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海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肿瘤
  • 3篇缺损
  • 3篇脊柱
  • 3篇骨缺损
  • 2篇生物玻璃
  • 2篇手术
  • 2篇人工椎体
  • 2篇椎体
  • 2篇脊柱肿瘤
  • 2篇骨代用品
  • 2篇骨生成
  • 2篇骨移植
  • 2篇成骨
  • 1篇多孔
  • 1篇修复骨缺损
  • 1篇修复外科
  • 1篇修复外科手术
  • 1篇氧化铈
  • 1篇生物活性玻璃
  • 1篇数字技术

机构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8篇黄海
  • 7篇王臻
  • 4篇郭征
  • 3篇栗向东
  • 3篇刘冬
  • 3篇石磊
  • 3篇吴畅
  • 2篇李小康
  • 2篇樊博
  • 2篇裴延军
  • 1篇肖鑫
  • 1篇付军
  • 1篇朱伟军
  • 1篇王玲
  • 1篇张浩强
  • 1篇陈孛玉
  • 1篇革军
  • 1篇王凤伟
  • 1篇李丹
  • 1篇高鹏

传媒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骨科临床...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新型硼酸盐生物玻璃修复兔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观察3种生物玻璃材料在修复兔股骨缺损中的差异,来比较新型硼酸盐生物玻璃球粒与生物玻璃球粒和生物玻璃颗粒成骨能力和降解性能的差异,为其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8只,双侧股骨髁部制造直径0.6 cm,深1.2 cm的贯穿型缺损。根据缺损部位植入材料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12侧:实验对照组(A组)植入生物玻璃颗粒(The NovaBone Bioactive Glass Morsels),实验组(B组)植入生物玻璃球粒(The NovaBone Bioactive Glass Spheres),实验组(C组)植入硼酸盐玻璃球粒(The Borate Glass Morsels)三种材料,于术后第6周,第12周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染色来评价新型生物活性玻璃的骨缺损修复能力和降解性能。结果:第6周时,ABC组均可见有新骨生成,并且向材料内部生长。在第12周时,ABC组成骨量显著增多,而且可见成熟的骨小梁塑形。组织切片定量分析:1、成骨能力比较:术后6周,12周时,新生骨量,B组和C组多于A组(P<0.05),且C组多于B组(P<0.05)。术后12周与6周比较,ABC三组新生骨显著增多,(P<0.05)。2、降解性能比较:术后6周,12周时,残余材料量,B组和C组少于A组(P<0.05),且C组少于B组(P<0.05)。术后12周与6周比较,ABC三组残余材料显著减少,(P<0.05)。结论:具有球体外观设计的新型硼酸盐玻璃球粒与其它两种材料相比,不仅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而且具有良好降解性能,能有效的修复腔隙性骨缺损,有望成为新型骨缺损修复材料。
吴畅王臻刘冬黄海樊博
关键词:骨移植材料生物玻璃成骨
新型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在脊柱重建中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探讨新型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在脊柱重建中的优势,并对其重建效果进行临床评估。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全椎体切除术后采用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行脊柱重建的15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39.5±13.4)岁(范围:20~57岁)。原发肿瘤12例,转移肿瘤3例。依据肿瘤位置及周围软组织侵及范围,采取单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行全椎体切除,并进行3D打印人工椎体重建。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人工椎体稳定情况、与相邻椎体骨长入情况,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改变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局部控制情况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本组15例的手术时间(412.0±166.1)min(范围:135~740 min);术中出血量(4140.0±3809.3)ml(范围:100~14000 ml);术后随访(23.2±7.0)个月(范围:12~35个月)。术前VAS评分(4.7±1.1)分,术后7 d(1.6±0.6)分,末次随访时(1.0±0.5)分,术后7 d及末次随访较术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7 d术前Frankel分级C级的3例逐渐恢复到D级,余12例D级和E级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32,P=0.083);术后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较术后7 d无明显变化。影像学表现:术后3个月时人工椎体与临近椎体已有初步的骨愈合;术后12个月时人工椎体和邻近椎体有大量骨连接形成,形成骨整合;术后24个月时可见人工椎体与邻近椎体骨整合更加确实。在随访期内人工椎体无松动移位,内固定无断裂失效。术中1例出现胸膜破裂,术后1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出现L5神经根麻痹,积极对症处理后均痊愈。1例血管内皮细胞瘤和1例上皮样血管肉瘤,分别于术后33个月和35个月死亡,1例软骨肉瘤术后16个月局部复发,服用安罗替尼治疗,肿瘤无进展,余12例无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利用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对脊柱肿瘤切除后重建,有利于精确恢复脊柱连续性,提�
石磊栗向东李小康王玲付军王臻黄海王凤伟裴延军赵军刚党靖刚郭征
关键词:脊椎肿瘤个体化医学骨重建
二氧化铈复合生物玻璃颗粒在兔股骨缺损修复中的抗炎及成骨作用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二氧化铈复合生物玻璃颗粒植入兔股骨缺损后的抗炎及成骨能力。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只,双侧股骨髁部制造直径6mm的贯穿型缺损,然后在左右髁部随机植入生物玻璃颗粒或二氧化铈复合生物玻璃颗粒,于术后第2周和第4周处死动物(各3只),对缺损部位行组织学观察,了解有无炎性反应并计算新生骨及材料占缺损的百分比。结果两种材料缺损处均未观察到炎性反应。2周时缺损部位即可观察到新生骨形成,且两种材料新骨生成率无显著差异(P>0.05);4周时两种材料植入处的新生骨量均较2周时明显增加(P<0.05或P<0.01),但两种材料新骨生成率比较显著学差异(P>0.05),且与2周时比较材料均未见明显降解(P>0.05)。结论二氧化铈复合生物玻璃颗粒具有抗炎能力,且成骨能力与普通生物玻璃颗粒类似,有望用于骨缺损的修复。
黄海王臻
关键词:骨代用品骨生成
生物玻璃条索修复骨缺损的有效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评价3种新型骨移植材料的成骨效应和降解性能。方法健康成年雌性新西兰大白兔18只,采用手术方法在双侧股骨髁松质骨部建立直径6mm、深12mm的腔隙性骨缺损模型,并在胫骨近端穿刺抽取骨髓液1.5。2.0ml。将动物随机分为A、B、C3组(n=6),分别在双侧股骨髁缺损处植人自体骨髓与胶原生物玻璃条索、胶原生物玻璃颗粒、含I型胶原的B.磷酸三钙颗粒的混合物。术后6周及12周通过大体观察、X线摄片和组织学观察评估材料的成骨能力及降解性能。结果大体观察术后12周时缺损处与周围骨组织融合良好,肉眼难以区分其界线。Lane—SandhuX线评分和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6周及12周时材料成骨能力和降解性ttA组优于B、C组(P〈0.05),B组优于C组fP〈0.05)。与术后6周时比较,术后12周时3组材料的成骨量和降解量均明显增加(p〈o.01)。结论胶原生物玻璃条索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成骨作用和降解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樊博王臻吴畅刘冬高鹏肖鑫张浩强黄海
关键词:骨移植骨代用品生物玻璃
新型多孔生物活性玻璃修复羊腔隙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2013年
目的:评价新型多孔生物活性玻璃修复羊腔隙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12只成年绵羊L3-L5,共36个椎体均建立8 mm×15mm腔隙性骨缺损模型,实验组为Macro Porous Putty(MPS)和Injectable Putty(INJ),对照组为Nova Bone Putty(NBP)。按照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分配每只羊的三个椎体缺损分别填充NBP、MPS、INJ材料。每种材料均填充12个椎体。术后6周、12周取材,通过术后一般状况、标本大体观察、X线平片以及组织病理学结果评价新型多孔生物活性玻璃的成骨作用。结果:①术后各组动物进食及粪便均正常,对外界刺激反应性良好。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②大体观察未发现缺损处有异常纤维组织包块及材料漏出。③术后6周和12周,MPS组和INJ组Lane-Sandhu X射线评分大于NBP组(P<0.05)。④组织学切片VG染色结果显示,术后6周和12周,MPS组和INJ组新生骨量多于NBP组(P<0.05)。MPS组和INJ组成骨性能相当(P>0.05)。术后12周和术后6周比较,NBP、MPS、INJ三种材料新生骨量均明显增多(P<0.01)。结论:新型多孔生物活性玻璃材料MPS和INJ具有可靠的骨缺损修复能力,比传统的NBP材料成骨能力更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刘冬王臻吴畅黄海朱伟军
关键词:生物活性玻璃骨缺损骨生成
保肢手术所面临的生物重建和机械重建问题
2011年
20世纪70年代以前,治疗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的首要选择是截肢。这一选择基于人们注意到肿瘤切除后频繁的局部复发、再切除以及高死亡率[1]。外科技术、麻醉技术及放射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对保肢充满期望。
革军王臻郭征李丹黄海
关键词:骨肿瘤保肢修复外科手术
脊柱肿瘤切除3D打印个性化人工椎体重建技术探索
目的 探讨3D打印个性化人工椎体设计要求及全椎体切除后脊柱稳定性重建的效果。方法 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5例原发性恶性、侵袭性及转移性脊柱肿瘤行全脊椎整块切除(TES)或分块切除后,采用EBM-3D打印钛合金个...
郭征栗向东石磊李小康黄海陈孛玉
关键词:脊柱肿瘤切除个性化人工椎体
数字技术辅助下脊柱肿瘤的精确切除与重建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导板、3D打印等数字技术在脊柱肿瘤精确切除和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共进行计算机导航、导板、3D打印等数字技术辅助下脊柱肿瘤的切除与重建28例患者,其中骨样骨瘤5例,骨母细...
栗向东郭征王臻石磊黄海裴延军
关键词:脊柱肿瘤手术数字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