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索静

作品数:33 被引量:109H指数:5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子宫
  • 9篇宫内
  • 8篇子宫内膜
  • 8篇内膜
  • 8篇宫内膜
  • 7篇宫颈
  • 7篇病变
  • 6篇上皮
  • 5篇卵巢
  • 4篇蛋白
  • 4篇子宫内膜癌
  • 4篇细胞
  • 4篇内膜癌
  • 4篇宫内膜癌
  • 3篇蛋白酶
  • 3篇阴道
  • 3篇妊娠
  • 3篇上皮性
  • 3篇手术
  • 3篇金属蛋白

机构

  • 17篇内蒙古医科大...
  • 10篇内蒙古医学院...
  • 6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32篇索静
  • 4篇张儒英
  • 4篇宋静慧
  • 4篇塔娜
  • 3篇刘晓颖
  • 2篇张林燕
  • 2篇郭美君
  • 2篇萨日娜
  • 1篇杨志英
  • 1篇黄惠芳
  • 1篇苏日娜
  • 1篇贾文静
  • 1篇王玉玲
  • 1篇成宁海
  • 1篇武艾宁
  • 1篇陈秀娟
  • 1篇齐红岩
  • 1篇其木格
  • 1篇刘凤
  • 1篇谢晓亮

传媒

  • 8篇内蒙古医科大...
  • 4篇内蒙古医学杂...
  • 4篇内蒙古医学院...
  • 3篇中国医药
  • 3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16^(INK4A)在ASCUS中的表达及其与HPV感染的关系
2011年
目的:探讨对筛p16INK4A查ASCUS中潜在宫颈病变的价值及其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48例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的病人进行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剩余标本中HPV16,18型DNA的表达,其结果与p16INK4A表达结果比较,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48例ASCUS中,p16INK4A在经病理学确诊的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CINⅠ、CINⅡ、CINⅢ和浸润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9%、77.3%、91.7%、100%、100%;HPV16,18型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9%、68.18%、83.33%、100%、100%;p16INK4A以及HPV16,18型的表达在宫颈炎与CINⅠ、CINⅡ、CINⅢ级之间,宫颈炎与宫颈鳞癌之间,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而二者之间的表达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p16INK4A在宫颈CIN及以上病变中高表达,且与HPV-DNA的表达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对ASCUS进行有效地分流监测。
索静武玲宋静慧
关键词:P16INK4A人乳头状瘤病毒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抑制因子在胎膜早破中的表达及意义
刘晓颖其木格王玉玲索静苏日娜宋建东齐红岩陈秀娟
胎膜早破是危害母婴健康的产科常见病。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两组胎膜组织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的表达。发现胎膜早破组和对照组胎膜中基质金...
关键词:
关键词:胎膜早破基质金属蛋白酶
甲苯胺蓝活体染色法在宫颈病变手术切除范围的界定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甲苯胺蓝染色的特殊作用,为宫颈病变手术切缘的界定提供一种新颖又准确的手段。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1-07~2016-01期间在我院因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II^III级行宫颈锥切术及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的病人共100例,其中50例术前用甲苯胺蓝染色,确定手术范围,为实验组,50例直接行手术治疗,为对照组,通过术后病理回报切缘阳性及远期对妊娠影响,观察分析甲苯胺蓝在宫颈手术中的应用。结果:(1)应用甲苯胺蓝确定手术范围组术后切缘阳性率明显低于直接手术组。(2)应用甲苯胺蓝确定手术范围组术后宫颈机能不全发生率明显低于直接手术组。(3)应用甲苯胺蓝确定手术范围术后0.5a及1a随访TCT+HPV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甲苯胺蓝活体染色法在宫颈病变手术切除范围的界定中有重要的提示价值。
郭宗梁索静
关键词:甲苯胺蓝宫颈病变手术范围
维多利亚高端模拟人在妇产科临床实践技能教学中应用效果的观察被引量:3
2021年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医疗模式的转换和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医学生在妇产科实习期间直接在女性患者身上实践的机会愈来愈少[1]。通过真实患者和病例为基础的常规情景模拟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临床技能培训的要求[2]。尤其在妇产科临床实践技能教学中需要保护患者的隐私,女性患者不愿意将隐私暴露给实习学生,尤其是男学生,临床实践技能教学困难重重,以致于学生对教学大纲中所要求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不能全面深入的了解掌握,无法实现临床医学教学中要求的“由理论向实践进行转化”.
于聪祥索静
关键词:医学模拟教学妇产科教学满意度
手术治疗在卵巢上皮性癌肝转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在卵巢上皮性癌肝转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02年7月-2012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25例行手术切除的卵巢上皮性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切除肝脏的转移瘤使得23例(92%)卵巢癌手术残留灶<1cm,肿瘤细胞减灭术效果满意。6例化疗效果不佳的肝转移瘤,均通过手术达到切净的效果。肝转移部位、肝转移瘤数目、肝转移是否合并其他部位转移以及肝脏手术的切净程度与术后生存相关。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肝脏转移是否合并其他部位转移和肝脏转移手术的切净程度为其预后独立因素。结论对于合并肝转移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施行包括肝脏病灶切除术在内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可以提高手术的彻底性,改善预后。
索静成宁海黄惠芳卢欣杨志英
关键词:卵巢癌肝转移瘤手术治疗预后
阴道微生态在宫颈HPV感染患者中的变化分析及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在宫颈HPV感染患者中的变化分析及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宫颈HPV感染患者65例为观察组,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宫颈病变分为发生组(n=24)和未发生组(n=41),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女性52例为对照组。采用阴道微生态检测试剂盒对各组阴道微生态功能学指标进行检测,采用16sRNA技术鉴定细菌菌种,比较两组阴道微生态变化情况;对宫颈HPV感染患者宫颈病变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阴道阿托波氏菌、BVAB2、巨型球菌Ⅰ、人型支原体、解脲支原体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卷曲乳酸杆菌及加氏乳酸杆菌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及唾液酸苷酶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组与未发生组过氧化氢浓度、白细胞酯酶、β-葡萄糖醛酸酶及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及唾液酸苷酶异常率高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宫颈HPV感染、唾液酸苷酶、菌群密集度及菌群多样性是宫颈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宫颈HPV感染患者尤其是宫颈病变患者,常伴有阴道微生态变化,且宫颈病变的发生多与唾液酸苷酶、菌群密集度及菌群多样性有关,应加强患者阴道微生态监测,尽可能降低宫颈病变发生率。
塔娜任晓玉索静
关键词:阴道微生态宫颈HPV感染宫颈病变
阴道分泌物预成酶谱4项及阴道灌洗液白细胞介素-17、-23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致病性的相关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预成酶谱4项,包括过氧化氢(H_(2)O_(2))、白细胞酯酶(LE)、唾液酸苷酶(SNA)及凝固酶(GADP),以及阴道灌洗液白细胞介素(IL)-17、-23水平,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致病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10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HR-HPV持续感染,并且接受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的15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宫颈组织细胞学及病理学诊断结果,将其分为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组(n=30),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组(n=30),CINⅡ组(n=31),CINⅠ组(n=29)及无宫颈病变组(n=31)。检测5组患者阴道分泌物中预成酶谱4项及阴道灌洗液中IL-17、-23水平。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5组患者上述6项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法,分析6项指标分别与HR-HPV持续感染致病性的相关关系。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要求(审批文号:KY2024049)。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5组患者阴道分泌物H_(2)O_(2)阳性率随着宫颈病变级别升高,逐渐下降;而LE及SNA阳性率与阴道灌洗液IL-17及IL-23水平,则均随着宫颈病变级别升高,逐渐升高或增加,并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患者阴道分泌物GAD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阴道分泌物中H_(2)O_(2)、LE、SNA及GADP阳性率,分别与HR-HPV持续感染致病性呈负相关关系(r_(s)=-0.329、P<0.001),正相关关系(r_(s)=0.365、P<0.001),无相关关系(r_(s)=0.080、P=0.331)及正相关关系(r_(s)=0.374、P<0.001);阴道灌洗液中IL-17、-23水平,均与HR-HPV持续感染致病性呈正相关关系(r_(s)=0.898、0.733,均为P<0.001)。结论临床可通过检测阴道分泌物预成酶谱4项及阴道灌洗液免疫因子水平,对HR-HPV持续感染患者的治疗疗效、宫颈病变进展及预后进行评估。
张镝于聪祥索静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3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治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0例疑为子宫内膜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病人的宫内病变检出情况与年龄的关系,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1)170例中检出129例宫腔内病变,检出率75.9%,宫内病变前三位为:子宫内膜息肉56例,子宫内膜炎21例,子宫内膜增生症17例;(2)宫内病变的前三位中,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症多发生于围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炎多发生于绝经期妇女;(3)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达92.3%。结论:子宫内膜病变采用宫腔镜检查作为首选诊断方法,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塔娜索静
关键词: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病变病理诊断
标准化病人在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妇产科病史采集能力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索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在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妇产科学病史采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3级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五年级学生8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人,采用常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实验组40人,引入标准化病人与常规实习模式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轮转结束采用国家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病史采集考核评分标准,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在病史采集内容、收集过程、问诊技巧、交流沟通能力及人文素养等各项中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入标准化病人与常规实习模式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可有效提高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妇产科学病史采集水平。
索静高荣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病史采集妇产科学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不同止血方法对卵巢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4
2015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卵巢创面采用双极电凝或缝合止血方法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卵巢良性囊肿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创面分别采用电凝或缝合方法止血,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基础窦卵泡数(AFC),以及卵巢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的变化。结果:电凝组术后6个月FSH、LH水平较术前升高,E2水平降低,AFC、PSV也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术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卵巢创面采用电凝止血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大,采用缝合止血较电凝止血可以更好地保护卵巢功能。
索静张儒英
关键词:电凝止血缝合止血卵巢储备功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