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
- 作品数:12 被引量:95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髂骨定位针技术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最为成熟和有效的骨科手术之一,是目前治疗髋关节疾病的重要方法,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肢的功能状态,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我国老年化社会的来临,每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数将逐渐增多。怎样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此类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水平成了大多数骨科医生关注的热点。
- 孙敏尹良军俞玮任昌松秦晋
- 关键词:术后康复定位针髂骨髋关节疾病老年化社会
- 分化抑制因子1通过调控VEGF-A表达促进骨肉瘤血管生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观察分化抑制因子1(inhibitor of DNA binding 1,ID1)通过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表达对骨肉瘤143B细胞血管生成影响,并验证人骨肉瘤组织中ID1与血管生成和VEGF-A表达相关性。方法收集33例人骨肉瘤石蜡组织,利用免疫组化分析ID1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相关性,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骨肉瘤中ID1与血管生成相关通路及VEGF-A表达的相关性。利用慢病毒和小干扰RNA建立差异表达ID1的143B细胞株,制备相应细胞条件培养基(conditional medium,CM),通过Transwell迁移、小管形成实验,比较各组CM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CEs)迁移和成管能力的影响;利用PCR、Western blot、ELISA检测差异表达ID1后143B细胞中VEGF-A的表达。结果生信分析提示ID1参与多条骨肉瘤血管生成相关通路,且VEGF-A与ID1的mRNA表达呈正相关(r=0.2441,P=0.0057)。33例人体骨肉瘤组织中ID1阳性表达组中MVD较ID1阴性组明显增高(P<0.05),且ID1与VEGF-A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643,P=0.0065)。体外实验证实过表达ID1组较对照组的CM能显著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和成管能力(P<0.05);与之对应,敲低ID1表达组较无效干扰组的CM能抑制内皮细胞迁移和成管能力(P<0.05)。过表达ID1的143B细胞中VEGF-A表达和分泌显著升高,而敲低ID1表达后143B细胞中VEGF-A表达和分泌降低(P<0.05)。结论ID1可能通过上调骨肉瘤细胞中的VEGF-A表达来促进骨肉瘤血管生成。
- 赵郭盛晏铮剑高自然曹亚郭乔楠秦晋陈富
- 关键词:分化抑制因子1骨肉瘤VEGF-A血管生成
- 现阶段骨科多媒体教学的思考被引量:12
- 2009年
- 多媒体教学已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它具有形式丰富,形象直观,信息容量大,交互性强,易于讲清疑难知识等优势。但是现阶段骨科多媒体教学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如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课件传递的信息过多过滥,成为课堂教学的"霸主"等。认清现阶段骨科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才能促进它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以便真正地发挥骨科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 尹良军秦晋程昀陈富
-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骨科
- 新形势下改进骨科临床教学的探讨
- 2009年
- 骨科临床教学是临床医学生走向骨科临床工作,成为临床医师的必经学习阶段。然而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考研复习的需要,新的医学模式的要求和旧有医患关系的改变,骨科临床教学出现很大变化,许多医学生临床学习的积极性减退,临床教学质量下降。面对这种新形势,临床需要改变一些旧有的教学方法,现把笔者的实践体会总结如下。
- 尹良军陈富秦晋程昀
- 关键词:临床教学质量骨科临床医学生临床医师就业形势医患关系
- 曲安奈德与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比较曲安奈德与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共87侧)参加该研究,分为曲安奈德封闭组(40例患者,43侧)和复方倍他米松封闭组(40例患者,44侧);分别进行曲安奈德封闭和复方倍他米松封闭治疗,并观察、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曲安奈德组、复方倍他米松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降低、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明显升高;复方倍他米松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改善程度)较曲安奈德组明显增大(P<0.01);复方倍他米松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差值(改善程度)较曲安奈德组明显增大(P<0.01)。结论曲安奈德与复方倍他米松封闭治疗对肱骨外上髁炎均有效,但复方倍他米松封治疗疗效优于曲安奈德。
- 秦晋杜宇梁凯路
- 关键词:曲安奈德复方倍他米松肱骨外上髁炎
- 髂骨定位针技术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最为成熟和有效的骨科手术之一,是目前治疗髋关节疾病的重要方法,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肢的功能状态,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秦晋尹良军孙敏
- 关键词:定位针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髋关节疾患
- 空心钉联合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经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空心钉、带线锚钉双联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17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患者,采用后内侧小切口空心钉联合带线锚钉固定,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4.2个月骨性愈合,Lysholm评分显示优15例,良2例。结论空心钉和带线锚钉双联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学习曲线短,操作容易,术后能更早康复锻炼,获得更好的功能,效果满意。
- 张平舒科杰付廷付炯张松秦晋李锐冬尹良军
- 关键词:空心钉带线锚钉后交叉韧带骨折
- 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 2017年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尖锐,且老年人常伴骨质疏松,导致老年髋部骨折发生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Li等[1]报道我国北京人口中超过60岁的老年患者髋部骨折的发病率为0.27%,且1年病死率为23.44%。目前,因为手术治疗能降低病死率、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及减少并发症发生,因此老年髋部骨折现多采取手术治疗。但患者术后常并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其发生率为35.00%-65.00%[2]。POCD是由于麻醉、手术和损伤引起的一种思维功能障碍,
- 康德秦晋尹良军
- 关键词:老年人髋骨折手术后并发症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信号持续增高对体外培养的骺板软骨细胞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我们以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为对象,观察持续的大剂量应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对软骨细胞发育的影响。
- 任昌松尹良军孙敏俞玮孟子君秦晋聂茂邓忠良
-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发育骺板软骨体外培养大剂量
- 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大转子再结合装置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大转子再结合装置(greater trochanter reattachment,GTR)治疗高龄重度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48例JensenⅢ、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伴重度骨质疏松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GTR固定的21例病人纳入GTR组,采用股骨头置换联合普通钢丝捆扎固定的27例病人纳入钢丝捆扎组。收集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行走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侧髋关节外展维持时间以及术后1、6、12个月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结果 GTR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行走时间分别为(68.86±5.47)min、(2.76±0.70)d,较钢丝捆扎组的(72.07±4.47)min、(3.52±0.85)d显著缩短(P=0.030,P=0.002);GTR组病人术后髋关节外展维持时间为(10.81±1.78)s,较钢丝捆扎组的(9.33±1.24)s显著延长(P=0.001);术后1个月时GTR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5.71±2.39)分,明显优于钢丝捆扎组的(73.56±2.24)分(P=0.002);但两组病人术后6、12个月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和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GTR治疗高龄重度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固、可行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 舒科杰尹良军付廷秦晋付炯张平聂茂
- 关键词:髋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