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
- 作品数:30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爱尔眼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改良鼻腔泪囊造孔术联合鼻泪支撑管置入术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改良鼻腔泪囊造孔术联合鼻腔泪囊支撑管置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106例慢性泪囊炎行鼻内窥镜下改良鼻腔泪囊造孔术联合鼻泪支撑管置入术,评价其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结果106例均完成了6-18个月的临床随访观察。所有随访患者在3个月取出鼻泪支撑管时,泪道冲洗均通畅。随访6-18个月,治愈101眼(85.6%),好转9眼(7.6%),8眼(6.8%)无效。结论鼻内窥镜下改良鼻腔泪囊造孔术联合鼻泪支撑管置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等优点。
- 刘伟朱加贵兰丽霞杨甜黄海李琛任旋
- 关键词:鼻腔泪囊造孔术
-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ALK)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眼科治疗的70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观察组采用DALK,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视力情况、植片排斥及存活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等效球镜值、散光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植片存活率为97.14%、排斥率为2.86%,对照组植片存活率为80.00%、排斥率为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继发性青光眼、局限性虹膜前粘连、继发性白内障、后弹力层微穿孔、后弹力层皱褶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上皮型及基质型病毒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内皮型病毒复发。结论 DALK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效果确切,且植片存活率高,排斥率低,术后视力无明显影响,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黄海程翰欣罗芳岚
- 关键词: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瘢痕期病毒性角膜炎
- 2017年
- 探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瘢痕期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5例瘢痕期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105例瘢痕期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均为单眼患病,给予105例瘢痕期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进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进行治疗,对术后患者的视力、透明度、复发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分析105例瘢痕期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角膜移植片及植床情况、视力情况。结果: 105例瘢痕期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出现弹力层固定皱褶1例,占比0.95%,植床病变累及角膜内皮面3例,占比2.86%,植床透明101例,占比96.19%;视力>0.5患者72例,占比63.81%,0.3-0.5患者35例,占比33.33%,<0.3患者3例,占比2.86%。结论: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瘢痕期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各项症状及指标得到了改善,值得应用。
- 黄海兰丽霞任旋朱加贵谭成
- 关键词: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病毒性角膜炎
- 白内障复明手术2873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评价2873例白内障复明手术的效果。方法对经我院严格筛查适合复明手术的白内障患者2873例(3256只眼),实施免费小切口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对效果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追踪复查资料完整者2645例(2963只眼),术后1个月视力≥0.05者2905只眼,复明率98.04%;视力≥0.3者2217只眼,脱残率74.82%;植入人工晶体者2919只眼,植入率98.52%。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463只眼(15.63%);后囊膜破裂103只眼(3.48%);虹膜损伤42只眼(1.42%);迟发性葡萄膜炎21只眼(0.71%);术后高眼压117只眼(3.95%);后发性白内障38只眼(1.28%)。未发生大泡性角膜炎、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感染性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我院白内障复明手术总体临床疗效显著,小切口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均是有效的复明手段。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更佳。
- 古学军叶波刘学群朱家贵卢恒松黄海刘伟
- 关键词:白内障复明手术疗效分析
-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的意义探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意义进行分析。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根据分期情况选择合理治疗方案。结果 40例患者(共80只患眼)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后,有38例患者(76只患眼)得到确诊,诊断准确率为95.00%。38例确诊患者中,Ⅰ期患者10例,Ⅱ期患者9例,Ⅲ期患者7例,Ⅳ期患者6例,Ⅴ期患者4例,Ⅵ期患者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表现为眼部毛细血管发生不同程度黄斑囊样水肿以及扩张、微动脉血管瘤。结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价值高,可有效提高其早期检出率,并根据检出的分期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兰丽霞任旋黄海叶波邱新文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急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急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鼻内窥镜局部麻醉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急慢性泪囊炎,置入或不放置泪囊支架,术
- 黄海朱加贵叶波古学军刘伟彭琴杨晶张芳
-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泪囊鼻腔吻合术鼻内窥镜
- 文献传递
- 黄斑裂孔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临床分析
- 2017年
-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病理性近视患者黄斑裂孔的临床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之间在我院诊治的40例病理性近视黄斑裂孔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所有患者都接受OCT检查,医护人员对接受OCT检查的患者进行黄斑裂孔的具体变化。结果:40例患者的眼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后极部脉络膜萎缩,经OCT检查后发现,所有患者的病眼都处在三期到四期的黄斑裂孔,处于三期的患者有15例,出现后巩膜葡萄肿的患者有12例,有3例患者出现视网膜脱落。结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对病理性近视黄斑裂孔的临床诊断具有实用价值,对临床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任旋黄海兰丽霞
- 关键词:黄斑裂孔光学相干断层病理性近视
- 陈旧性泪小管断裂诊治分析
- 目的:探讨陈旧性泪小管断裂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3月12例陈旧性泪小管断裂的患者。均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沿瘢痕原位切开皮肤(内眦角宽钝及睑外翻的行多余皮肤切除),分离皮下组织,探...
- 朱加贵刘伟黄海张忠胜兰丽霞叶波
- 关键词:泪小管断裂硅胶引流管泪小管吻合术
- 文献传递
- OCULUS眼表综合分析仪在MGD患者中临床观察
- 目的 评估OCULUS眼表综合分析仪在MG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预后分析。方法:利用OCULUS眼表综合分析仪对150例(300眼)临床上诊断为MGD的患者进行泪河高度测量,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睑缘形态改变以及睑板...
- 黄海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不同移植术式后干眼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不同移植术式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160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移植术A、B组,每组80例。移植术A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移植术B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实验情况和翼状胬肉治疗效果、术后干眼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实验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实验情况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移植术B组翼状胬肉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移植术A组(85.00%)(P<0.05)。移植术B组术后干眼症发生率(2.5%)明显低于移植术A组(12.5%)(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的临床效果优于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效果,对泪液功能无不良影响,可降低术后干眼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黄海杨秋艳杨甜任旋谭成
- 关键词:翼状胬肉切除干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