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炳银
- 作品数:131 被引量:325H指数:10
- 供职机构:成都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藏酋猴脊柱的解剖学
- 肖莉雍刘军苏炳银
-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NOV原癌基因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
- 1997年
-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NOV原癌基因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张成岗蔡文琴苏炳银B.Perbal*(第三军医大学组胚教研室*UniversiteParisVI,Paris,France)肾母细胞瘤过度表达基因(NephroblastomaOverex...
- 张成岗蔡文琴苏炳银B.Perbal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原癌基因
- 一种斑马鱼缺氧实验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斑马鱼缺氧实验装置,包括密封盖、溶氧仪、左侧出气口、左侧进气口、硬质纱网、右侧进气口、右侧出气口、氮气导管、氮气罐、搅拌子、箱体;密封盖可密封的,进气孔和出气孔使外界氧气不易进入,即节约时间又节省氮气...
- 姚远邓其跃苏炳银
- 文献传递
- 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课程教改探讨
- 2001年
- 苏炳银蔡文琴等
- 关键词: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教学改革
- N-亚油酰酪氨酸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
- 2025年
- 目的 探讨N-亚油酰酪氨酸(NITyr)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人宫颈癌HeLa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与不同浓度的NITyr(15、30、60μmol/L)处理组],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NITyr对HeLa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NITyr对HeLa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划痕愈合实验检测NITyr对HeLa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印迹法检测HeLa细胞Cdk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ITyr处理组HeLa细胞存活率、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划痕愈合率和Cdk5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NITyr通过下调Cdk5蛋白表达,从而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 张小庆苏炳银韩玉萍刘沙李淑蓉
- 关键词:宫颈癌细胞迁移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
- NOV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对损伤大鼠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3年
- 目的 观察NOV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 (NSCs)移植对损伤大鼠脊髓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 )、损伤组 (B组 )、NSCs组 (C组 )和NOV NSCs组 (D组 ) ,每组 10只 ;将NSCs悬液注入C组切断脊髓处 ,D组注入等量的NOV基因修饰NSCs悬液 ,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 2个月 ,采用BBB评分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CSEP)观察大鼠脊髓功能的恢复程度。结果 ①术后 2月BBB评分B、C、D组大鼠有所恢复 ,但都未达到正常水平 ;C组和D组的大鼠恢复较好 ,评分较高 ,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 ;其中D组比C组恢复要好。②脊髓损伤后 ,各组的CSEP波均消失 ,术后 2月除B组外C组和D组的波形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但潜伏期延长 ,其中C组比D组更长 ,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李成仁李巍蔡文琴苏炳银陈德英
- 关键词:NOV基因神经干细胞移植神经干细胞SCI
-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腓肠肌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 (NSCs)移植对脊髓损伤后腓肠肌的影响。方法 3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 )、损伤组 (B组 )和NSCs移植组 (C组 ) ,每组 10只 ;将培养的大鼠神经干细胞悬液注入C组切断脊髓处 ,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 2个月 ,进行腓肠肌肌电位、肌湿重测定 ,观察腓肠肌运动终板的变化。结果 ①与A组比较 ,B组和C组腓肠肌肌电位的峰值下降 ,时限延长 (P <0 .0 1) ,C组电位有所恢复。②与A组比较 ,B组的腓肠肌肉湿重下降近70 %,C组肌肉湿重有所恢复 ,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 (P <0 .0 1)。③B组和C组的运动终板形状变得单一 ,运动终板的总数量减少 ,其中C组比B组减少数目为少。结论 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脊髓损伤的横断处 ,能延缓肌肉的萎缩 ,有助于其功能的恢复。
- 李成仁陈德英李巍蔡文琴苏炳银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移植神经干细胞脊髓损伤腓肠肌SCI
- 神经干细胞移植在恢复损伤脊髓传导功能中的作用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 (NSCs)移植在恢复损伤脊髓传导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3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 )、损伤组 (B组 )和移植组 (C组 ) ,每组 10只 ;将培养的大鼠NSCs悬液注入C组损伤脊髓处 ,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CSEP)和HRP逆行示踪技术观察大鼠脊髓传导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①脊髓损伤后 ,B组的CSEP波消失 ,术后 2月C组的波形有所恢复 ,但潜伏期延长 ;②A组脊髓前角可见到许多HRP标记阳性神经元 ,B组未见阳性神经元 ,C组可见有阳性神经元 ,但数目较A组少。结论 NSCs脊髓内移植能促进损伤脊髓传导功能的部分恢复。
- 李成仁李巍蔡文琴苏炳银陈德英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移植神经干细胞脊髓损伤皮层体感诱发电位HRPSCI
- 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在成年雄性大鼠脑内的表达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研究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1,SRC-1)在成年雄性大鼠脑内的表达。方法采用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大鼠海马内SRC-1的表达情况。结果SRC-1主要在细胞核内表达,但是在某些核团,尤其是与运动调节有关的核团,可以在细胞核外表达,如胞浆、胞膜甚至突起内。最强表达见于基底前脑的斜角带垂直部、下丘脑弓状核与网状外侧核;高水平的表达见于前嗅核、海马、丘脑和下丘脑部分核团、桥核、脚间核与小脑浦肯野细胞;中等水平的表达见于大部分大脑皮质结构和杏仁复合体以及丘脑,低水平的表达见于中脑、脑桥和延髓大部份。结论SRC-1在成年雄性大鼠脑内的表达比较广泛,可能参与了对多种重要脑功能的调节,如学习记忆、神经干细胞分化发育、神经内分泌与神经免疫、生殖、信息整合与感觉和运动。另外,在大部分脑区SRC-1可能以经典的基因型方式发挥作用,但是,在部分核团也能以通过第二信使的非基因型方式发挥作用。
- 边晨张东梅苏炳银张吉强
- 关键词:类固醇免疫组化
- GDNF及不同生长底物对培养颈上神经节交感神经元的作用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不同生长底物对培养颈上神经节交感神经元存活和突起生长的影响。方法取新生大鼠颈上神经节(superior cervical ganglion,SCG)体外分离培养,培养基中含不同浓度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并选取不同方法溶解多聚-D-赖氨酸(poly-D-lysine,PDL)包被培养盖片,观测交感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起生长状况。结果用0.01mol/L硼酸溶解的PDL进行包被,细胞存活和突起生长最好,且神经元分散好,优于其他各组;GDNF对培养交感神经元的存活、突起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与其浓度存在量效关系,但它并不能阻止培养前5d存活神经元数量的减少。结论用0.01mol/L硼酸溶解PDL包被是一种良好的生长底物处理方法,GDNF能促进离体培养的交感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起生长。
- 文灿李淑蓉张艳玲王晗知苏炳银
- 关键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交感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