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罂粟碱促进SD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再生的实验研究
- 本文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原代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分离、鉴定与培养 目的: 探讨使用两步免疫盘化法分离、纯化原代RGCs,以求获得高纯度、高产量的细胞,为RGCs轴突再生研究提供细胞学基础。 方法: ...
- 马速佳
- 关键词:视神经损伤罂粟碱实验药理
- 蛋白激酶C-α与环氧化酶2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α (PKC-α)与环氧化酶-2(COx-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50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中相应的PKC-α 蛋白以及COX-2蛋白的相应的表达水平.结果 (1)肝癌组织中PKC-α 蛋白(6.188±0.417)以及COX-2蛋白(4.181 ±0.414)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4.156±0.422、2.153±0.416,P<0.05);(2)肝癌组织中PKC-α蛋白相应的表达水平和其分化程度(P<0.05)、肿瘤直径(P<0.05)、肿瘤病理分期(P<0.05)、门静脉是否侵犯(P<0.05)、甲胎蛋白(AFP)表达水平(P<0.05)明显相关;肝癌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其癌组织分化程度(P<0.05)、肿瘤直径(P<0.05)、肿瘤病理分期(P<0.05)、门静脉是否侵犯(P<0.05)、AFP表达水平(P<0.05)明显相关;(3)肝癌组织PKC-α 蛋白表达水平和COX-2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96,P<0.05).结论 PKC-α、COX-2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提示两者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马速佳吴成稳李祥波周志强庞志刚
- 关键词:蛋白激酶C-Α环氧化酶-2
- 血小板因子4基因联合反义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对人肝细胞癌裸鼠移植瘤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 观察血小板因子4(PF4)基因联合反义缺氧诱导因子-1α(aHIF-1α)基因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方法 采用人肝细胞癌细胞株SMMD7721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4组荷瘤裸鼠随机分为4组,并分别注射质粒PcDNA3(100μl)、PF4/PcDNA3(100 μl)、aHIF-1α/PcDNA3B(100 μl)、PF4/PcDNA3+ aHIF-1α/PcDNA3B(100 μl),分别检测各组肝癌组织中PF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HIF-1α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MVD),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法分析原位细胞凋亡.结果 PF4基因联合aHIF-1α基因治疗组中裸鼠的人肝癌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其肿瘤组织中HIF-1α蛋白局部低水平表达,MVD(13.8±2.7)明显低于PF4基因治疗组(23.6±2.6,P<0.05),VEGF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以及单独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细胞凋亡指数(6.12±0.51)分别明显高于aHIF-1α基因治疗组(2.82 ±0.51,P<0.05)、PF4基因治疗组(2.52 ±0.35,P<0.05)以及对照组(1.46±0.38,P<0.05).结论 PF4基因联合aHIF-1α基因治疗肝细胞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存在协同抑制作用,对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的生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肝癌治疗过程中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 吴成稳马速佳周志强
- 关键词:基因治疗
-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细胞领域,特别涉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改进了RGCs分离纯化的相关方法,经多次实验证实,平均单个视网膜组织获得的RGCs数量明显高于原有的...
- 马速佳党亚龙张珂朱豫王丽丽
- 文献传递
- 血管生长抑制因子与血小板内皮黏附分子34在肝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观察血管生长抑制因子(AS)和血小板内皮黏附分子34(CD34)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S和CD34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肝细胞癌组织中AS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1)正常肝组织AS阳性表达率为16.7%(2/12),肝细胞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为58.0%(29/50)(χ2=6.150, P=0.002)。结果表明,肝癌组织中AS呈过表达状态。(2)在12例正常肝组织组织、50例肝癌组织中,其相应的MVD分别为25.70±5.20和33.72±4.35,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肝细胞癌组织中AS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P=0.080)、性别(P=0.100)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肝癌组织的分化程度(P=0.000)、分期(P=0.002)、肿瘤直径(P=0.006)、门静脉是否受侵犯(P=0.000)以及AFP的表达水平显著相关(P=0.000);MVD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P=0.000)、分期(P=0.001)、肿瘤直径(P=0.002)、门静脉是否受侵犯(P=0.000),AFP的表达水平(P=0.000)明显相关。结论 AS在肝细胞癌中存在高表达,并且其和肝癌的分化程度、分期、肿瘤直径、门静脉是否受侵犯以及AFP的表达水平显著相关,进一步可产生抑制肝癌血管生成效应。
- 吴成稳马速佳周志强
- 关键词:血管生长抑制因子抗血管生成
- 基质金属蛋白-9及组织蛋白酶S在人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蛋白酶S(CatS)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人股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组织45例,正常脾动脉组织24例,分为稳定斑块组(20例)、不稳定斑块组(25例)以及对照组(2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标本中MMP-9和CatS及其mRNA的表达,以及两者间的关系.结果 MMP-9、CatS蛋白在平滑肌细胞、泡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内有较多的表达,两者及其mRNA在各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MMP-9=168.448,P<0.01;FMMP-9 mRNA=221.300,P<0.01;FCats =273.246,P<0.01;FCats mRNA=51.681,P< 0.01).MMP-9、CatS蛋白及其mRNA在不稳定组(MMP-9蛋白:2.170±0.048,MMP-9 mRNA:1.588±0.085,CatS蛋白:2.231 ±0.050,CatS mRNA:1.411±1.104,P<0.05)、稳定组(MMP-9蛋白:2.080±0.051,MMP-9 mRNA:1.346±0.071,CatS蛋白:2.097±0.045,CatS mRNA:1.280±0.058,P<0.05)与对照组(MMP-9蛋白:1.959±0.011,MMP-9 mRNA:1.157 ±0.057,CatS蛋白:1.969 ±0.013,CatS mRNA:1.167±0.080,P<0.05)中的表达依次降低,两者及其mRNA在稳定组、不稳定组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稳定蛋白=0.690,P<0.05;r稳定mRNA=0.739,P<0.01;r不稳定蛋白=0.940,P<0.01;r不稳定mRNA=0.820,P<0.01).结论 MMP-9、CatS蛋白的表达上调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 吴成稳周志强高建伟马速佳李祥波王耀磊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蛋白酶S
- 人肝细胞癌组织中锌指转录因子Slug与E-钙黏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2016年
- 目的 探讨锌指转录因子Slug基因与E-钙黏蛋白(E-cadherin)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0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中Slug蛋白、E-cadherin蛋白以及Slug、E-cadherin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肝癌组织中Slug蛋白(64.0%)、Slug mRNA (0.560±0.030)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12.0%、0.230±0.020,P< 0.05);E-cadherin(42.0%)以及E-cadherin mRNA(0.144 ±0.018)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92.0%、0.319 ±0.043,P<0.05)(2)并且肝癌组织中Slug蛋白相应的表达情况和其分化程度(P<0.05)、肿瘤直径(P<0.05)、肿瘤病理分期(P<0.05)、门静脉是否侵犯(P<0.05)、甲胎蛋白(AFP)表达水平明显相关(P<0.05);肝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水平与其癌组织分化程度(P<0.05)、肿瘤直径(P<0.05)、肿瘤病理分期(P<0.05)、门静脉是否侵犯(P<0.05)、AFP表达水平明显相关(P<0.05).(3)肝癌组织中Slug蛋白和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478,P<0.05).结论 Slug蛋白、E-cadherin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两者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作用,并且两者和肝癌的分期、组织分化程度、直径以及AFP表达水平有关.
- 马速佳吴成稳周志强庞志刚
- 关键词:锌指转录因子E-钙黏蛋白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人体胃癌组织中Smad3基因与Smad7基因的相关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Smad3基因与Smad7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及二者的相关性,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的方法,检测50例胃癌,癌旁组织以及10例正常胃壁组织中,Smad3与Smad7,蛋白与mRNA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Smad3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50.0%vs.92.0%,P=0.000),2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并与肿瘤的分期(P=0.004)及肿瘤组织的分化(P=0.030)密切相关。而与年龄(χ2=0.439,P=0.508)、性别(χ2=0.117,P=0.733)均无关,胃癌组织中Smad7蛋白的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48.0%vs.4.0%,P=0.000),正常组织最低。且与肿瘤的分期(P=0.009),组织的分化程度(P=0.001)密切相关。在胃癌组织中发现Smad3蛋白与Smad7蛋白呈负相关性(r=-0.539,P=0.000)。Smad3 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Z=7.84,P=0.000),而Smad7 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Z=7.83,P=0.000)。结论:Smad3基因在癌组织中低表达,而Smad7基因在癌组织中则高表达,并且二者与胃癌的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有关,提示二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可能和胃癌的分化,分期有关。
- 马速佳周志强吴成稳高建伟
- 关键词:胃癌SMAD3SMAD7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细胞领域,特别涉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改进了RGCs分离纯化的相关方法,经多次实验证实,平均单个视网膜组织获得的RGCs数量明显高于原有的...
- 马速佳党亚龙张珂朱豫王丽丽
- 文献传递
- 黄芪注射液对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32只健康成年SD大鼠,体质量(230±20)g,平均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辛伐他汀组和黄芪预处理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分别测定Smad3蛋白、Smad7蛋白及Smad3mRNA、Smad7mRNA的表达。计算各组中心肌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P=0.000),并且Smad3蛋白和Smad3mRNA表达增加(P=0.000),Smad7蛋白和Smad7mRNA表达减少(P=0.000);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黄芪注射液组(P=0.000)和辛伐他汀组(P=0.000)可明显降低心肌细胞的凋亡率;Smad3蛋白和Smad3mRNA表达减少(P=0.000);而Smad7蛋白和Smad7mRNA表达增加(P=0.000)。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上调SD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细胞Smad7蛋白和Smad7mRNA表达,下调Smad3蛋白和Smad3mRNA表达。
- 马速佳周志强李祥波刘优优
-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心肌再灌注损伤SMAD3蛋白SMAD7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