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杰
- 作品数:41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农业科学更多>>
- 从藏粮于山到养生食品:中越边境水口桄榔粉的生态智慧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在人类长期的演进中,每一个族群为了本族群生存进行着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根据自己的处境不断调适自己的知识体系,有效且适时地规避了风险。尤其是一些处在边境地地带的少数民族,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应对粮食短缺而采食代粮木本食物,显现出了较高的生态智慧。研究以广西中越边境水口桄榔粉为例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既不打扰自然环境的生存状态做到藏粮于山,满足人们的营养供给,又能带动并支撑当地经济发展,体现了边境少数民族的生态智慧。
- 赵乃蓉秦红增黄世杰
- 关键词:食品安全生态智慧
- 作为天地之中的昆仑山的天文地理特征
- 2011年
- 汉代之前史籍凡说到昆仑时,并没有明言说昆仑就是天地之中。只是汉代以后用语义学去解读昆仑二字时,以昆仑二字本身就具有中央的意味,如《庄子》应帝王:"中央之帝为浑沌。"汉扬雄《太玄经》序首范望注:"昆,浑也,仑,沦也,天之象也。"
- 黄世杰
- 关键词:地理特征天地天文《庄子》语义学汉代
- 大明山的“乜掘文化”和“莫乜掘”
- 2012年
- 在大明山周边的武鸣、上林、马山、宾阳四县以及附近的及其周围地区如平果、隆安、天等、大化、都安、忻城等流传有蛇化为龙的民间传说故事。故事的大意是,有一老妇(是寡妇,人称"乜掘")在外面捡到小蛇,后把蛇养起来,后来为了使它长大,便砍断了蛇的尾巴,人称"特掘"(Daeggud,壮话是秃尾巴的男子),老妇过世时,"特掘"由蛇化为龙回来为老妇守灵、出殡,
- 黄世杰
- 关键词:文化传说故事人称尾巴
- 图像时代的视觉人类学研究--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四十八被引量:3
- 2008年
- 视觉人类学除去它所包含的艺术和科技的成分之外,反映了人类学一个最根本的人文价值取向,即关注视觉背后的人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同时,除了通过影视手段记录、表达民族志或人类文化内容及观念的拍摄和研究,它还应该研究视觉工具与人类视觉力的开发,研究视觉认知与视觉思维、视觉符号、视觉表达、视觉传播及视觉文化的传承模式等,另外,关于视觉文化的社会分层、社会控制、时代意象等,都应该是当代视觉人类学关注的问题。
- 黄世杰Senkey谢勤亮邓启耀
- 关键词:图像志视觉人类学学科建设
- 大明山下元龙坡的铜卣是西瓯骆越瘗埋--礼拜山岳留下的东西
- 2008年
- 黄世杰
- 关键词:铜戈礼拜骆越生产队
- 大明山旅游开发需要“文化自觉”被引量:8
- 2007年
- 大明山最先是居住在其周围的壮族先民西瓯骆越崇拜的圣山,是壮族民间传说中最高的山,是壮族的祖宗神山,大明山正是靠其区内率真纯朴的民族风情、古老神秘的文化遗产和神话传说延续了自己的文脉,其外化为雄奇幽险的自然景观。因此,大明山景区应该以壮族深厚文化底蕴和多民族文化特色为依托,反映出壮族独有的精神内涵,从而向世界营销广西,有效传播壮族文化。
- 黄世杰
- 关键词:旅游规划文化自觉
- 天地之中建木分布的都广之野在广西桂中平原(下)--兼论神树建木所处的位置在广西大明山上的天坪被引量:1
- 2010年
- 和西方世界的伊甸园一样,《山海经》、《淮南子.坠形训》等记载的建木分布的"都广之野"既是人类最美好的记忆和向往的一处地上乐园,也是远古先民崇拜的神圣宇宙空间——天地之中所在地。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和田野调查结果表明,建木所在的都广之野是壮族先民西瓯、骆越以大明山为原型神化而成的天地的中心、神话的乐园。其具体位置就坐落在以大明山为中心的北回归线经过的广西中部平原地区,神树建木所处的位置就在大明山的天坪。这一观点已为考古出土实物所证实,并与壮族民间传说相吻合。
- 黄世杰
- 关键词:建木
- 大明山旅游亮点之一:石英玉带(玉槛)
- 2012年
- 大明山上龙腾湖的源头一带有天然白玉带(玉槛,以玉为槛)。这个玉带由石英矿脉所形成,银白色玉带奇观是大明山所独有,此景如天工神斧专门刻制,又如仙人神笔绘出仙境。而玉乃古代稀有珍贵之物,大明山上有如此多玉槛,足见其为不可多得之神山——因为历史文献记载说昆仑的特征之一就是“以玉为槛”、“玉横维之”、“四维多玉”,所记载的都是事实。
- 黄世杰
- 关键词:玉带石英旅游源头
- 大明山神奇之二:醴泉瑶池与山顶龙腾湖
- 2009年
- 黄世杰
- 关键词:龙腾
- 中国古代博物学记事原则:宜物--以解读《山海经》中“建木”系壳斗科植物“甜槠”为例
- 2011年
- 通过多年对经典《山海经》上下文语境做全面解读和野外调查研究,发现《山海经》之《海内南经》和《海内经》里记载的建木就是生长在广西大明山上的一种名叫"甜槠"壳斗科植物。经典文献中有关建木的历史文献记载,基本上都以人们身边常见的动植物来取象类比,即"宜物"。此种"宜物"思维对中国古代博物学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并贯穿于中国古代博物学理论形成的始终。
- 黄世杰赵乃蓉
- 关键词:山海经建木甜槠博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