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伟

作品数:23 被引量:128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渝中区科技计划项目重庆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结核
  • 6篇脊柱
  • 5篇腰椎
  • 4篇植骨
  • 3篇蛋白
  • 3篇胸腰椎
  • 3篇腰椎结核
  • 3篇人工转录因子
  • 3篇肿瘤
  • 3篇转录
  • 3篇转录因子
  • 3篇细胞
  • 3篇锌指
  • 3篇锌指蛋白
  • 3篇节段
  • 3篇病例
  • 3篇侧凸
  • 2篇单节段
  • 2篇胸腰椎结核
  • 2篇胸椎

机构

  • 2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乐山市人民医...

作者

  • 23篇罗伟
  • 14篇朱勇
  • 14篇欧云生
  • 11篇赵增辉
  • 9篇杜兴
  • 5篇吴忠均
  • 4篇刘济铭
  • 3篇何彬
  • 3篇刘锐
  • 2篇胡惠雯
  • 2篇高仕长
  • 2篇梁安霖
  • 2篇温路
  • 2篇魏续福
  • 2篇阳明明
  • 2篇鲁超
  • 2篇李远强
  • 1篇付愚
  • 1篇李中堂
  • 1篇黄伟

传媒

  • 5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骨科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5
  • 4篇201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颗粒植骨与横突植骨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结核的短期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比较颗粒植骨与横突植骨修复椎骨缺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结核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5年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52例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颗粒植骨组25例,横突植骨组27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Cobb角的矫正及丢失、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2例患者随访13~23个月,腰痛VAS、ESR、CRP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Cobb角矫正度无明显差异(P>0.05),但随访期间颗粒植骨组Cobb角丢失较横突植骨组明显(P<0.05)。颗粒植骨组融合时间(5.0±0.9个月)短于横突植骨组(6.3±1.0个月,P<0.05)。随访末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颗粒植骨与横突植骨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结核均可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但前者植骨融合时间更短。
杜兴欧云生朱勇赵增辉罗伟何彬
关键词:植骨颗粒骨
脊柱转移性肿瘤与脊柱结核门诊快速鉴别诊断量表的制定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制定1项可用于脊柱转移性肿瘤与脊柱结核门诊快速鉴别诊断的评分量表,以提高二者的门诊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至2016年收治的141例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脊柱转移性肿瘤或脊柱结核的患者门诊就诊时的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病变椎体的个数、病变椎体的分布特点、病变椎体的受累部位、椎间盘是否受累、是否有死骨形成、病变椎体周围是否有软组织肿块影。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筛选出具有诊断意义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制定出门诊快速鉴别诊断量表。结果:纳入141例患者中,脊柱转移性肿瘤82例,脊柱结核5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既往史、椎旁软组织肿块影无鉴别诊断价值。快速鉴别诊断量表包括病变椎体的分布特点、病椎的受累部位、椎间盘是否受累以及是否有死骨形成4个影像学特点。脊柱转移性肿瘤的门诊快速鉴别诊断量表评分显著高于脊柱结核,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9 vs.1.56;t=-18.157,P=0.000)。门诊快速鉴别诊断量表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44%和96.34%。结论:门诊快速鉴别诊断量表在鉴别脊柱转移性肿瘤和脊柱结核时具有较满意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评分为0~3分则诊断为脊柱结核;评分为4~7分则诊断为脊柱转移性肿瘤。本量表尚需进一步修订与完善。
杜兴欧云生朱勇赵增辉罗伟黄伟
关键词:脊柱转移性肿瘤脊柱结核门诊评分量表
HBV人工转录因子的制备及其靶向抑制HBV增强子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构建可靶向性识别HBV增强子的锌指蛋白人工转录因子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对细胞增殖影响及生物学活性分析。方法应用锌指蛋白(zinc finger protein,ZFP)设计工具Zinc finger tools 3.0获取人工转录因子(artificial transcription factor,ATF)结合结构域并融合抑制性效应结构域KRAB,全基因合成ATF克隆进真核表达载pcDNA3.1(+),酶切、测序来鉴定构建载体的正确性,X-tremeGENE HP转染pcDNA3.1-ATF于HepG2细胞,采用RT-PCR、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ATF mRNA与蛋白的表达情况;CCK-8检测不同浓度的ATF表达载体转染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ATF对HBV增强子序列的靶向性抑制作用。结果成功构建pcDNA3.1-ATF真核表达载体;在HepG2细胞中能够正常表达;CCK-8检测ATF对细胞增殖生长无明显的毒性作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ATF能靶向性结合增强子并抑制报告基因的表达。结论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pcDNA3.1-ATF的真核表达载体可正常表达且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可靶向性识别HBV增强子并具有相应的生物学活性。
罗伟蒋清虎刘济铭胡慧雯温路魏续福刘锐吴忠均
关键词:增强子锌指蛋白人工转录因子真核表达载体
长节段及短节段固定治疗Cobb角20~40°退变性脊柱侧弯并椎管狭窄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0
2020年
目的比较减压联合长、短节段固定治疗Cobb角20~40°的退变性脊柱侧弯(degenerative scoliosis,DS)并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长、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的50例Cobb角20~40°的DS患者临床资料,分为长节段组(固定节段>3个)23例和短节段组(固定节段≤3个)2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术前下肢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椎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tle,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长节段组术前下腰痛VAS评分、冠状面Cobb角、脊柱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显著高于短节段组(P<0.05),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显著小于短节段组(t=2.427,P=0.019)。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下肢痛、下腰痛VAS评分和OD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评分以及改善值。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测量各脊柱-骨盆参数。结果短节段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少于长节段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3,P=0.35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6个月,平均22.3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下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除末次随访时下腰痛VAS评分改善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2,P=0.000)外,其余各评分及其改善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长节段组术后各时间点Cobb角、SVA、TLK、PT显著减小,SS和LL显著增大(P<0.05);而短节段组仅Cobb角、PT显著减小,SS显著增大(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与术后6个月时各�
李远强欧云生朱勇赵增辉罗伟徐帅余浩洋
关键词:后路减压长节段固定短节段固定
小剂量阿奇霉素对慢阻肺患者TNF-α、IL-8和CRP影响及对黏液高分泌抑制作用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奇霉素对慢阻肺(COPD)患者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8(白介素-8)和CRP(C反应蛋白)影响及对黏液高分泌抑制作用。方法:选取156例处于稳定期的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8例),两组患者均实施COPD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小剂量阿奇霉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TNF-α、IL-8、CRP、MUC5ac蛋白、TLR4蛋白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FEV1、FEV1%、FEV1/FVC%分别为(1.62±0.36)L、(47.43±3.76)%、(44.65±3.8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的TNF-α、CRP、IL-8分别为(10.61±5.63)pg/ml、(4.03±1.56)mg/L、(28.32±3.58)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的MUC5ac、TLR4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30±0.08、2.03±0.1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奇霉素能够有效减轻气道炎症反应,抑制肺组织中的黏液高分泌,改善肺功能,预防病情反复。
范惠明罗伟
关键词:黏液高分泌阿奇霉素气道炎症反应
伤椎复位骨水泥强化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骨量减少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伤椎复位骨水泥强化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SF)与单纯PSF治疗骨量减少型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VC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骨量减少型胸腰椎VCF患者资料58例,男性32例,女性26例;摔伤40例,搬运重物15例,无明显诱因3例。按是否联合伤椎复位骨水泥强化分为A组(34例)、B组(24例)。A组行伤椎复位骨水泥强化联合PSF治疗,B组行单纯PSF治疗。A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51~70岁,平均58.2岁;骨密度T值(-1.76±0.27)SD。B组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49~64岁,平均57.0岁;骨密度T值(-1.75±0.21)SD。比较两组骨量减少型胸腰椎VCF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改善率、伤椎塌陷角度、胸腰椎(T_(10)~L_(2))后凸角度,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随访12~15个月,平均14.0个月。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多于B组[(97.6±5.1)min vs.(61.1±6.4)min、(64.4±6.6)mL vs.(44.3±4.2)mL、(5.9±1.7)d vs.(4.8±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腰痛VAS低于B组[(2.2±1.3)分vs.(3.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伤椎前缘高度及改善率、伤椎塌陷角度、胸腰段(T_(10)~L_(2))后凸角度均优于B组[(24.4±1.4)mm vs.(20.3±1.8)mm、(105.9±26.0)%vs.(68.5±29.6)%、(8.6±2.3)°vs.(12.7±3.2)°、(11.5±2.7)°vs.(14.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F联合伤椎复位骨水泥强化与单纯PSF手术治疗骨量减少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在改善伤椎高度、胸腰段后凸角度、伤椎塌陷角度方面,PSF联合伤椎复位骨水泥强化优于单纯PSF。
蒲朝鹞张野罗伟欧云生
关键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型术内固定
先天性脊柱侧凸伴右位心1例及相关文献回顾
2018年
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scoliosis,CS)是一种包括冠状位上的侧凸、矢状面上的失衡和椎体在横轴位上旋转在内的脊柱三维结构性畸形,
胡鉴瑜欧云生杜兴罗伟赵增辉朱勇李剑萧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凸右位心
外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科研素质调查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调查外科规范化培训医师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方法:采取抽样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共计80人为调查对象。结果:97.5%的规范化培训医师认为非教学医院的医生不是必须做科研。所有规培医师均认为科研不应该和职称挂钩。如果没有职称的压力,反而有65%的规培医师愿意参与科研。绝大部分规培医师(98.75%)认为做基础科研非常困难。大部分(90%)医师对正确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比较熟悉。90%的规培医师阅读国外文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结论:大部分规范化培训医师对科研不感兴趣,科研能力差,参与科研机会少,应加强科研培养。
朱勇罗伟
手术时机对胸椎结核伴脊髓损害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后路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伴脊髓损害的胸椎结核的可行性,比较手术时机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6例胸椎结核伴脊髓损害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后方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其中11例出现脊髓损害症状至手术时间<3个月(A组)、15例出现脊髓损害症状至手术时间>3个月(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节段及术前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病变节段Cobb角、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骨融合时间;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并计算矫正度;采用ASIA分级评价手术前后脊髓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60个月,平均41.6个月。术中、术后均无脑脊液漏发生。A组住院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均显著少于B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融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A组1例T6、7结核术后切口出现窦道,经换药等处理后愈合,20个月骨性融合后取出内固定物,36个月随访时结核无复发;B组1例T4、5结核术后26个月时复发并出现胸椎畸形,予以翻修。其余患者均无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或结核复发。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病变节段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Cobb角及矫正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ASIA分级,A组C级1例、E级10例,B组D级2例、E级13例,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34,P=1.000)。结论对伴有脊髓损害的胸椎结核患者,采用后方经单侧椎弓根�
彭琪琪欧云生朱勇赵增辉罗伟杜兴李剑箫
关键词:手术时机胸椎结核脊髓损害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用于腰椎退变性侧凸椎间融合的疗效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66 Cage,nHA/PA66 Cage)用于腰椎退变性侧凸椎间融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采用nHA/PA66 Cage行后路侧凸矫形、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43例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节段融合18例(单节段组)和双节段融合25例(双节段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侧凸方向、顶椎旋转度、融合节段、骨质疏松例数以及术前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冠状面Cobb角、腰腿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改良ODI、VAS评分、MacNab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影像学检测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冠状面Cobb角、Cage植入深度、植骨融合情况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62个月,平均30.9个月。术后4例发生切口相关并发症(单节段组2例、双节段组2例),单节段组1例出现谵妄,双节段组1例发生Cage移位。两组术后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双节段组椎间隙高度高于单节段组(P<0.05)。两组术后冠状面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矫正(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age植入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达骨性融合。两组术后VAS评分、改良ODI均较术前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双节段组VAS评分高于单节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VAS评分、改良ODI组间比较�
胡鉴瑜欧云生朱勇罗伟赵增辉杜兴李剑萧
关键词:腰椎退变性侧凸椎间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