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小儿普外科用肛门扩张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儿普外科用肛门扩张装置,包括筒体和端头,所述筒体的一侧固定装配有端头,所述筒体的上下两侧均装配有顶板,所述顶板与端头通过转轴相铰接,所述注药结构的右侧固定连通有连管的一端,所述连管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
- 白强纳钊李传新颜剑宏
- 文献传递
- 新生儿胃穿孔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胃穿孔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15例新生儿胃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6例,女39例;足月儿41例,早产儿74例;平均体重为2.37 kg,体重范围是1.15~3.85 kg;发病时平均日龄为3.25 d,日龄范围是1.23~7.55 d,其中发病日龄1~3 d的有88例;胃壁肌层缺损109例,胃壁炎症、坏死穿孔6例。根据患儿是否存活,将其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其中生存组85例,死亡组30例,比较可能影响新生儿胃穿孔预后的部分临床因素、手术因素及病理因素;对生存组患儿进行随访,了解其生存情况。结果生存组与死亡组两组患儿间性别、是否早产、是否合并其他消化道畸形、是否存在胃壁肌层缺损、是否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术前降钙素值、术前血清白蛋白值、术前血红蛋白值、穿孔最大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乳酸值、是否低出生体重及发现临床症状到就诊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术前乳酸值、是否低出生体重及发现临床症状到就诊时间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得出影响新生儿胃穿孔预后的独立因素为发现临床症状到就诊时间(P<0.05)。随访结果显示,生存组85例患儿中有2例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1例行肠粘连松解手术治疗,1例经保守治疗后缓解,所有患儿生长发育正常,营养状况良好;新生儿胃穿孔死亡30例,死亡率高达26.1%(30/115)。结论发病到就诊的时间是影响新生儿胃穿孔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故及时就诊治疗是患儿获得生存的关键。
- 万成亮白强张传勃方辉黄纯锋郑陈军海波
- 关键词:胃穿孔预后
- 加速康复外科在婴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婴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市儿童医院NICU病房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71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家长的意愿实施分组,即ERAS组32例和对照组39例,ERAS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的新型围手术期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诊疗方法,观察2组术后开奶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体重增长情况等指标.结果 ERAS组与对照组患儿术后开奶时间比较ERAS组为(59±12)h,对照组为(138±3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总住院时间为(9.5±2.5)d,住院费用为(15.3±2.5)千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7)d和(19.6±3.1)千元(P<0.05).出院后随访8~12周,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体重增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RAS组的体重增长幅度要快于对照组.结论实施ERAS可以缩短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手术患儿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手术中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 刘玲李翠莲奚敏白强胡浩朱双燕
-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手术婴儿
- 胆总管囊肿并发穿孔9例诊疗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很罕见,需要迅速诊断并进行手术治疗,诊断该病较困难,易误诊。2001—2011年作者共收治9例,均经手术证实为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现结合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
- 白强董克刚方辉
- 基质金属蛋白酶7、谷氨酰转移酶、总胆汁酸联合诊断胆道闭锁的临床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联合谷氨酰转移酶、总胆汁酸诊断胆道闭锁的价值。方法选取昆明市儿童医院2023年7月至2024年9月住院胆汁淤积性黄疸患儿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探查、术中胆道造影、肝活检及随访情况,将患儿分为胆道闭锁组52例(BA)和非胆道闭锁组60例(Non-BA)。比较两组患儿的日龄、性别、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总胆汁酸(TBA)、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指数(APRI)。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佳诊断界值(约登指数)。结果两组患儿在日龄、ALT、AST、DB、TB、APR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BA组MMP-7、GGT、TBA水平显著高于Non-B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7、GGT、TBA诊断BA的AUC分别为0.946(95%CI0.897~0.996),0.857(95%CI 0.789~0.926),0.654(95%CI0.552~0.755);当MMP-7截断值为22.37 ng/mL,诊断B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23和0.933;当GGT的截断值为151.5 U/L,诊断B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5和0.733;当TBA的截断值为119.5μmol/L,诊断B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8和0.500。MMP-7+GGT、MMP-7+TBA联合诊断BA的AUC分别为0.971(95%CI0.946~0.997),0.943(95%CI0.889~0.996)。结论血清MMP-7作为单独诊断BA的指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MMP-7联合GGT诊断BA优于单一指标;MMP-7联合TBA并不能提高诊断效能。
- 纳钊杨航陈莉李传新肖晗白强
- 关键词:胆道闭锁基质金属蛋白酶-7谷氨酰转移酶胆汁酸类
- 小儿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1例
- 2007年
- 病例女,11岁,因反复腹痛伴消瘦、面色苍白1年余入院。患儿常于进食后腹痛,腹痛发作时取俯卧位或胸膝卧位可缓解,时伴呕吐胃内容物、恶心、厌食等。体检:慢性病容,体重17kg,全身皮肤弹性差,腹壁皮下脂肪厚约0.4cm。皮肤及甲床、口唇稍苍白。心肺未见异常。
- 洪伟曹辛吴骏白强海波张鸿高云鹏
-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小儿
- 腹腔镜辅助下小儿美克尔憩室切除术26例被引量:2
- 2010年
- 美克尔憩室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可终身无症状,约25%发生并发症,以出血与梗阻多见[1].传统剖腹探查术切除憩室,切口大,恢复慢,易出现肠粘连.本院2003年8月至2009年8月实行腹腔镜下美克尔憩室切除术26例,现报道如下.
- 白强董克刚海波
- 关键词:美克尔憩室腹腔镜小儿
- 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74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小儿腹部闭合性腹部损伤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对昆明市儿童医院普外科2008年1月~2014年8月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74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非手术治疗52例,手术治疗22例,治愈72例,死亡2例。结论儿童闭合性腹部损伤应尽可能了解受伤的时间、着力点、受伤机制、伤后出现的症状,是早期诊断的关键。X线对空腔脏器损伤并不具有绝对的诊断价值。实质性脏器的损伤处理原则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 白强董克刚颜剑宏
- 关键词: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
- 婴幼儿先天性膈膨升8例诊治体会
- 2006年
- 洪伟曹辛吴骏海波白强张鸿高云鹏
- 关键词:先天性膈膨升婴幼儿诊治
- 新生儿腹内压危险值初探
- 2024年
- 目的初步探讨新生儿腹内压危险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腹胀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将患儿分为高危组与中低危组,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获取腹内压截断值;再根据腹内压截断值将患儿分为腹内压高压组与低压组,比较不同腹内压组患儿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197例新生儿,高危组45例,中低危组152例,使用ROC曲线获取的新生儿腹内压截断值为5.5 mmHg,根据此截断值将患儿分为高压组58例、低压组139例,与低压组相比,高压组呼吸、心率更快,尿量更少,生命体征不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对腹胀的高危新生儿进行腹内压监测,该人群腹内压危险值为5.5 mmHg。
- 唐文龙万成亮海波纳钊颜剑宏熊必琳解小汇马子杨白强
- 关键词:新生儿腹内压腹内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