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东
- 作品数:89 被引量:416H指数:10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云港市卫生局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肿瘤新抗原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 2021年
- 免疫治疗在肺癌方面的疗效显著,但发生耐药及复杂的不良反应令人担忧。肿瘤新抗原只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靶向新抗原可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杀伤肿瘤细胞,不会引起自身免疫反应。肿瘤新抗原成为免疫治疗的理想靶点,联合新抗原疗法和其他治疗方式,成为继续利用免疫机制治疗肺癌的新方向。本文对肿瘤新抗原的生物学特征、发展状况及在肺癌中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汇总,旨在为晚期肿瘤的诊治提供参考。
- 赵凤华张欣陈婷蒋晓东
- 关键词:新抗原免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CT、病理和CK19 RT-PCR在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探索检测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新途径。方法 :应用CT、病理和细胞角蛋白 19(CK19)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chainreaction ,RT PCR)法 ,对 15例可手术的原发性肺癌患者 60枚区域淋巴结分别进行癌转移检测。结果 :60枚区域淋巴结中 ,16枚经CT诊断为转移 ,其中有 11枚CK19RT PCR为阳性 ,4 4枚CT阴性中有 2 4枚阳性 ;15枚经病理诊断为转移的 ,CK19RT PCR均为阳性 ,而 4 5枚病理诊断为阴性的淋巴结中有 2 0枚为阳性。结论 :与传统的CT、组织病理检查相比 ,CK19RT PCR法可提高淋巴结癌转移的检出率 。
- 蒋晓东朱广迎王绪
- 关键词:角蛋白19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肺癌病理
- 肺癌化疗中穴位贴敷减轻消化道反应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 2025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穴位贴敷对肺癌化疗患者消化道反应的干预作用,明确其在临床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边界。针对化疗所引起的恶心、呕吐等问题,评估中医外治法在现代肿瘤支持治疗体系中的适配性,为提升患者依从性与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研究纳入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间收治的240例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接受常规止吐治疗,以5-HT3受体拮抗剂为基础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干预,选用神阙、内关、足三里三处穴位,每次贴敷6小时,持续三个化疗周期。干预过程中使用MASCC止吐工具量表对症状变化进行动态记录,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与临床可行性。结果 数据显示,研究组在化疗后72小时内的呕吐控制率提升了23.6%。患者在食欲恢复方面表现更为积极,平均提前1.8天恢复进食状态。在安全性评估中,两组间皮肤过敏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近(3.3%vs2.5%)。研究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干预措施整体可控。结论 穴位贴敷作为中医外治手段,在缓解肺癌化疗相关的消化道反应中展现出明显优势。干预后患者呕吐症状显著减轻,食欲改善时间缩短,这一结果不仅提升了患者对治疗的接受程度,也有助于改善化疗期间的生理状态与精神反应。更为重要的是,该方法未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与操作性。
- 高洁蒋晓东
- 关键词:肺癌化疗穴位贴敷消化道反应安全性
- HIF-1α、VEGF、VEGFR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3
- 2011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理组织中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5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10例肺良性病组织中HIF-1α、VEGF、VEGFR2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HIF-1α、VEGF、VEGFR2高表达率分别为58%、54%、60%。三者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均有高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IF-1α、VEGF、VEGFR2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HIF-1α的表达与VEGF、VEGFR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HIF-1α、VEGF、VEGFR2表达水平有相关性,它们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有重要意义,对临床判断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和指导临床抗血管生成有一定的价值。
- 蒋晓东戴鹏宋大安吴瑾黎世秋
- 关键词:乏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 颅内血管病的介入栓塞治疗(附13例报告)
- 1996年
- 随着球囊导管和超选择性造影技术的问世,通过血管内栓塞技术对某些以往认为不能手术或手术风险极大的脑血管疾病进行治疗,已取得满意效果。我院自1994年2月至1996年1月采用经皮微导管栓塞治疗13例脑血管疾病。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陈覃郭秀元司宪平施辉陈军周胜利王富元张根山蒋晓东
-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介入疗法栓塞疗法
- 放疗联合周剂量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A549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研究放疗联合周剂量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rh-Endostatin)对肺腺癌A549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40只裸鼠A549细胞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rh-Endostatin治疗组、放射治疗组和放疗联合rh-Endostatin治疗组,观察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图,计算肿瘤体积抑制率;肿瘤组织行常规HE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内皮CD31的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结果:治疗第8天起,放疗联合rh-Endostatin治疗组的肿瘤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 d后,rh-Endostatin治疗组、放射治疗组和放疗联合rh-Endostatin治疗组小鼠的肿瘤体积的抑制率依次为68.35%、90.78%和106.56%;rh-Endostatin治疗组小鼠的MVD较放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但rh-Endostatin治疗组与对照组、放疗联合rh-Endostati治疗组及放射治疗组相比,VEGF的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放疗联合rh-Endostatin治疗组细胞凋亡明显。结论:放疗联合周剂量rh-Endostatin能抑制肿瘤的生长,较早诱导肿瘤退缩,可能与减少放射治疗后肿瘤血管再生及增加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凋亡相关;各治疗组小鼠均未出现急性不良反应,因此该方法具有短疗程的优势,可用于临床推广。
- 蒋晓东蒋晓东戴鹏吴瑾宋大安
- 关键词:放疗周剂量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A549肺腺癌裸鼠移植瘤NUDE
-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后导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的研究现状
- 2024年
- 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等新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均有了显著提升。其中,PD-1/PD-L1抑制剂是临床最常用的ICIs。然而,免疫相关的毒性一直是限制ICIs临床应用的重要因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肺炎(CIP)是PD-1/PD-L1治疗中一种重要的毒性。基于循证医学数据,CIP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性别、吸烟状态、鳞状细胞组织学类型、既往肺部疾病、既往胸部放疗以及联合使用其他有肺部毒性的药物。PD-1/PD-L1抑制剂诱导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IP的机制较为复杂,研究结果显示,可能的机制主要有T细胞亚群紊乱、部分细胞因子失衡以及其他潜在机制等。
- 孙志苹郭玉竹惠开元方蕾蒋晓东
- 关键词:肺炎
- 血清IL-6,IL-10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皮肤毒性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分析接受免疫治疗后发生皮肤毒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与皮肤毒性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我院发生免疫治疗相关皮肤毒性的NSCLC患者105例作为观察组,5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IL-6、IL-10的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各级别皮肤毒性的关系。结果 NSCLC患者的血清IL-6,IL-10水平高于健康人群。血清IL-6、IL-10的水平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无明显统计学相关性(P>0.05),但随着肿瘤分期晚、ECOG评分升高、发生远处转移,IL-6、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根据皮肤毒性分为G1组、G2组和G3组,免疫治疗前各组患者的血清IL-6、IL-10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免疫治疗后G3组的IL-6、IL-10浓度显著高于G1组和G2组(P<0.05)。结论 血清IL-6、IL-10的高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高肿瘤负荷相关,免疫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IL-6、IL-10的浓度变化有望提前识别治疗相关皮肤毒性的严重程度。
- 张欣高洁高洁孙文蒋晓东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皮肤毒性反应白细胞介素-10
- 肺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01年
- 目的 :建立一种敏感的方法来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癌细胞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 CK19- 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40例肺癌外周血标本中 16例 (4 0 % ) CK19- m RNA阳性 ,15例肺良性病变中 1例 (6 .6 % )阳性 ,5例正常人为阴性。 10例有转移的肺癌患者 ,其外周血 CK19- m RNA均为阳性 (10 0 % ) ,30例检测时尚无转移证据者 ,有 6例阳性 (2 0 % ) ,经过半定量分析 ,两组 CK19- m RNA在量上差别有显著性。结论 :CK19- m RNA可作为一个标志物来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 ;定量检测外周血 CK19- m RNA有助于诊断肺癌的血行转移 ;定期检测外周血 CK19- m RNA。
- 蒋晓东朱广迎王绪
- 关键词:肺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细胞角蛋白19
- 磁共振质子波谱在颅内肿瘤放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放疗后采用磁共振质子波谱(1HMRS)评价其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需行放疗的颅内肿瘤患者40例,在放疗前后分别观察和测量肿瘤和对侧正常组织的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酐(Cr)、...
- 蒋晓东史良玉宋大安吴谨
- 关键词:颅内肿瘤磁共振质子波谱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