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5篇菌病
  • 4篇麻风
  • 4篇布鲁氏菌
  • 4篇布鲁氏菌病
  • 3篇疫情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 3篇棘球蚴
  • 3篇棘球蚴病
  • 2篇人间布鲁氏菌...
  • 1篇代谢
  • 1篇代谢性
  • 1篇代谢性疾病
  • 1篇新疆维
  • 1篇信息系统
  • 1篇性疾病
  • 1篇癣病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机构

  • 16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新疆和田地区...

作者

  • 16篇程侠
  • 6篇赵江山
  • 6篇买买提江·吾...
  • 5篇何海波
  • 4篇邰新平
  • 4篇张海亭
  • 3篇杨永光
  • 3篇尚修建
  • 3篇阿衣夏木·克...
  • 2篇木合塔尔·艾...
  • 2篇翟啸虎
  • 2篇王忠
  • 1篇齐麟
  • 1篇牛新亮
  • 1篇杨琼
  • 1篇李博
  • 1篇张凤英
  • 1篇童苏祥
  • 1篇亚里昆·买买...
  • 1篇木合塔尔

传媒

  • 5篇中国麻风皮肤...
  • 3篇疾病监测
  • 3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疾病预防控制...
  • 1篇地方病通报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2—2016年新疆和田地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分析2012-2016年新疆和田地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探讨疫情上升原因,为制定本地区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中导出2012-2016年和田地区报告的人间布鲁氏菌病有关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人间布鲁氏菌病在不同人群、地区、职业、年龄及性别的分布差异与变化趋势。结果2012-2016年和田地区共报告人间布鲁氏菌病病例191例,年平均发病率16.97/10万,2016年报告最高(64例、26.75/10万),2012年最低(17例、8.00/10万),不同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7,P<0.05);和田市发病率最高(62例、19.24/10万),发病人群以农牧民(117例、61.26%)、年龄30~55岁(108例、56.54%)的中年人为主。结论近几年新疆和田地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农牧民、青壮年劳动力为高发人群;应在高发季节加强疫情监测和易感人群健康教育,提高畜间检疫率及免疫率,有效预防控制人间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和流行。
程侠木合塔尔·艾山邰新平杨琼
关键词: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率
新疆127例新发现麻风病人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程侠杨永光张凤英
关键词:麻风病人塔里木盆地联合化疗
2014年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间布鲁菌病监测报告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索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现状和疫情动态,为布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新疆选定巴州4个县的30个乡镇.抽取不同职业接触人群.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血清学检测,描述布病患者的职业、年龄、性别分布及临床表现等。血清学检测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参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进行诊断。结果共调查4804人,抽检血样1977份,阳性384份,阳性检出率为19.42%(384/1977);检出新发患者374例,新发病率为7.79%(374/4804),患者均与牲畜及畜产品密切接触。农民血清学阳性检出率为25.24%(258/1022);学生和牧民分别为2439%(20/82)、15.11%(50/331)。不同年龄组人群血清学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5,P〈0.05),其中〈10岁年龄组较高,为29.82%(17/57);其次为10~〈20和50~〈60岁年龄组,分别为26.87%(18/67)、23.02%(58/252)。男、女人群血清学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64%(246/1192)、17.58%(138/78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05)。结论巴州人间布病疫情有回升态势,边疆农牧民缺乏对布病的认知,当地实验和防治力量亟待加强。
邰新平何海波阿衣夏木王忠程侠木合塔尔李元祖丽皮亚阿依古丽吾买尔张东灵阿依努尔周国林赵文清
关键词:布鲁菌病流行病学血清学
2016-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0
2021年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和现状,为今后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6—2020年新疆报告的布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6—2020年,新疆14个地(州、市)共报告布病病例23045例,平均发病率为91.33/10万。病例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塔城地区和阿克苏地区,占总病例数的59.12%(13625/23045)。报告病例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率由2016年的31.14/10万降低到2020年的10.19/10万。布病发病高峰在每年的5—8月,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年龄最小1月龄,最大94岁,平均41岁,以30~50岁组报告病例数最多(占66.70%)。男性16347例,女性6698例,男女性别比为2.44∶1。职业以农牧民占比最高,为68.90%。结论新疆布病报告病例数和发病率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报告病例分布范围较广,建议加强多部门联防联控,落实相关防控措施。
程侠木合塔·艾山阿衣夏木·克尤木史光忠王蒴何海波买买提江·吾买尔张海亭赵江山
关键词:人间布鲁氏菌病
瘤型麻风1例
2014年
患者男,41岁。面部丘疹、结节伴瘙痒5年,泛发全身伴眉毛脱落4年。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米粒大红疹,微痒,未予重视。后出现黄豆大结节,表面糜烂结痂,曾就诊于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4年前红色丘疹、结节数量明显增多,且密集融合成片,泛发全身,双侧眉毛、胡须出现脱落,面部自觉蚁行感,既往无代谢性疾病和重大疾病史。
程侠杨永光尚修建
关键词:瘤型麻风眉毛脱落红色丘疹代谢性疾病大结节表面糜烂
2023年新疆棘球蚴病流行特征及空间格局分析
2025年
目的 分析2023年新疆棘球蚴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收集2023年新疆新发现棘球蚴病报告病例数据。采用MicrosoftExcel201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图表制作;采用ArcGIS10.8软件,基于新发现棘球蚴病报告病例数绘制三维趋势图,分析报告病例数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变化趋势;基于个案数据间的空间关系,绘制冷热点地图,分析不同地理位置的病例间聚集模式;基于冷热点分析结果,采用反距离插值法获取2023年新疆棘球蚴病冷热点预测图,分析新疆未来可能的高风险地区。结果 2023年新疆共报告新发现棘球蚴病病例958例,14个地州(市)均有病例报告,其中伊犁州报告病例数最多,为309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32.25%)。男性病例506例(占52.82%),女性452例(占47.18%);病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99岁,平均45.0 (20.0,56.0)岁,其中6~11岁(占10.54%,101/958)、12~17岁(占10.86%,104/958)和48~53岁(占14.41%,138/958)年龄段报告病例数占比较高;职业分布以农牧民占比最高,为46.66%(447/958)。空间描述性分析显示,新疆96个县(市)平均报告病例例数为6.0 (2.0,13.5)例,新发现报告病例数呈现从西到东先增后降、从南向北逐渐增高的趋势。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2023年新疆棘球蚴病存在空间自相关性(Moran’sI=0.028,Z=2.584,P <0.05),即存在空间聚集现象。冷热点分析可见,北疆报告病例数较多,较多区(县)呈现出高值聚集,是发病热点区域;南疆报告病例数较少,呈现出较多低值聚集,是发病冷点区域。结论 新疆棘球蚴病呈空间聚类分布,总体呈现北疆高于南疆,北疆的西南部地区是棘球蚴病发病热点区域,以此为中心向东南方向辐射,需在该类地区开展重点防控。
史光忠尹哲亚里昆·买买提依明买买提江·吾买尔开赛尔·吐尔逊江程侠赵江山
关键词:棘球蚴病流行病学
新疆2001-2010年麻风流行情况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部.占地面积160万平方公里.全省分87个县市区,总人口为2158.63万人。本文就新疆最近10年新发麻风患者发现情况以及麻风现在我区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
程侠尚修建杨永光
关键词:麻风患者新疆维占地面积总人口
新疆吐鲁番地区麻风流行现状
2015年
麻风由于致残率较高,一直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本文就吐鲁番地区麻风的流行现状进行报道。1一般情况1.1资料收集方法麻风患者的资料来源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吐鲁番地区的吐鲁番市、鄯善县、托克逊县的基层防疫人员。
程侠张风英尚修建
关键词: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社会问题公共卫生
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70年历程被引量:12
2020年
1954年新疆首次报道了本土布鲁氏菌病病例后,1960年成立了布鲁氏菌病防治专业机构,1964年成立了畜牧相关组织机构,各级政府和机构始终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方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落实防控措施,使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80年代逐渐下降,90年代基本控制。但2004年以后,人间布鲁氏菌病出现缓慢回升,尤其2010年以来新疆畜间布鲁氏菌病监测阳性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牛羊的布鲁氏菌病个体平均阳性率分别由2010年的0.52%和0.60%上升到2015年的2.05%和3.96%;同期,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亦呈上升态势,2015年和2016年全疆累计报告发病8997例、发病率39.74/10万和8666例、36.72/10万,位居全国第一,全疆94个县(市、区)有报告病例,覆盖率达97.92%。人间疫情2016—2019年连续下降,到2019年疫情与历年最高的2015年相比下降54.04%,但仍有92个县(市、区)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发病率和发病数排全国第三位,新疆人间布鲁菌病疫情仍较为严峻。
木合塔尔·艾山何海波邰新平程侠阿依夏木·克尤木齐麟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人间疫情发病趋势
新疆沙湾县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沙湾县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布病)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根据《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及沙湾县实际情况,编制布病预防知晓率调查问卷,随机选取沙湾县5个乡25个村,对村医、农牧民、屠宰工、畜产品经营者等4类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共回收493份有效问卷,对布病预防知识的总知晓率为50.71%,村医知晓率最高,达到92.31%,农牧民知晓率最低,为42.62%;29岁以下年龄组知晓率最低,为30.86%;文盲文化程度知晓率最低,为18.18%。结论沙湾县不同职业人群之间布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存在较大差异,提示应加强布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
程侠李博董晓邰新平王忠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预防知识知晓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