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广远
- 作品数:16 被引量:191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叶表皮及种皮特征在黄精族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2
- 2000年
-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黄精族trib .Polygonateae 7属 79种以及相关类群 1 2属 1 5种的叶下表皮形态及种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广义黄精族植物的叶表皮形态和种皮形态可分别分为 4种类型和 6种类型。在黄精族中 ,鹿药属Smilacina和黄精属Polygonatum的叶表皮和种皮特征在属内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 ,据此可将黄精属植物分为两类 :第一类多表现为叶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 ,其垂周壁为波曲形或无皱褶但弯曲 ,种皮表面浅穴状 ;另一类叶表皮细胞形状为长方形或菱形 ,其垂周壁直或无皱褶但弯曲 ,种皮表面具脊状突起或网状结构。其中 ,叶表皮细胞垂周壁无皱褶但弯曲为过渡类型 ,在两类植物中均有表现。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出竹根七属Disporopsis和黄精属的互叶类以及鹿药属同具有波状垂周壁的叶表皮细胞和穴型种皮。舞鹤草属Maianthemum和鹿药属的S.stellata ,S .trifolia等的种皮特征相似。万寿竹属Disporum的叶表皮特征在属内表现得相当一致 ,但种皮特征在东亚分布的种和北美分布的种之间区别明显。扭柄花属Streptopus叶表皮和种皮特征在属内没有分化。卵叶扭柄花S .ovalis的叶表皮和种皮特征与属内其它种之间没有区别 ,确证了它在本属中的位置。扭柄花属、万寿竹属、七筋菇属Clintonia与黄精族其?
- 吕海亮吴世安杨继饶广远
- 关键词:系统学叶表皮种皮
- 豆科两型豆地上、地下花的比较胚胎学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两型豆同一植株上同时产生3种类型的花,即地上开放花、地上闭锁花和地下闭锁花。它们分别发育成熟于地上和地下。利用常规的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地上和地下花的形态及胚胎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地上开放花的花药4室,绒毡层为腺质型,小孢子四分体四面体型,胞质分裂同时型,二细胞型花粉,胚珠弯生,双珠被,厚珠心,胚囊发育为单孢蓼型,胚发育为柳叶菜型,核型胚乳;2)地下花的胚胎学特征与地上花基本相同,主要差异表现在花药2室,小孢子四分体以四面体型为主(可见左右对称型),胞质分裂同时型与连续型共存。同时,结合已有资料,对豆科蝶形花亚科植物的胚胎学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两型豆属植物的系统位置。
- 单憬岗张义耿世磊饶广远
- 关键词:两型豆豆科胚胎学
- 铃兰的胚胎学研究被引量:12
- 1995年
- 铃兰(Convallaria majalisL.)的花药四室,药壁发育为单子叶型。腺质绒毡层发育后期出现双核至多核。小孢子四分体主要呈左右对称型,偶见四面体型。胞质分裂为连续型。二细胞型花粉。子房三室,中轴胎座。胚珠倒生,双珠被,厚珠心。珠孔由内珠被形成。胚囊发育为葱型和英地百合型。受精以后,在子房壁、珠柄和外珠被细胞中含有草酸钙针晶。胚发育类似于石竹型,但基细胞发生纵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核型胚乳;
- 饶广远潘开玉洪德元
- 关键词:铃兰胚胎学百合科
- 普通小麦三个基因组之间的遗传关系及原位杂交分析被引量:15
- 2000年
- 以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的 3个可能的二倍体供体种 (乌拉尔图小麦 (T .urartuThum .)、拟斯卑尔脱山羊草 (AegilopsspeltoidesTausch)和粗山羊草 (Ae.tauschiiCoss .) )的基因组DNA为研究对象 ,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杂交 ,比较杂交强度以及泳道中带纹的不同 ,并结合部分DNA重复序列在基因组间含量差异的数据 ,得出结论 :Au 和D基因组的关系相对较近。分别以这三个二倍体种的基因组DNA为探针 ,与普通小麦中国春 (T .aestivumL .cv .ChineseSpring)根尖细胞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 (GISH) ,可以清晰地识别出 3个基因组。Au 和D基因组的染色体都呈现均匀的杂交信号 ,但以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基因组DNA为探针时 ,发现交叉杂交现象十分显著 ,并且杂交信号区域化分布 ,呈现明显的重复序列的特征。在间期核中 ,来自不同基因组的染色质占据不同的空间。我们认为 ,造成B基因组染色体非均匀杂交现象的主要原因 ,可能是因为该基因组中含有更为丰富的串联重复序列 ,B与Au、D基因组的差异也可能主要体现在重复序列上。
- 李大勇张学勇杨继饶广远
- 关键词:小麦基因组DNA重复序列亲缘关系原位杂交
- 濒危植物木根麦冬的保护生物学研究被引量:15
- 1999年
- 从种群生态、生殖生物学特性和遗传结构与多样性等方面对濒危植物木根麦冬(Ophiopogon xylorrhizusu)进行了研究。从不同的侧面阐明了木根麦冬的生物学特性,分析了这些特性与其濒危状况之间的关系,介绍了木根麦冬的现状与有关的研究方法以及取得的重要结果,分析了木根麦冬可能致濒危因素,提出了保护策略与具体措施。
- 何田华饶广远尤瑞麟
- 关键词:保护生物学种群生态濒危植物百合科
- 植物居群遗传变异的空间自相关分析被引量:37
- 1999年
- 本文介绍了植物遗传变异空间自相关分析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包括将基因型作为绝对型数据与等位基因频率作为连续型数据进行自相关分析的基本方法等。
- 何田华杨继饶广远
- 关键词:自然居群生态遗传学植物
- 蕨类植物类种子性状产生及其演化的分子机制
- <正>种子作为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其形成是陆生植物演化的关键创新之一。作为种子植物的演化稳定性状,要阐明种子性状产生和演化的机制,仅仅基于对种子植物自身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前期对种子性状关键基因LEC1的系统发育分析...
- 李霞房昱含白书农饶广远
- 文献传递
- 菊科头状花序中舌状花性状的平行演化及其遗传基础
- <正>菊科植物的花序主要由辐射对称的管状花和两侧对称的舌状花组成,舌状花的有或无在菊科植物的各支系中反复发生,其演化过程和分子机制一直备受关注。前人的研究发现控制舌状花形态建成的基因属于TCP类转录因子,与其它被子植物中...
- 陈杰沈初泽饶广远
- 关键词:菊科舌状花分子进化
- 文献传递
- 小麦复合群的杂交与网状进化研究
- <正>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1/3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粮。在大约一万年以前,小麦成为第一种被成功驯化的作物。与小麦关系最密切的物种来自钝麦属(Amblyopyrum)、山羊草属(Aegilops)和小麦...
- 董文攀徐超孔秀英饶广远周世良
- 关键词:山羊草小麦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多倍化栽培起源
- 文献传递
- 蕨类植物类种子性状产生及其演化的分子机制
- 种子作为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其形成是陆生植物演化的关键创新之一.作为种子植物的演化稳定性状,要阐明种子性状产生和演化的机制,仅仅基于对种子植物自身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前期对种子性状关键基因LEC1的系统发育分析及在铁...
- 李霞房昱含白书农饶广远
- 关键词:铁线蕨调控网络进化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