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旭贤
- 作品数:25 被引量:9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纳米级铁酸锌的制备研究被引量:14
- 2004年
- 本文采用W/O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级铁酸锌(ZnFe2O4).在固定表面活性剂比为Tx-10:AEO9=1:1和油相为环己烷的条件下,改变助表面活性剂(正丁醇、正戊醇、正己醇、正庚醇)和温度研究W/O微乳液的含水量,作三元相图.发现正戊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对形成微乳液有利.当温度为30℃时有利于提高微乳体系的含水量,对反应有利.通过差热分析确定煅烧温度为350℃时间2h就可,通过X射线衍射(XRD)确定了反应产物是铁酸锌.利用扫描电镜(SEM)检测铁酸锌微粒,表明微粒分布均匀、形貌为球形、粒径范围在10-40nm.
- 肖旭贤刘扬翁少煌柴建明
- 关键词:纳米三元相图微乳液
- 硅灰石与盐酸反应动力学规律探讨被引量:22
- 1998年
- 在pH和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对硅灰石与盐酸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其反应动力学规律分为两阶段,初始阶段反应速度只与硅灰石总表面积有关;当反应率(G)达到一定值时,反应动力学符合固相多元体系的杨德尔速度方程。同时。
- 王廷吉肖旭贤彭人勇
- 关键词:硅灰石盐酸反应动力学改性
- 丙型肝炎病毒NS3基因对人肝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建立稳定转染HCVNS3的人源肝细胞系,探讨HCVNS3对肝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将HCVNS3的真核表达质粒稳定转染至QSG7701细胞(pRcHCNS3/QSG细胞),PCR,WesternBlot,免疫组化检测基因的整合和表达;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转染前后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变化;生长曲线,软琼脂集落实验,成瘤性实验探讨HCVNS3对肝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HCVNS3基因在pRcHCNS3/QSG细胞中得到整合和表达,定位于细胞浆。形态学显示出增殖旺盛的的特点,流式细胞仪检测pRcHCNS3/QSG细胞G0/G1期细胞数目减少而S期细胞数目增加,生长曲线和软琼脂集落实验表明pRcHCNS3/QSG细胞倍增时间明显缩短,停泊非依赖性生长能力明显增强,并能接种裸鼠成瘤,免疫组化证实肿瘤组织有HCVNS3蛋白表达。电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HCVNS3能促进pRcHCNS3/QSG细胞凋亡。但其促增殖速度远大于凋亡率,表现为pRcHCNS3/QSG细胞获得恶性表型和致瘤性。结论:HCVNS3能明显促进人肝细胞QSG7701恶性转化,pRcHCNS3/QSG细胞可作为研究HCVNS3致癌机理的细胞模型。
- 何琼琼肖旭贤冯德云李波郑晖程瑞雪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转染生物学特性
-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CoFe_2O_4被引量:17
- 2005年
- 以TX-10+AEO9/正戊醇/环己烷/水为微乳体系,制备了CoFe2O4纳米颗粒.用X射线、扫描电镜对纳米样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配比、盐浓度对微乳区域的影响.所制得的CoFe2O4纳米颗粒均匀,粒径为20~50 nm;最佳工艺条件为:表面活性剂TX-10+AEO9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2:1,盐溶液为 0.6 mol/L Fe3+和 0.3 mol/L Co2+ 的混合溶液及0.6 mol/L的NaOH溶液,回流温度为100 ℃,回流时间为2 h.
- 肖旭贤黄可龙卢凌彬商菊清
- 关键词:COFE2O4纳米材料微乳液法
- 钨掺杂NiFe-MOFs衍生的氮碳材料电催化析氧性能研究
- 2025年
- 电解水制氢两步反应中的析氧反应有复杂的电子转移步骤,设计高效的析氧催化剂对于电解水制氢至关重要。基于多金属氧酸盐(POM)和金属有机骨架(MOFs)的多样催化活性,本文提出将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K_(6)Na[Ni_(3)(H_(2)O)_(3)PW_(10)O_(39)H_(2)O])作钨源与MOFs结合,掺入氮后煅烧,在泡沫镍上生长掺钨的氮碳材料。经SEM、XRD和XPS表征显示,该材料是掺杂钨的珠链状镍铁双金属氮碳材料,拉曼光谱表示其具有较多缺陷结构促进催化作用。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和Tafel曲线等电化学测试研究电催化析氧反应(OER)性能,结果表明,该材料在1.0 mol/L的KOH碱性电解液中,电流密度为50 mA/cm^(2)时其过电位为226 mV,塔菲尔斜率仅为78.64 mV/dec,工作10 h后性能几乎不变,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 阳金娟刘艳红张灿文熊道陵欧阳少波康亚楠肖旭贤
- 关键词:电催化
- 磁性纳米生物材料在医学上的应用被引量:8
- 2006年
- 磁性纳米生物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能而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尤其在肿瘤治疗,细胞及生物分子的分离纯化,临床诊断和组织工程领域,给人类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希望。本文介绍和评估了国内外纳米磁粒在医学应用上的进展,并展望了其未来。
- 肖旭贤何琼琼黄可龙
- 关键词:纳米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磁性肿瘤
- 纳米谷氨酸壳聚糖制备及其体外质粒转染研究
- 2008年
- 采用表面修饰方法制备出谷氨酸修饰的壳聚糖纳米基因载体。对样品进行红外分析、粒度分析、zeta电位分析、生物相容性、凝胶阻滞分析、DNA保护性试验、体外细胞转染研究。结果显示所制得的谷氨酸修饰的壳聚糖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170nm,其zeta电位为+4.7mV。红外分析显示谷氨酸已通过酰胺键结合在壳聚糖上。MTT实验结果显示纳米颗粒与细胞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凝胶阻滞分析和DNA保护试验结果表明纳米载体可与DNA通过电性结合作用而结合,并可以有效保护DNA,防止核酸酶对其的降解作用。而体外细胞转染的结果表明,谷氨酸修饰的纳米粒能介导pEGFP-N1质粒转染HepG2细胞并在细胞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因此,谷氨酸修饰的壳聚糖纳米颗粒可作为一种新型非病毒基因载体介导核酸类生物大分子进入细胞内。
- 何琼琼肖旭贤冯德云
- 关键词:谷氨酸纳米壳聚糖基因载体
- 《无机化学》教学的探索与体会被引量:1
- 2018年
- 为了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解决无机化学教学内容多与学时数减少之间的矛盾,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随着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大受青睐,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的建设更是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新的教学模式是利用网络及视频资源,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此外,我们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与体会,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过程,通过科研活动和教学让学生们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合理的教学过程设计,既实现了知识的传授又完成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 唐爱东潘春跃桑商斌肖旭贤喻桂鹏
- 关键词:无机化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 铜铁钨酸盐电极制备及其降解医药废水的研究
- 2025年
- 采用水热合成法和煅烧法在碳纸基底上制备出铜铁钨酸盐/碳纸电催化复合电极,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对其进行表征分析,运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和交流阻抗法(EIS)测试其电化学性能,之后以双氯芬酸钠为医药废水污染物,使用制备出的电极对其进行电催化氧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级的铜铁钨酸盐已经生成,并成功负载在碳纸的碳纤维表面;复合电极的析氧电位高于聚多巴胺修饰的碳纸电极;铜铁钨酸盐/碳纸复合电极EIS图的半圆弧半径比较小,说明电荷转移电阻小,电极反应速率比较大;当电极表面的n(铜):n(铁)=1:1时,对有机物的降解速率优于其他铜铁比例的电极材料;在降解实验中,当电流密度为50 mA/cm^(2)、双氯芬酸钠初始浓度为2 mmol/L、电解质浓度为0.08 mol/L、pH值为7时,复合电极对双氯芬酸钠的降解率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都超过90%。因此,该电极在医药废水处理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肖旭贤李甜甜蒋鑫罗文贞何迟迟
- 关键词:钨酸盐双氯芬酸钠医药废水处理
- 谷氨酸偶联壳聚糖改性活性炭对Cd^(2+)吸附和解吸实验研究
- 2015年
- 采用偶联方法把谷氨酸壳聚糖偶联修饰到活性炭表面,制备了经谷氨酸壳聚糖修饰的改性活性炭。利用SEM、IR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将改性活性炭用于重金属Cd2+的吸附实验,考察了溶液pH值、谷氨酸壳聚糖表面覆盖含量、吸附时间等对Cd2+吸附的影响,并对改性活性炭再生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谷氨酸壳聚糖修饰活性炭后,活性炭表面的羧基和羟基增多;当pH值为7左右时,改性活性炭对Cd2+的吸附率为65.3%;覆盖率为8%的谷氨酸壳聚糖改性活性炭对Cd2+的吸附率最大;当吸附时间达到60min时,改性活性炭对Cd2+吸附基本达到平衡;再生实验证实EDTA钠盐溶液对改性活性炭再生后,其对Cd2+吸附率约为再生前的82%,效果较好。
- 肖胜刚刘永兴余秀君靳贵珍肖旭贤
- 关键词:活性炭镉离子壳聚糖谷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