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芳 作品数:16 被引量:45 H指数:5 供职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杭州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杭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浙贝母迁移至丽水庆元后的品质比较研究及其质量标准的建立 目的一、通过比较对道地产区和庆元产区浙贝母饮片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差异,揭示不同产地对浙贝母有效成分的影响。二、通过构建庆元浙贝母总生物碱的化学指纹图谱,确定指纹图谱共有模式,为庆元地区浙贝母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三、通过对庆元... 黄芳关键词:浙贝母 HPLC-ELSD 指纹图谱 文献传递 基于HIF-VEGF-ANG轴探讨温化蠲痹方对CIA大鼠滑膜血管生成的影响 叶丽红 刘喜德 蔡龙 黄芳 王云卿 冯莹莹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以滑膜异常增生为特点的全身性致畸性自身免疫性疾病。RA发病机制未明,尚不能根治,探索RA发病机制及筛选有效治疗药物研究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免疫抑制剂、激素等...关键词: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 治疗药物 三七的传统鉴别与现代应用 被引量:1 2008年 黄芳浅谈基层医院中药饮片验收的思路和方法 2014年 基层医院对中药饮片小包装的验收方法及注意事项。 丁炎萍 方悦 黄芳关键词:中药饮片 储存时间对北沙参铅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14年 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的干燥根,又名:"莱阳沙参"、"莱胡参",具有清肺养阴、润肺止咳、益胃生津等功效,临床广泛应用于阴伤咽干、热病口渴、肺热咳嗽等症。笔者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三批次北沙参铅含量,为北沙参药材的质控提供实验依据。报道如下。 方悦 黄芳 郑琦关键词:北沙参 铅 紫外分光光度法 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采用改良筋导散早期热敷对术后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分析 2025年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应用改良筋导散早期热敷对术后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 58例膝关节骨折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29例。常规组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在手术后提供抗生素、镇痛药物以及饮食指导,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于手术后12 h提供改良筋导散进行早期热敷。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愈合情况(伤口愈合时间以及每天换药次数)、疼痛评分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55%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2.41%,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伤口愈合时间(10.21±4.21)d短于常规组的(18.24±4.22)d,每天换药次数(0.51±0.21)次/d少于常规组的(2.61±0.56)次/d,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1.54±0.16)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24±0.13)分,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4、8、12周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71.41±4.81)、(82.51±3.40)、(92.41±2.46)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的(58.61±3.15)、(71.55±3.60)、(82.41±3.61)分,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应用改良筋导散早期热敷对于术后伤口愈合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还能够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吴云健 黄芳 王佳鑫 王晓成关键词:膝关节骨折 伤口愈合 喝酒脸红 原来是警告色 2019年 有些人喝酒容易脸红,有些人则面不改色。对于这种情况,多数人认为,喝酒脸红的人酒精代谢好,不脸红的人酒精代谢差。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事实恰好相反:喝酒脸红不是保护色,而是警告色. 黄芳关键词:酒精代谢 乙醛脱氢酶 感冒冲剂 胃黏膜 心血管疾病 汪亚群论治卒中相关性肺炎经验介绍 被引量:4 2022年 介绍汪亚群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经验。汪亚群教授认为,卒中相关性肺炎作为脑卒中最常见并发症,是由新旧邪气互结,损伤肺脏所致,风痰热瘀为病理因素;临床常见证型为痰湿阻肺、痰热蕴肺、外寒内热、风热袭肺、肺脾两虚及气阴不足;治疗上亦相应选用二陈汤、三子养亲汤、清金化痰汤、苇茎汤、麻杏石甘汤、小承气汤、银翘散、桑杏汤、六君子汤、补肺汤、六味地黄丸、沙参清肺汤等等。 黄芳 李子午 汪亚群关键词:卒中相关性肺炎 脑卒中 新加白术芍药汤治疗肝郁脾虚证经行泄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新加白术芍药汤对肝郁脾虚证经行泄泻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纳入的7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5)及对照组(n=35),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病程以及腹泻程度分级)进行分析... 黄芳关键词:经前期综合征 经行泄泻 中药治疗 肠道菌群紊乱 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因素探讨 被引量:8 2016年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吸收是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药物只有进入体循环才能发挥药效,所以吸收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先决条件(除静脉注射无吸收过程外)。而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因素除受药物本身的物理化学因素外,还受诸多因素影响,因此本文将综合阐述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因素,为今后改善口服药物难吸收,生物利用度低的现象,也为提高口服药物的吸收率提供科学依据。 许智颖 黄芳 方悦关键词:口服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