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逊

作品数:41 被引量:8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动力工程及工...
  • 11篇电气工程
  • 8篇化学工程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电池
  • 8篇燃料电池
  • 6篇发电
  • 5篇气轮机
  • 5篇燃气轮机
  • 5篇甲醇
  • 4篇联产
  • 4篇联产系统
  • 4篇变工况
  • 3篇循环倍率
  • 3篇涡轮
  • 3篇煤气
  • 3篇洁净煤
  • 3篇混合醇
  • 3篇供电
  • 3篇供电效率
  • 2篇电力
  • 2篇动力系统
  • 2篇多联产
  • 2篇多联产系统

机构

  • 41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城市建设...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泰化工有限...
  • 1篇中国航空燃气...

作者

  • 41篇王逊
  • 15篇肖云汉
  • 11篇张世铮
  • 7篇赵丽凤
  • 5篇蔡睿贤
  • 4篇张士杰
  • 4篇田文栋
  • 3篇高峻
  • 2篇谢智敏
  • 2篇郭志刚
  • 1篇刘小兵
  • 1篇李文华
  • 1篇宋权斌
  • 1篇徐燕骥
  • 1篇李从武
  • 1篇聂超群
  • 1篇陈静宜
  • 1篇张宏武
  • 1篇徐纲
  • 1篇王岳

传媒

  • 12篇工程热物理学...
  • 3篇中国电机工程...
  • 3篇中国工程热物...
  • 2篇煤炭转化
  • 2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煤气与热力
  • 1篇天然气化工—...
  • 1篇燃气轮机技术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中国造纸学报
  • 1篇2003青年...
  • 1篇2006年中...
  • 1篇2007年工...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中国动力工程...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6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7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温浆态床合成油、电联产系统模拟与分析
鉴于目前国内对油电联产系统的流程模拟与分析的报导还相对较少,本文利用Mobil示范装置数据关联模型,搭建了煤喷流床气化低温浆态床合成油,电联产概念性全流程的ASPENPLUS模拟,得到油电联产系统性能初步结果,为今后分析...
王逊肖云汉
关键词:余热回收粗煤气燃气轮机
文献传递
甲醇、电力联产系统的产品调节规律分析
以采用气相合成法的甲醇和电力串并联联产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在系统设计工况模拟的基础上,对系统的甲醇合成循环倍率、蒸汽换热网络进行优化。以此经过优化的系统流程和工况为设计点,建立甲醇合成塔、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和蒸汽轮机的变...
王逊张彦肖云汉
关键词:甲醇电力负荷调节变工况
文献传递
CO_2吸收增强气化制备氨合成原料气的可行性被引量:1
2013年
以煤和低浓度煤层气共气化制备氨合成原料气,煤层气提供合成所需的氮组分,从而取消常规制气的补氮过程或替代空气气化;采用CO2吸收增强制气,在造气工段制得φ(H2)/φ(N2)=3,φ(CO2+CO)≤0.30%,φ(H2)≥70%的粗煤气,可直接进入醇烷化或醇烃化精制岗位.为论证系统的可行性和适宜操作条件,采用热力学平衡模型分析煤气组分随制气反应条件变化的规律,提出可一步制得φ(H2)/φ(N2)=3,φ(CO2+CO)≤0.30%,φ(H2)≥70%的制气反应条件和煤层气流量;根据煤层气温度、压力与爆炸极限的关系,确定催化转化/脱氧反应器的操作参数.结果表明,以合成原料气组分衡量,基于CO2吸收增强气化的煤和低浓度煤层气制气方法可行,且有利于简化调比和气体净化过程.
王逊高峻
关键词:氢氮比
采用化学链式燃烧的燃料电池联合循环及其性能分析
该文在燃料电池联合循环和化学链式燃烧联合循环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化学链式燃烧的燃料电池联合循环,并对该循环进行了设计点参数灵敏度分析和变工况计算。计算表明该系统具有能量传递环节少,热效率高、NO<,X>排放少、变工况性能...
王逊张世铮蔡睿贤
关键词:燃料电池
文献传递
基于CO_2吸收增强气化的氨电联产操作条件分析
2014年
本文以煤和低浓度煤层气为原料,采用CO_2吸收增强气化,在造气工段制得φ(H_2)/φ(N_2)=3、φ(CO_2+CO)≤0.30%的粗煤气,直接进入气体精制岗位,并取消常规制气的补氮过程或替代空气气化;采用单元建模和流程模拟的方法对系统可行性和适宜操作条件进行分析;预报煤和煤层气共气化的产物分布,提出满足精制岗位进口气体品质要求的制气温度、压力、水煤比、钙煤比和煤气流量等参数;分析循环倍率对合成氨产量、系统净输出功等参数的影响,得到实现系统能量自平衡、且合成氨能耗最低的循环倍率。理论分析表明,该流程可用于合成气制备及氨电联产。
王逊
关键词:氢氮比循环倍率
洁净煤发电新技术研究
肖云汉李文华赵丽凤王逊田文栋原鲲张士杰
该课题根据我国煤电生产的现状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调查了国内外当前正在进行的洁净煤发电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状态和发展中存在的障碍,分析最新进展及各项洁净煤发电新技术的技术经济性,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提出我国洁净煤发电新技...
关键词:
关键词:洁净煤发电
循环倍率对动力和液体燃料多联产系统的电与蒸汽自平衡影响分析
2005年
本文以煤气化(240万吨/年)动力,液体燃料(甲醇,醋酸,醋酐)多联产系统(串联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循环倍率对系统动力输出、蒸汽、液体燃料产量的影响;确定了可满足具有不同优先级的目标、达到系统动力和蒸汽自平衡的循环倍率、燃气轮机选型等关键单元和系统参数。
王逊肖云汉
关键词:循环倍率目标优先级
黑液高温气化合成混合醇的操作条件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Aspen plus模拟含碳气体净化流程,得到净化气中CO2含量与H2S含量、吸收剂流量、再生器热负荷的关系;对基于K/MoS2催化剂和固定床反应器的混合醇合成过程进行模拟和产物预报、优化黑液高温气化制备混合醇的合成条件,得到反应气CO2含量、催化剂装填比、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对CO单程转化率、总醇选择性、烃选择性、CO2选择性、总醇时空产率、C2+醇质量分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为改善混合醇反应性能和降低公用工程消耗,适宜的合成条件为:合成温度310~330℃、催化剂装填比20~30 g.h/mol、合成压力9~11 MPa、反应气CO2含量1.6%。
王逊高峻孙振丽
关键词:黑液气化反应动力学模型
燃料气混烧的油电联产系统经济性分析
在使用F-T合成尾气做燃料气的同时混合焦炉煤气、煤层气,并在N2回注和燃料加湿情况下分析了典型的六种方案的经济性,结果表明采用燃料湿化方案的投资最高,经济性略低于无加湿无N2回注方案;采用N2回注方案的投资居中,但经济性...
郭志刚王逊张士杰
文献传递
氢能对洁净煤技术流程创新的作用
本文探讨了洁净煤技术与氢能的相互关系。将氢能的制备和利用引入煤炭联产系统,形成一种新型的动力、甲醇、氢联产系统;分析了氢能对实现系统CO2排放控制的意义;采用制氢和CO2重整提出了煤、天然气双燃料联产系统。指出氢能对发展...
王逊
关键词:洁净煤技术近零排放氢能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