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岚

作品数:36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中文专利

领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8篇信号
  • 7篇电信号
  • 7篇驻极体
  • 7篇肌电信号
  • 5篇电极
  • 5篇信号检测
  • 5篇压电
  • 5篇人机
  • 5篇人机交互
  • 4篇生物信号
  • 4篇生物学固定
  • 4篇佩戴
  • 4篇人工关节
  • 4篇关节
  • 3篇叠层
  • 3篇叠层结构
  • 3篇信号检测方法
  • 3篇感器
  • 3篇层结构
  • 3篇传感

机构

  • 36篇深圳先进技术...

作者

  • 36篇田岚
  • 32篇李光林
  • 21篇方鹏
  • 14篇匡星
  • 9篇郑悦
  • 7篇陈世雄
  • 5篇邓军
  • 4篇姜永涛
  • 4篇白雪岭
  • 4篇耿艳娟
  • 4篇叶新
  • 4篇尚鹏
  • 4篇张黎楠
  • 4篇魏征
  • 2篇李子夫
  • 2篇卓启芳
  • 2篇朱明星
  • 1篇周慧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1篇2014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髋关节结构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人工关节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人工髋关节结构,包括股骨柄、球头、髋臼内衬和髋臼外衬,股骨柄的一端连接于球头,股骨柄具有用于插入股骨髓腔的柄体部,柄体部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多孔空间结构层,第一多孔空间结构层具...
尚鹏张黎楠白雪岭叶新田岚耿艳娟
文献传递
腕带式生物信号采集设备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腕带式生物信号采集设备及其制作方法。该设备包括腕带、形成在微针阵列基底上的微针阵列、生物信号输出接口,其中,所述微针阵列固定在所述腕带上与佩戴者的腕部皮肤接触,所述生物信号输出接口与所述微针阵列电极连接以输...
王迎英方鹏田岚李向新李光林
文献传递
髌骨假体结构
本发明适用于人工关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髌骨假体结构,包括用于与髌骨切骨后的人体剩余髌骨相匹配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与所述人体剩余髌骨相贴的贴合面,所述贴合面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人体剩余髌骨的孔位中的固定柱,所述主...
尚鹏白雪岭叶新李子夫张黎楠田岚耿艳娟
文献传递
髌骨假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人工关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髌骨假体结构,包括用于与髌骨切骨后的人体剩余髌骨相匹配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与所述人体剩余髌骨相贴的贴合面,所述贴合面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人体剩余髌骨的孔位中的固定柱,所...
尚鹏白雪岭叶新李子夫张黎楠田岚耿艳娟
文献传递
头带式生物信号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带式生物信号采集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佩戴在受试者头部的头带,多个微针阵列电极,电极与信号采集设备接口,其中所述多个微针阵列电极固定在所述头带并以预定方式独立分布,每个微针阵列电极用于采集对应脑区的生...
方鹏王迎英李向新田岚李光林
文献传递
鼓膜声压检测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鼓膜声压检测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建立耳机声学传输线模型,并得到耳机的声学特性参数;采用得到的声学特性参数的耳机播放在时域或频域上合成的调频刺激信号;测量播放所述调频信号后外耳道的声压幅值,并利用耳机的...
陈世雄邓军田岚魏征匡星李光林
文献传递
基于肌电和肌肉超声的运动意图识别方法及系统
本申请涉及人机交互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肌电和肌肉超声的运动意图识别方法及系统。用户可以基于指标选择肌电单模态、肌肉超声单模态、双模态以及自动识别中的任意一种输出模式。肌电单模态模式基于肌电信号进行识别,肌肉超声单模态...
李向新 张郅 彭薪澔 朱亚龙 刘岩田岚郑悦方鹏李光林
信号检测方法和系统
一种信号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时域调频信号,并将所述时域调频信号作为刺激信号刺激反射区域和畸变区域;对所述反射区域和畸变区域分别产生的耳声发射信号进行分离;对所述分离后的畸变区域的耳声发射信号进行时频域滤波处理得到...
陈世雄邓军田岚李光林
文献传递
头带式生物信号采集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头带式生物信号采集装置及其制备方法。该装置包括:用于佩戴在受试者头部的头带,多个微针阵列电极,电极与信号采集设备接口,其中所述多个微针阵列电极固定在所述头带并以预定方式独立分布,每个微针阵列电极用于采集对应...
方鹏王迎英李向新田岚李光林
文献传递
假肢
一种假肢,包括接受腔、第一支撑板、绑带、第二支撑板、驱动轴、驱动装置、传感器及控制系统,接受腔为大头端与小头端均开口的漏头状壳体;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接受腔的大头端连接;绑带与所述接受腔间隔设置,并靠近所述接受腔的大头...
匡星郑悦田岚方鹏李光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