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锐

作品数:55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染色体
  • 12篇染色
  • 11篇基因
  • 10篇产前
  • 9篇综合征
  • 9篇精子
  • 8篇细胞
  • 7篇卵巢
  • 7篇家系
  • 7篇产前诊断
  • 6篇Y染色体
  • 5篇多囊
  • 5篇多囊卵巢
  • 5篇多囊卵巢综合
  • 5篇突变
  • 5篇微缺失
  • 5篇Y染色体微缺...
  • 4篇多囊卵巢综合...
  • 4篇羊水
  • 4篇少精

机构

  • 55篇新疆医科大学...
  • 9篇新疆医科大学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绵阳市妇幼保...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55篇韩锐
  • 18篇刘翛然
  • 16篇武爽
  • 12篇夏燕
  • 12篇腊晓琳
  • 11篇韩宁宁
  • 11篇段玲
  • 10篇刘志娟
  • 10篇杨丽
  • 6篇段玲
  • 5篇加米拉·热扎...
  • 5篇杨静
  • 3篇李玉娇
  • 3篇王晓岚
  • 3篇赵静
  • 3篇丁剑冰
  • 2篇朱玥洁
  • 2篇巩晓芸
  • 2篇马彩玲
  • 2篇叶明刚

传媒

  • 21篇中国优生与遗...
  • 5篇中华医学遗传...
  • 3篇国际遗传学杂...
  • 2篇新疆医学
  • 2篇国际妇产科学...
  • 2篇第十二次全国...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癌症进展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产前诊断...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华生殖与避...

年份

  • 2篇2025
  • 12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3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乌鲁木齐地区育龄女性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筛查胚胎植入前诊断及产前诊断情况分析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地区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人群携带率,对乌鲁木齐地区孕前女性进行携带者筛查,并召回携带者配偶进行检测,对筛查出的高风险夫妻行单基因病胚胎遗传学检测(PGT-M),对曾生育过SMA患儿的高风险夫妻行产前诊断,为该地区SMA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选择做SMA携带者筛查的育龄期女性7 158例为研究对象,均无SMA表型及相关疾病史。携带者筛查用PCR-熔解曲线法,检测SMN1基因E7、E8的拷贝数,统计乌鲁木齐地区育龄期女性SMA携带者频率;用二代测序的方法对高风险夫妻的胚胎进行PGT-M;对高风险胎儿,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MLPA)的方法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在7 158例育龄期女性中,共检出117例SMA携带者,携带频率为1.63%(1/61);检出双方均为携带者的夫妇1对,而PGT-M技术为这对高风险夫妻选择出未携带突变的整倍体囊胚1枚,携带父源突变单拷贝的整倍体囊胚1枚;产前诊断夫妻的胎儿SMN1基因E7、E8均为2个拷贝数,胎儿出生后随访1年发育未见异常。结论 初步获得乌鲁木齐地区育龄女性SMA携带率为1.63%;对于明确缺失类型和基因型的SMA携带者夫妻,PGT-M技术能够阻断SMA致病基因向后代的传递;对于高风险胎儿,MLPA可给出明确诊断,阻止SMA患儿的出生。该研究有效完成了SMA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对乌鲁木齐地区出生缺陷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刘翛然武爽韩锐
关键词:脊髓性肌萎缩症胚胎植入前诊断产前诊断
男性不育患者中Y染色体微缺失与生殖激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筛查严重少精子症及无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的发生情况,探讨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与生殖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38例男性不育患者(其中无精子症患者86例,少精子症患者52例)进行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微缺失分析,同时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生殖激素水平。结果 138例患者中发生AZF微缺失患者7例,检出率为5.04%,其中严重少精子症3例,无精子症4例。7例AZF微缺失情况:AZFb区缺失3例;AZFb+c区缺失4例。Y染色体AZFb区缺失患者的卵泡刺激素(FSH)值(53.36±41.59)m IU/m L及AZFb+c区患者的卵泡刺激素(FSH)值(39.16±20.14)m IU/m L显著高于无Y染色体AZF区缺失患者(13.7±10.62)m IU/m L,Y染色体AZFb区缺失患者的促黄体生成素(LH)值(19.41±12.52)m IU/m L及AZFb+c区患者的促黄体生成素(LH)值(16.66±6.78)m IU/m L显著高于无Y染色体AZF区缺失患者(6.29±3.94)m IU/m L,Y染色体AZFb区缺失患者的睾酮(T)值(1.75±0.75)ng/m L及AZFb+c区患者的睾酮(T)值(3.80±1.99)ng/m L显著低于无Y染色体AZF区缺失患者(5.53±1.90)ng/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Y染色体微缺失以AZFb区与AZFc区缺失最为常见。Y染色体AZFb+c区缺失是与FSH、LH和睾酮水平变化密切相关。
武爽韩锐刘志娟刘翛然
关键词:Y染色体微缺失无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生殖激素
233例男性不育患者染色体核型及Y染色体微缺失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异常及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利用染色体技术、PCR技术等对233例男性重度少精子、无精子不育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分析及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结果 233例男性少精子、无精子不育患者中常染色体结构异常10例,占35.71%:性染色体数目异常18例,占64.29%。Y染色体微缺失11例,缺失率为4.72%。其中3人同时存在色体核型异常及Y染色体微缺失。结论男性少精子、无精子与染色体核型异常及Y染色体微缺失关系密切,对男性少精子、无精子不育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及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非常重要。
叶尔登切切克夏燕韩锐武爽刘翛然段玲
关键词:不育症染色体核型Y染色体微缺失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绒毛组织中可变剪接的调控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绒毛组织的可变剪接(AS)位点,探讨枢纽基因与免疫浸润细胞的关系。方法收集2022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例URSA患者(URSA组)和4例选择性终止妊娠(ETP)孕妇(ETP组)的绒毛组织样本。采用Hisat2基因组比对软件分析各样本剪接位点,找出可变剪接基因(RASGs)和差异表达基因(DEGs)共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枢纽基因与免疫浸润细胞的关系。结果RNA-seq测序后共检测出9种已知AS事件分类,其中A3SS发生率最高。共筛选出156个共表达基因,GO主要富集在蛋白质结合,KEGG富集在错配修复通路。5个枢纽基因分别为RAD51AP1、CDK1、BUB1、AURKA及UBE2C,其中RAD51AP1与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免疫增强相关,CDK1与调节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免疫增强相关,AURKA与单核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免疫增强相关,BUB1、UBE2C与调节性T细胞免疫增强相关。结论RAD51AP1、CDK1、BUB1、AURKA及UBE2C可能是URSA参与免疫浸润的枢纽基因,是潜在生物学标志物,仍需要进一步验证。
杨丽杨静叶尔登切切克韩锐腊晓琳
关键词: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绒毛组织可变剪接转录组测序
精子DNA完整性与年龄及精液常规参数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精子DNA完整性对男性不育患者年龄及精液相关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助孕中心就诊的808例接就诊的男性,进行精液常规分析,采用改进的精子染色质扩散法(sperm chromatin dispersion,SCD)检测精子DNA完整性(DFI),按精子DNA碎片率结果分为DFI<15%(A组)、15%≤DFI<30%(B组)、DFI≥30%(C组),同时按照WHO第五版标准进行精液常规分析,对DFI在各组间年龄、精子密度和精子活率差异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将B组和C组分别与A组比较,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密度与精子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密度与DFI无明显相关性,精子活率与DFI有显著负相关关系,精子活率随着DFI升高而显著降低。结论年龄是精子DNA碎片率的影响因素之一,精子DNA损伤影响精子活力,可作为判断精子质量的可靠指标。
辛增莲段玲韩锐
关键词:精子DNA完整性精液参数年龄
转录因子BCL6调控胎盘滋养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2024年
B细胞淋巴瘤6(B cell lymphoma 6,BCL6)通过促进增殖、细胞DNA损伤修复、调控细胞周期以及阻止细胞终末分化等过程来驱动恶性进展。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明表明,它在胎盘滋养细胞的发育和分化中发挥关键作用。最近研究显示BCL6可能与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s,URSA)、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和不明原因不孕症(unexplained infertility,UI)的发病机制有关,提示BCL6参与胎盘滋养细胞的病理生理作用及分子机制。经过文献检索,数据表明BCL6在滋养层细胞的增殖、存活、融合、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从BCL6的研究中挖掘了大量在胎盘滋养细胞上的调节因子和信号通路,对未来研究BCL6与妊娠相关疾病的机制提出了思路与展望。
杨丽韩锐腊晓琳
关键词:胎盘滋养细胞
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男性不育症与Y染色体微缺失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检测男性不育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意义。方法引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对门诊392例男性不育惠者行Y染色体AZFa、AZFb、AZFc、AZFd和SRY20个序列标签位点(STS)设计特异引物进行微缺失检测,同时进行精液常规检查。结果 392例男性不育患者中AZF基因微缺失患者共检出24例,总缺失率为6.12%,其中汉族无精子症组缺失率为6.19%,维吾尔族(以下简称维族)无精子症组缺失率为18.92%,汉族少精子症组缺失率为5.81%,维族少精子症组缺失率为16.67%,汉族弱精子症组缺失率为6.56%,维族弱精子症组缺失率为0%。汉、维族不育症患者Y染色体AZF微缺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维族无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AZF微缺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P=0.021),汉族与维族的Y染色体多位点联合缺失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8,P=0.041);汉、维族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AZF微缺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维族弱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AZF微缺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维族不育症男性患者中Y染色体AZF微缺失发生率存在种族差异,PCR检测AZF基因是诊断Y染色体AZF微缺失的较好的方法。
湃孜莱提.哈斯木段玲韩锐武爽哈斯提牙尔.杰恩斯叶尔登切切克夏燕加米拉.热扎克
关键词:少精子症无精子症弱精子症
在HTR-8细胞中BCL6参与复发性流产的可变剪接调控
2024年
目的构建慢病毒过表达B细胞淋巴瘤6(BCL6)的HTR-8稳定细胞模型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其下游的可变剪接基因及其通路。方法BCL6过表达的慢病毒感染HTR-8细胞1~2周获得稳定细胞系后采用Illumina Novaseq6000高通量测序平台执行双端测序,并借助分层索引(HISAT2)工具对各实验样本的转录本剪接事件进行了比对分析。采用学生t检验(t-test)方法比较每个基因的同一剪接类型在不同细胞样本中的可变剪接水平变化,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可变剪接的基因(DASG)和差异表达基因(DEG)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富集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过表达BCL6的HTR-8细胞在可变剪接事件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内含子保留发生频率明显增加。测序共筛选出880个DASG基因,670个DEG基因,其中共表达32个基因。GO富集显示生物功能富集结果为蛋白质结合,主要存在于细胞溶质中,KEGG通路富集在淀粉和蔗糖代谢。结论过表达BCL6基因作用于单纯疱疹病毒I型感染和淀粉蔗糖代谢通路增加可变剪接的位点数目进一步引起复发性流产的发生,BCL6可能是复发性流产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杨丽杨静韩锐腊晓琳
关键词: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复发性流产
乌鲁木齐地区1575例孕妇血液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孕妇血液中微量元素(铁、钙、锌、镁、铜)的含量,分析其异常原因,为孕妇的健康干预、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孕妇静脉血中的微量元素,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75名受检孕妇中92名维吾尔族孕妇,1483名汉族孕妇。1575例标本血液中的锌、铁、钙、镁、铜五元素缺乏比率分别21.78%、60.57%、50.03%、7.81%、0.63%。92例维吾尔族孕妇血液中微量元素铁、钙、镁与汉族孕妇血液中微量元素铁、钙、镁的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微量元素测定结果无年龄差异。结论孕妇血液中锌、铁、钙、镁、铜微量元素缺乏,主要原因是补充不足。孕妇在加强营养方面,要根据地区环境以及民族生活习惯不同,合理摄取营养,科学补充缺乏的各种元素。
韩锐武爽哈斯提牙尔.杰恩斯
关键词:孕妇微量元素原子吸收光谱
两种检测方法对71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基因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使用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对7l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进行耳聋基因的检测,为临床提供更多有意义的突变筛查位点,提高耳聋致病基因的检出率。方法收集自2014年7月~2015年12月的7l例中重度感应性神经性耳聋患者,使用芯片杂交和多重荧光PCR两种不同的方法对71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进行耳聋基因的检测,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l7.0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对71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耳聋基因的筛查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芯片杂交法对71例患者致聋基因检出率为14.08%(10/71),多重荧光PCR方法对71例患者致聋基因的检出率为30.98%(22/71)。两种方法检测的耳聋基因致病突变位点不同,导致检出率的显著差异。结论与芯片检测方法相比多重荧光PCR方法中增加的检测位点,对于提高临床耳聋致病基因的筛查率是有意义的。
韩锐李林格段玲夏燕陈俞
关键词:耳聋基因突变检出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