)发生率方面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脏脂肪含量对机器人辅助胃癌根治术后的近期疗效具有显著影响,较高的内脏脂肪水平可能与术后恢复和并发症风险相关。CT对内脏脂肪进行定量评估,在术前评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术后疗效预测及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 马于祺郭玺郭成旺张铭泽邓渊景武堂狐鸣杨婧詹渭鹏马云涛
-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CT内脏脂肪
- ERCC5基因启动子区SNP与胃癌的的相关性研究
- 卢娟娟王淑兰张惠琴李怡詹渭鹏宋学娟李雯彬姚金霞
- 该研究分析筛选出5个有遗传多态的候选SNP位点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以了解其在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了解与胃癌、萎缩性胃炎是否存在易感性;了解不同病理类型与SNP基因型的关系;了解SNP与胃癌的复发及转移的关系。虽然关于ERC...
- 关键词:
- 关键词:胃癌基因分型检测
- 伊马替尼致大量腹水1例报道被引量:2
- 2016年
- 病例资料患者,男,59岁。因"腹痛、腹胀伴四肢颜面水肿7 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个月因十二指肠降部肿瘤(10 cm×8 cm)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十二指肠间质瘤,核分裂25/50 HP,高度危险性,侵犯黏膜层。免疫组织化学:Dog-1(+),CD117(+)。
- 郭庆金马家驰李一平顾远晖詹渭鹏陈晓昌汪旭云
- 关键词:伊马替尼十二指肠降部格列卫核分裂黏膜层恶性潜能
- 达芬奇机器人“3+2”模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3+2”模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20年6月在达芬奇机器人“3+2”模式下按照不同胰肠吻合方式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30例,统计分析短期疗效。结果: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出院,无患者死亡。结论:应用达奇芬机器人手术系统“3+2”模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是安全可行的。
- 许永成何兴龙郭进马雕龙马云涛狐鸣詹渭鹏田宏伟苗长丰
- 关键词:机器人辅助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