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枫玲
-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泉州市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并肺不张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并肺不张的临床特点及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儿童支原体肺炎并肺不张患儿165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5例儿童支原体肺炎并肺不张年龄3~15岁,临床均表现有发热(100%),咳嗽(100%);所有患儿胸部CT提示双侧或单侧肺实变,合并不同部位的肺不张(100%),有胸腔积液5例;165例患儿胸部X线均提示肺炎,合并肺不张147例(89.1%);53例患儿进行纤支镜检查及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纤支镜下均见病变部位不同程度的黏膜水肿,支气管口痰栓,炎性狭窄。纤支镜灌洗组体温下降正常时间平均3.2±2.6天;明显低于对照组6.8±4.2天(t=11.34,P<0.01)。灌洗组治疗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χ2=8.23,P<0.05)。结论:发热及咳嗽是儿童支原体肺炎并肺不张的主要症状,胸部CT检查有助于明确病灶范围,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除了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外,早期应用纤支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能够促进肺复张,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 李联侨郑敬阳陈琼华林印涛苏丽端黄枫玲
-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肺炎支原体肺炎肺不张儿童
- 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100例小儿静脉留置针患者;对照组(50例):选择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选择心理护理。结果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套管针阻塞、穿刺失败、液体渗漏、合并静脉炎、误入动脉、套管针脱落等。参照组中一次静脉穿刺成功40例,成功率80.0%;实验组中一次穿刺成功48例,成功率96.0%,两组相比差异明显(χ^(2)=13.02,P<0.05)。参照组中家长满意37例,满意率74.0%;实验组中家长满意46例,成功率92.0%,两组相比差异明显(χ^(2)=17.32,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存在一些常见问题,要通过加强护理干预,特别是强化心理护理改善静脉留置针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患儿家长满意度,适合临床使用。
- 章秀清李雅萱黄枫玲
-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小儿穿刺满意度
- PDCA管理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讨PDCA管理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条件上进行PDCA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管理效果、肺功能、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总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护理管理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肺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症状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管理中,PDCA管理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 苏丽端黄枫玲王黎明
-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管理管理效果肺功能满意度
- 纤支镜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的针对性护理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下肺泡灌洗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中针对性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儿童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患儿,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消失时间、治疗依从性、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研究组体温消退时间、气促、咳嗽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性优良率为95.0%高于常规组的77.5%(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为100%高于常规组的77.5%(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应用于儿童支原体肺炎并肺不张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中干预效果理想,有助于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缓解,提高治疗依从性、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 苏丽端王黎明黄枫玲
-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儿童肺炎肺不张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
- 肢体语言沟通联合细节化护理对哮喘患儿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 分析肢体语言沟通联合细节化护理对哮喘患儿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90例哮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行肢体语言沟通联合细节化护理,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 依从率:观察组93.33%,对照组73.33%(P<0.05);干预后FEV1、FVC及PEF水平: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活动、情感及症状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患儿过程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联合细节化护理,可促进治疗依从性提高,有利于患儿肺功能改善,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 黄枫玲
- 关键词:哮喘护理雾化吸入
- ATP治疗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观察ATP治疗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动态心电监护下,结合患儿体质量大小,静脉快速注射ATP。结果 67例患儿中,有效61例,无效6例,有效率91%,起效平均时间(静注后转为窦性心律)为5-20 s。注入ATP后大多不良反应较轻,且多为短暂一过性。注射后,80.6%(54/67)患儿出现不适表现,较小患儿表现以哭吵为主(考虑可能系因心率突然下降不适所致),静注瞬间。较大患儿有诉心前区不适、头晕等,部分患儿有短暂面部潮红,上述表现多呈短暂性,持续数秒到1 min不等,1-2 min后相关不适未再出现,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仅50次/分左右,5 s后未恢复正常心率,予快速胸外按压心脏后,心率自行恢复正常。未出现其他严重的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结论 ATP在治疗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方面,疗效佳、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可作为治疗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方面的首选用药。
- 傅明鸿黄枫玲
- 关键词:ATP临床疗效安全性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 2011年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变化快,随时有威胁新生儿生命的危险。因此,加强护理措施的落实,提高护理质量,是抢救HIE患儿生命的重要环节。本文总结了本院新生儿科自2006年12月一2009年12月收住的100例HIE新生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 黄枫玲傅明鸿
-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质量HIE患儿新生儿窒息后严重并发症
- D二聚体、高密度脂蛋白在早期诊断川崎病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D-二聚体、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在早期诊断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85例KD患儿为观察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免疫浊度法检测HDL比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选取100例同年龄段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D-二聚体、HDL水平。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HDL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二聚体和与HDL对于提高不完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可减少不完全、不典型川崎病的误诊、漏诊及延误诊断,及时必要的针对性治疗,以进一步减少冠状动脉的损害发生率等。
- 傅明鸿黄枫玲
- 关键词:D-二聚体高密度脂蛋白川崎病
- 川崎病423例临床特征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与分析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住院诊治的423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检测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高密度脂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在423例患儿中,依据临床诊断标准,分为完全组:完全川崎病252例,占比59.6%,不完全组:不完全川崎病171例,占比39.4%,完全组与不完全组患儿的临床症状(颈部淋巴结肿大、手足病变、结膜充血、口腔病变、皮疹)、心血管、神经系统并发症及治疗转归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与不完全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组的血清CRP、PCT、D二聚体水平高于不完全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血清白蛋白含量低于不完全组(P<0.05)。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显示血清CRP、PCT、D二聚体、高密度脂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都为导致完全川崎病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中完全川崎病为主,多伴随有血清CRP、PCT、D二聚体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血清CRP、PCT、D二聚体、高密度脂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都为导致完全川崎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完全组较易出现冠状动脉病变、丙种球蛋白抵抗、需联合静脉激素等治疗,不完全组以无菌性脑炎为首发症状较高且复发率相对较高。
- 傅明鸿黄惠毅黄枫玲
- 关键词:川崎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D二聚体高密度脂蛋白血清白蛋白
- 甲泼尼龙制剂与地塞米松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消化道病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制剂与地塞米松治疗过敏性紫癜引起的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过敏性紫癜消化道病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甲泼尼龙2mg/kg,1次/12h,最大量不超过40mg/次。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0.5mg/kg,1次/d,最大量不超过10 mg/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4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效4例,其中2例在治疗7d后症状缓解,2例在症状缓解后,再次出现复发,均为腹痛,无便血者,且未发生肠套叠;对照组无效15例,其中10例7d症状缓解消失,5例例症状缓解后,再出现复发(3例为腹痛,1例出现便血者,1例发生肠套叠,手术后治愈)。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血压、电解质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甲泼尼龙制剂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消化道病变的效果明显优于地塞米松,因此可作为该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 傅明鸿黄枫玲洪志明
- 关键词:甲泼尼龙地塞米松消化道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