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申丽娟

作品数:84 被引量:253H指数:8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7篇细胞
  • 25篇肝癌
  • 24篇肿瘤
  • 24篇肝细胞
  • 19篇病理
  • 18篇蛋白
  • 17篇肝炎
  • 15篇细胞癌
  • 15篇肝细胞癌
  • 14篇肝病
  • 10篇慢性
  • 10篇慢性肝
  • 9篇原位
  • 9篇肝肿瘤
  • 8篇原位杂交
  • 8篇免疫
  • 7篇凋亡
  • 7篇自身免疫
  • 7篇自身免疫性
  • 6篇软骨性肿瘤

机构

  • 65篇昆明医学院
  • 16篇昆明医科大学
  • 13篇昆明医学院第...
  • 8篇云南大学
  • 7篇昆明医学院第...
  • 6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3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湖北省新华医...
  • 1篇武警湖北总队...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84篇申丽娟
  • 39篇章宗籍
  • 35篇张华献
  • 18篇黄润
  • 11篇欧阳明
  • 8篇何云
  • 8篇钱忠义
  • 7篇杨微波
  • 6篇孔萌萌
  • 6篇杨晋辉
  • 5篇徐智媛
  • 5篇雷普平
  • 5篇丘钜世
  • 4篇尤丽英
  • 4篇金克炜
  • 4篇余洁
  • 4篇熊昌庆
  • 4篇邹琼
  • 4篇尧颖
  • 3篇高建鹏

传媒

  • 18篇昆明医学院学...
  • 6篇中华肝脏病杂...
  • 5篇昆明医科大学...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医学综述
  • 3篇肝脏
  • 3篇中国组织化学...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武警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国外医学(肿...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9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1篇2006
  • 8篇2005
  • 2篇2004
  • 6篇2002
  • 5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7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体肝硬变肝细胞DNA含量的研究被引量:2
1994年
利用自动化图象分析仪对48例正常肝、重度慢性活动性肝炎、小结节性肝硬变、大结节及混合结节肝硬变、癌旁肝硬变的肝细胞DNA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①重度慢性活动性肝炎4N细胞及双核细胞比率下降;大结节及混合结节肝硬变2N比率增高;S期及双核细胞下降,显示细胞分化受抑制,可能与肝癌发生相关,②癌旁肝硬变2N/4N比率无明显改变,但≥5N细胞增高,双核细胞下降,DNA直方图增宽,表明肝细胞分化受抑制且有向异倍体发展趋势,具有癌前病变性质,③小结节性肝硬变2N细胞比率显著下降,S期及双核细胞比率增高,为分化性代偿修复病变而与肝癌发生无关,肝细胞DNA含量的定量分析对于了解肝硬变肝细胞的再生修复状态及患者预后评估将有重要的意义。
章宗籍欧阳明申丽娟黄润张华献何云
关键词:肝硬变DNA图象分析肝细胞
肝细胞癌及相关病变的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被引量:2
1997年
为研究肝炎、肝硬变与肝细胞癌的关系,利用自动图像分析仪对64例肝炎、肝硬变、癌旁肝硬变、肝细胞癌和正常肝组织进行了十三项参数的形态定量研究。结果:大多数参数随病变的发展而呈规律性变化,癌旁肝硬变的多数参数介于不伴肝癌的肝硬变与肝细胞癌之间。提示:(1)慢活肝、肝硬变与肝细胞癌密切相关;(2)癌旁肝硬变不同于不伴肝癌的肝硬变,与肝细胞癌的关系更密切。利用逐步判别分析选择出六项参数建立判别函数方程,回代正确率为98.2%。
申丽娟章宗籍欧阳明欧阳明张华献何云黄润徐国枢
关键词:肝肿瘤肝硬变肝炎形态定量学
Graves病介入术后甲状腺细胞凋亡因子的表达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Graves病(GD)介入治疗前后凋亡调节蛋白Fas、FasL、Bcl-2、Bax、P53表达改变,了解GD介入治疗术前、术后凋亡因子表达情况及凋亡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15例GD患者的150μmPVA微粒及平阳霉素栓塞甲状腺动脉治疗,于术前、术后44例次成功穿刺甲状腺取标本行切片免疫组化分析,其中术前15例次、栓塞术后1年内16例次、术后1年以上13例次。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积分法检测GD患者Fas、FasL、Bcl-2、Bax及P53表达情况。结果①术后15例中9例停药6个月以上无复发,为长期缓解,6例少量抗甲状腺药物(ATD)维持(用药量<术前用药量的1/4,甲状腺功能正常)为好转。②Fas和FasL阳性细胞数及着色程度均高于术前GD甲状腺组织(P<0.05)。③术后1年内组与术前组Bax阳性细胞数及着色程度均较强(两组比较,P>0.05),但术后1年以上Bax阳性细胞数及着色程度高于术前组(P<0.05);Bcl-2阳性细胞数及着色程度术前术后均无明显差别。④术后P53阳性细胞数及着色程度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D后促凋亡基因Fas、FasL、Bax及P53表达增强,抗凋亡因子Bcl-2表达无增强。表明GD介入栓塞治疗是从甲状腺腺体细胞凋亡调节的水平发挥了有效的治疗作用。
赵卫易根发胡继红向述天姜永能李莉媛胡正琴申丽娟张华献杨慧英李红
关键词:GRAVES病介入治疗免疫组化
人体肝癌病理形态发生和预测诊断价值的图像分析研究
目的:为阐明肝细胞DNA含量及组织细胞形态学在人体肝癌发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筛选能预测诊断肝癌发生的指标并建立诊断方法.方法:利用自动化图象分析技术对67例正常肝、轻度慢性活动性肝炎(MCAH)、重度慢性活动性肝炎(SC...
章宗籍申丽娟黄润张华献欧阳明何云徐国枢
关键词:肝癌发生异倍体病理形态
文献传递
正常肝、肝硬变和肝癌的计算机图像分析定量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利用自动图像分析仪对正常肝组织、门脉性肝硬变、坏死后性肝硬变、癌旁肝硬变和肝细胞癌共49例标本进行了13项参数的形态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参数随着病变的发展而呈规律性变化.癌旁肝硬变的多数参数介于不伴肝癌的肝硬变和肝细胞癌之间,提示:(1)肝硬变与肝细胞癌密切相关;(2)癌旁肝硬变不同于不伴肝癌的肝硬变,与肝细胞癌的关系更为密切而具癌前病变性质.
申丽娟章宗籍黄润张华献欧阳明何云
关键词:形态定量学肝肿瘤计算机
肝细胞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人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表达被引量:2
2002年
背景与目的:许多肿瘤癌变过程中人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π)的表达会异常升高,其变化早于细胞的形态改变。探讨肝细胞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与GST-π表达的关系。方法:对肝细胞癌和相关慢性肝病及正常肝组织共86例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epatitisBcoreantigen,HBcAg)和GST-π,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BvirusDNA,HBVDNA)。结果:HBsAg,HBcAg和HBVDNA的阳性率在慢性肝炎分别为61.9%(13/21);42.9%(9/21)和75.0%(12/16);在肝硬化分别为64.0%(16/25),36.0%(9/25)和83.3%(15/18);在癌旁肝硬化分别为72.7%(16/22),61.1%(11/18)和85.7%(12/14);在肝细胞癌分别为45.2%(14/31),50.0%(14/28)和64.3%(9/14)。其中以癌旁肝硬化组阳性率最高。慢性肝炎、肝硬化和癌旁肝硬化HBVDNA阳性信号较肝细胞癌多而强。GST-π在慢性肝炎(25.0%,4/16)、肝硬化(17.6%,3/17)、癌旁肝硬化(53.3%,8/15)和肝细胞癌(60.0%,9/15)均有表达,但癌旁肝硬化组和肝细胞癌组阳性率明显增高,癌旁肝硬化组与不伴肝癌的肝硬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肝细胞癌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多?
申丽娟章宗籍张华献杨微波黄润
关键词:肝肿瘤乙型肝炎病毒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
p57^(kip2) mRNA在肝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
2007年
目的研究p57kip2 mRNA在人体肝细胞癌发生不同阶段的表达状况,探讨与肝癌发生发展及分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正常肝组织、慢性肝炎、肝硬化、癌周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共42例标本中p57kip2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肝组织组未见p57kip2 mRNA表达,慢性肝炎组阳性表达率为57.14%(4/7),肝硬化组阳性表达率为40.00%(4/10),癌周肝硬化组与肝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0%(7/10)和20.00%(2/10).肝癌组p57kip2 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与癌周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分化好者与分化差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7kip2 mRNA表达下降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可能与肝癌的分化有关.
孔萌萌金克炜申丽娟章宗籍张华献孙江华
关键词:肝细胞癌肝炎P57^KIP2原位杂交
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的实验病理研究被引量:17
2005年
目的:建立DEN肝癌模型并初步动态观察大鼠肝癌发生的病理形态演变过程.方法:用2‰DEN溶液灌喂诱发Wistar大鼠肝癌,病理常规HE染色动态观察.结果:病理学检查证实DEN成功诱发肝癌,诱癌率为87.17%(34/39),大鼠肝癌癌变过程大致经过肝细胞损伤期、肝细胞增生硬化期和肝细胞癌变期等三个时期,具有与人体肝癌相似的病变过程及病理学变化特征.结论:该肝癌模型可作为研究人类肝癌的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周峥珍章宗籍钱忠义张华献申丽娟谢桂先
关键词:二乙基亚硝胺实验病理肝癌
人肝癌p57^(kip2)基因表达缺失与杂合性缺失的关系研究
2009年
目的通过对p57kip2 mRNA表达水平下降的人体肝癌进行杂合性缺失研究,探讨肝癌发生有关基因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对人肝细胞肝癌及癌周肝组织各30例,正常肝组织对照20例,共80例标本,采用原位杂交检测p57kip2 mRNA的表达,并运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和基因分型对3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周肝硬化组织p57kip2基因所在染色体区域的10个微卫星位点(D11S1397,D11S1318,D11S4046,D11S922,THO1,D11S2359,D11S1760,D11S1338,D11S569和D11S1397)进行杂合性缺失检测.同时分析了p57kip2 mRNA表达与杂合性缺失之间的关系.结果原位分子杂交检测正常肝组织未见p57kip2 mRNA表达,癌周肝硬化组与肝癌组阳性表达率均为26.7%(8/30).杂合性缺失检测结果显示在10个微卫星位点中,仅有TH01(7/30,23.3%)、D11S2359(5/30,16.6%)和D11S569(1/30,3.3%)3个位点有杂合性缺失;p57kip2mRNA和蛋白表达缺失主要与TH01位点相关.结论p57kip2 mRNA和蛋白表达异常提示其可能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p57kip2基因同一区域的10个微卫星位点不是p57kip2基因LOH和MSI的频发位点,但p57kip2 mRNA表达缺失与TH01位点的杂合性缺失相关.
章宗籍易晓佳赵继智申丽娟张华献钱忠义
关键词:肝细胞癌杂合性缺失
肝细胞癌p21蛋白与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被引量:1
2002年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 5 9例肝细胞癌p2 1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进行研究 ,并对两者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关系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p2 1在癌周肝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癌组织 ,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癌组织的分化降低 ,p2 1表达水平也随之降低 ;p2 1的表达与PCNA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 (r =- 0 32 7,P <0 0 1) .提示 :p2 1的缺失表达可能促进PCNA合成的增加 。
杨耘申丽娟张华献章宗籍
关键词:肝细胞癌P21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PCNA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