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赛虎

作品数:30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面上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重症
  • 15篇儿童
  • 9篇重症监护
  • 9篇监护
  • 8篇病原学
  • 7篇病原学分析
  • 6篇脓毒
  • 6篇脓毒血症
  • 6篇重症监护病房
  • 6篇患儿
  • 6篇监护病房
  • 6篇病房
  • 5篇流感
  • 5篇儿科
  • 5篇儿科重症
  • 5篇肺炎
  • 4篇血症
  • 4篇通气
  • 4篇气管
  • 4篇气管插管

机构

  • 30篇苏州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深圳市儿童医...
  • 2篇江西省儿童医...
  • 2篇宁波市妇女儿...
  • 2篇昆明市儿童医...
  • 2篇西安市儿童医...
  • 2篇无锡市儿童医...
  • 2篇松桃苗族自治...
  • 2篇厦门市儿童医...
  • 1篇安徽省立儿童...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湖南省儿童医...
  • 1篇连云港市第一...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昆山市中医医...

作者

  • 30篇黄赛虎
  • 23篇柏振江
  • 13篇李莺
  • 12篇谢敏慧
  • 9篇吴水燕
  • 5篇周利兵
  • 4篇朱秋皎
  • 3篇徐忠
  • 3篇华军
  • 3篇张春旭
  • 3篇孟祥营
  • 2篇陈媛媛
  • 2篇陈振杰
  • 2篇陈赫赫
  • 2篇朱碧溱
  • 2篇严向明
  • 2篇任宏
  • 2篇肖署芳
  • 2篇马伟科
  • 2篇黄莉莉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会急...
  • 3篇中华医学会急...
  • 2篇临床荟萃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2篇儿科药学杂志
  • 2篇中国小儿急救...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江苏医药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医药前沿

年份

  • 4篇2025
  • 7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脓毒血症临床与病原学分析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苏州市儿童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PICU送检血液标本所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45株...
黄赛虎李莺谢敏慧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毒血症病原学分析Β内酰胺酶
文献传递
苏州地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脓毒血症临床与病原学分析
黄赛虎谢敏慧李莺柏振江
文献传递
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早期识别与快速处理
2024年
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儿童严重过敏反应呈逐年增加趋势,由于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突发且不典型,如不能早期识别并快速正确处置,可能对患儿健康甚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我国儿科医务工作者仍存在对儿童严重过敏反应认识不足、处理不到位的问题,本文总结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临床特征、诱发因素以及早期处理措施要点,强调早期识别儿童严重过敏反应并给予快速正确处理,以期降低严重过敏反应所导致的不良结局。
黄赛虎柏振江
关键词:儿童严重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脓毒血症临床与病原学分析
目的探讨PICU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苏州市儿童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PICU送检血液标本所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4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
黄赛虎谢敏慧李莺柏振江
关键词:毒血症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病原学分析铜绿假单胞菌
2020—2022年中国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临床分离菌的耐药监测
2025年
目的了解重症感染患儿细菌感染及耐药现状,为指导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菌株资料来源于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国内17所三级甲等儿童教学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药敏试验仪器法及纸片扩散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22年判断标准。结果共监测了10688株临床分离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为39.2%和60.8%。临床分离株63.6%分离自下呼吸道标本,其次为血液(19.1%)和尿液(7.0%)标本。金黄色葡萄球菌1453株(13.6%)、鲍曼不动杆菌1067株(10.0%)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58株(9.9%)是最常见的临床分离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41.1%,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的检出率为19.4%,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CRECO)检出率为8.8%,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为30.9%,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为67.4%,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检出率28.8%。耐药监测结果显示,肠杆菌目细菌整体对头孢菌素耐药率超过50%,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接近25%。多重耐药菌(MDRO)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CRE和CRAB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80%,仅对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的耐药率较低;CRPA对哌拉西林、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第三和第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39.8%。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及替加环素均敏感,脑膜炎肺炎链球菌及非脑膜炎肺炎链球菌中PRSP对利福平、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0。流感嗜血杆菌中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BLNAR)菌株检出率为43.3%。结论MDRO菌株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较为普遍,对临床多种抗菌药物较为耐药,建立有效的多学科协作机制对监测和遏制儿童耐药菌的感染十分重要。
刘静闫慧源闫钢风陆国平付盼王传清金丹群童文佳张晨宇陈建莉林谊雷佳成怡冰张群群高凯杰陈媛媛肖署芳何娟蒋立许惠敏李玉霞丁航海陈赫赫郑耀陈群英王莹任宏张晨美陈振杰周明明张育才周益平柏振江黄赛虎黄莉莉杨卫国马伟科孟青诸澎伟李勇徐燕王义杜彦强蔡慧君朱碧溱施惠萱洪少贤黄育坤黄美恋
关键词:耐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毒物检测指导下血液净化治疗儿童重症中毒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讨毒物检测指导下血液净化对儿童重症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9例重症中毒患儿,其中卡马西平、溴鼠灵、氯氮平、毒死蜱、复方地芬诺酯、五氟利多、甲苯、百草枯和喷托维林各1例。所有患儿均给予毒物检测指导下血液净化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毒物血液浓度的变化和预后。结果:儿童重症中毒实施毒物检测指导下血液净化能清除机体毒物,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除百草枯中毒患儿死亡,喷托维林中毒患儿因院外心跳停止时间过长自动出院外,其余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毒物检测指导下血液净化是儿童重症中毒治疗的有效手段。
杜晓晨华军柏振江徐忠陈红梅周利兵黄赛虎朱秋皎李莺
关键词:重症中毒血液净化毒物检测儿童
乙型流感患儿细胞免疫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肺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1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70名乙型流感患儿(其中单纯乙型流感病毒肺炎27名,混合细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肺炎43名...
黄赛虎
关键词:乙型流感病毒细胞免疫
新冠疫情前后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特点与病原学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新冠疫情前后急性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sever pneumonia complicated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SP-ARF)患儿的临床特点与病原学分析结果。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所有入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SP-ARF患儿病历资料,根据疫情发生时间分为疫情前组(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与疫情后组(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2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病原学结果等。结果疫情前组141例,疫情后组127例,疫情后组月龄较大(P<0.05),合并基础疾病比例更高(P<0.05),疫情前后每年10-12月均是SP-ARF高发时段。疫情前病原学总检出116例,阳性率为82.27%,检出前4位依次为革兰阴性菌(36.88%)、革兰阳性菌(26.95%)、病毒(26.95%),肺炎支原体(9.22%);疫情后病原学总检出109例,阳性率为85.83%,检出前4位依次革兰阴性菌(37.80%)、病毒(28.35%)、革兰阳性菌(22.83%),肺炎支原体(9.45%)。结论疫情后无基础疾病的儿童进展为SP-ARF发生比例减少,无论疫情前后,每年10-12月均是SP-ARF高发时段,且两组患儿的病原体均以细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
黄赛虎龙中洁吴水燕柏振江
关键词:肺炎呼吸功能不全
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总结报道2例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临床病例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从而减少误诊、漏诊.方法:收集并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例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患儿的住院资料及既往关于本病的文献报道资料,并对病例特点进行总结.结果:2例患儿均有发热、休克、皮肤黏膜改变等多系统受累表现,给予丙种球蛋白和甲泼尼龙免疫治疗、抗凝、抗感染、脏器功能支持治疗后患儿恢复良好.结论: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可引起休克等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威胁患儿生命,及早的识别和干预预后良好.
兴强高春燕朱秋皎黄赛虎周利兵陈红梅柏振江严向明吴水燕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脓毒血症临床及病原学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脓毒血症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PICU送检的脓毒血症血液标本所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4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G+)菌29株(64.4%)、革兰阴性菌(G-)15株(33.3%)、真菌1株(2.2%)。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22.2%)、肺炎链球菌(17.8%)、铜绿假单胞菌(17.8%)。G+球菌对儿科常用的β-内酰胺类药物多数耐药,而对万古霉素、复方磺胺甲唑敏感性较高;G-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而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高。结论: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条件致病菌已成为PICU脓毒血症的主要致病菌,且对常用的多数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致脓毒血症病死率较高,且对多数药物耐药明显。前期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后期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有效控制感染、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黄赛虎华军谢敏慧顾凤珍李莺柏振江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脓毒血症病原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