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玉刚

作品数:29 被引量:233H指数:8
供职机构:天津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文化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3篇大学生
  • 6篇体质
  • 5篇体质健康
  • 4篇身体成分
  • 4篇体成分
  • 4篇H
  • 3篇心功能
  • 3篇有氧运动
  • 3篇运动干预
  • 3篇肥胖
  • 3篇干预
  • 2篇多普勒
  • 2篇学生体质
  • 2篇血脂
  • 2篇运动处方
  • 2篇身体形态
  • 2篇体脂
  • 2篇体脂率
  • 2篇女大学生
  • 2篇脉冲多普勒

机构

  • 28篇天津科技大学
  • 10篇天津体育学院
  • 3篇郑州大学
  • 3篇国家体育总局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天津轻工业学...
  • 1篇天津外国语学...
  • 1篇天津财经学院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29篇齐玉刚
  • 11篇黄津虹
  • 8篇谭思洁
  • 5篇刘安军
  • 4篇高伟
  • 3篇郑捷
  • 2篇石龙贵
  • 2篇王丽霞
  • 2篇王洪泱
  • 2篇刘彦平
  • 2篇高飞
  • 2篇张春霞
  • 2篇曹蓓
  • 1篇于洪超
  • 1篇苏萍
  • 1篇徐冬青
  • 1篇毛芝海
  • 1篇黄艳梅
  • 1篇郭建国
  • 1篇滕安国

传媒

  • 3篇天津体育学院...
  • 3篇第十七届全国...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天津科技大学...
  • 2篇中国轻工教育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食品工业
  • 1篇中国油脂
  • 1篇影像技术
  • 1篇现代技能开发
  • 1篇四川体育科学
  • 1篇体育科研
  • 1篇天津轻工业学...
  • 1篇体育学刊
  • 1篇中国体育科技
  • 1篇当代体育科技
  • 1篇中国青年社会...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年份

  • 5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大学生心功能指数测试方法与评价标准的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对大学生心功能测试方法的比较研究证明 ,传统的“30 s30次蹲起”的负荷较小 ,难以客观反映心功能水平。男女大学生应当采用不同负荷进行心功能评价 ,男大学生“45 s45次蹲起”、女大学“35 s35次蹲起”的负荷更为合理。大学生 (18~ 2 2 )岁年龄组心功能指数 (除男子18与 2 1岁组 )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心功能指数与身高、体重等指标无相关意义。
黄津虹齐玉刚高伟
关键词:大学生心功能指数
对大学女生身体成分的测量与分析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本文对一、二年级大学女生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成分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显示:身体形态发育不匀称,上半身较苗条,腰部、臀部丰满,胸部不很发达;大多数女生的体质水平趋于正常,但超重与肥胖的检出率仍有11.0%和7.9%,而且,体脂...
高伟齐玉刚李锡明苏萍
关键词:身体形态身体成分
文献传递
L-肉碱抗疲劳效果及机理研究
研究天然活性物质L-肉碱的抗疲劳、提高耐力效果及作用机理。方法:将昆明种小鼠分组,分别用平行实验和交叉实验测定抗疲劳和提高耐力功能,观察L-肉碱对实验小鼠游泳时间、身体指数、血清生理生化指标、腿部肌肉内L-肉碱含量和脂肪...
黄津虹刘安军齐玉刚王丽霞
关键词:L-肉碱HPLCGC/MS脂肪酸抗疲劳
文献传递
大学生适宜运动负荷强度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通过对62例大学生心输出量、最大吸氧量等指标在递增负荷后的变化,讨论SV(每搏输出量)、CO(每分输出量)、VO2max(最大摄氧量)、VAT(通气无氧阈)、HR(心率)等有关指标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探讨了男子大学生适宜的运动负荷强度及不同体能受试者在不同负荷状态下的机能反映。普通大学生适宜的运动负荷强度值为最大心率的51%~88%之间,此范围是最大摄氧量的34%~70%,是最适宜的运动负荷强度。大学生运动员组的适宜负荷强度高于普通大学生,而且大学生运动员在每分输出量后的心力储备仍有一定水平,建议普通男子大学生以心输出量开始下降时心率为安全运动的限度。
齐玉刚高飞高伟穆巍
关键词:心输出量通气无氧阈最大摄氧量
HIIT和持续性有氧运动对肥胖女大学生减肥效果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7
2013年
研究目的:探讨HIIT减肥方法对于肥胖女大学生的应用效果和可靠性。研究方法:60名肥胖女大学生(BMI≥26,且体脂%≥30%)随机分为HIIT组(H)和持续有氧运动组(M)及对照组(C)。受试者进行逐级递增负荷测定VO2max,分别提取85%VO2max、40%~60%VO2max的HR及监测RPE,制定HIIT和持续性有氧运动处方,分别进行每周5次的12周运动训练(实施过程中用Polar表和PRE监控强度,H组运动能量消耗不大于M组),C组保持原有生活状态;实验前、后对受试者进行身体形态和机能指标的测量与对比。结果:实验后受试者体重、BMI、腰臀比、体脂%均呈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VO2max、LF、SV显著性提高(P<0.05);且H组的体脂%、LF、SV、VO2max、肺活量的变化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HIIT运动使用较少的时间即可以达到更好的减肥效果,且对于女大学生安全可靠。
齐玉刚黄津虹谭思洁
关键词:肥胖运动处方
小排球运动干预促进儿童精细动作能力和体质健康的实验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小排球运动干预对儿童精细动作能力和体质健康的影响,为儿童运动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天津市76名9—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38人)和对照组(38人)。实验组进行为期12周的每周3次小排球运动干预,对照组维持日常活动。通过九洞测试、凹槽划走测试、双臂调节测试评估精细动作能力,并通过BMI、体脂百分比(BF%)、立定跳远、握力等指标评估体质健康。基线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干预前后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在精细动作能力和体质健康指标上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干预后,实验组在凹槽划走测试(12.27±7.59至11.53±7.39,P<0.01)和双臂调节测试(225.17±89.68至203.28±78.87,P<0.01)中的成绩显著提升。BMI显著降低(17.53±2.83至16.38±2.83,P<0.01),立定跳远显著提高(158.45±30.36 cm至169.61±25.97 cm,P<0.01),握力显著增强(17.22±4.96 kg至18.22±4.62 kg,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间主效应和时间×组别交互效应在BMI(F=9.405,P=0.003,偏η^(2)=0.113)、立定跳远(F=4.319,P=0.041,偏η^(2)=0.055)及握力(F=135.818,P<0.001,偏η^(2)=0.647)上显著。对照组在这些指标上无显著变化(P值均>0.05)。结论:小排球运动干预显著改善了儿童的精细动作能力和体质健康,特别是在减脂和增强下肢力量、握力方面效果突出。本研究为小排球运动在儿童健康促进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建议未来研究进一步探索其长期效果。
袁浩南张岩沙敏齐玉刚王峥周荣凤
关键词:小排球运动体质健康
大学生体脂率与BMI指数的相关分析被引量:54
2003年
采用水下称重法测试大学生身体成分以及相关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男女生体脂率指标分别为16.6±5.1和27.9±5.4,BMI指数男女生分别为21.55±3.06,20.95±2.53。与1982年相似研究结果比较,男女生体脂含量、体脂率、体脂总量均有显著差异。男女生体脂率与BMI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518,r=0.5891呈低度相关。BMI指数与体重、身高的相关系数男女生分别为r=0.070,0.910;r=-0.022,0.886,研究结论:BMI指数不能精确反应人体的脂肪含量,它应是人体质量的指标,BMI指数评价人体肥胖程度是否准确还有待于研究。
黄津虹齐玉刚王洪泱
关键词:大学生身体成分体脂率BMI指数
青少年“黄金日”活动行为推荐量研究:基于成分最佳时区分析法
2025年
基于最佳时区分析法探究青少年24h活动最佳推荐量,验证满足该推荐量对于青少年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健康的影响。于天津、武汉、郑州三地随机招募12~17岁儿童青少年837名(男403,女434),采用三维加速度计测量24 h活动,包括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低强度身体活动(LPA)、久坐行为(SB)、睡眠(SLP);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评估青少年生理、心理及社会健康水平。通过构建回归模型、组建24h活动组合、预测结局变量等步骤明确24h活动最佳时长与区间,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24h活动达标与结局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24h活动行为与生理健康(P<0.001)、心理健康(P<0.001)、社会健康(P<0.001)呈显著正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青少年24 h活动的最佳时长与区间为MVPA65 min(40~70 min)、LPA320 min(220~370min)、SB440min(240~600min)、SLP632min(590~680min)。研究认为:基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健康3个维度提出我国青少年24h活动推荐量具有重要意义。与国际相关指南相比,MVPA推荐量基本一致而SLP推荐量偏高,同时填补LPA和SB的具体推荐量。满足该方法的推荐量与较高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健康有关,为我国青少年24h活动指南的制定及健康合理生活方式的形成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宋云峰齐玉刚谭思洁李凯欣卢东磊徐驰
关键词:自测健康青少年
'有氧高强度运动处方'对女大学生肥胖干预的实验研究
持续4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被认为是干预肥胖的有效手段,但长时间运动常使减肥者难以坚持而半途而废,影响运动减肥效果.Tremblay A等提出HIIT(High-intensity Intermittent-trainin...
齐玉刚谭思洁黄津虹
关键词:女大学生健康干预减肥效果
文献传递
大学生24 h体力活动、久坐行为、睡眠对心肺耐力的积累效应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探索大学生体力活动、久坐行为、睡眠对心肺耐力(CRF)的积累效应,为提升大学生CRF水平提供有效措施。方法2023年5至6月在天津科技大学招募223名18~24岁大学生进行24 h活动行为调查及CRF测试。采用成分分析方法探讨身体活动、久坐行为、睡眠与CRF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等时替代模型预测各活动行为替代后对CRF产生的影响。结果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时间占比与大学生CRF呈显著正相关(β=6.40,P=0.002),久坐行为时间占比与大学生CRF呈显著负相关(β=-3.02,P=0.004),低强度体力活动(LPA)和睡眠时间占比与CRF无相关性(β=-1.06,P=0.504)。15 min等时替代结果显示,MVPA替代其他活动行为后,大学生CRF均显著提高[久坐行为:1.72 mL/(kg·min),95%CI=0.94~2.51;LPA:1.82 mL/(kg·min),95%CI=0.95~2.68;睡眠:1.64 mL/(kg·min),95%CI=0.84~2.45]。在从-30 min到30 min的剂量-效应关系中,从其他行为重新分配时间到MVPA对CRF的不利影响大于将MVPA重新分配到其他行为的益处;在所有替代中,MVPA替代LPA对提高CRF的效应最佳。此外,5 min的增量被认为是MVPA替代其他活动的最佳转折点。结论强调参与MVPA对改善大学生CRF的重要性。等时替代模型为这些行为的时间分配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未来的干预措施和政策制定。
宋云峰徐驰李凯欣谭思洁齐玉刚
关键词:心肺耐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