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颖
- 作品数:18 被引量:143H指数:7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红牌作战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应用的相关研究
- 2019年
- 目的:研究红牌作战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6.10-2017.10我院接诊住院的患者166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展开护理研究,两组均接受同样的优质护理,并且在实验组的护理管理中应用红牌作战理念,对比管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的护理基础技能、护理专业技能、药物管控、风险处理等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0%低于对照组的9.64%,护理满意率为96.3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74%。结论:将红牌作战应用于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可以通过红牌敏感指标持续改进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程序,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了护理工作的质量,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比较高,总体护理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护理管理中推广使用。
- 王淑荣隋颖高洁陈洁周静
-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
- 实施护理安全路径的体会被引量:8
- 2002年
- 在日益重视医疗护理结果的今天,临床护理路径(CNP)作为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正在引起医务介的重视.1991年美国护理学者在管理护理模式中,应用CNP为病人实施整体护理.1995年在日本也引进了该护理模式.目前在我国开展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中,也提倡了护理安全路径.我院护理部自2000年提出'无缝护理'的口号后,2002年又提出了护理安全路径的高质量服务要求.产科病房作为模式病房,积极开展了这项工作.
- 隋颖李珍倪景红陈洁
- 关键词:护理管理
- “破窗理论”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置环节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 美国著名政治家詹姆斯·Q·威尔森和预防犯罪学家齐治·L·可林于1982年提出了"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社区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没有及时维修,有些人会因此受到心理暗示去打破更多的玻璃。"破窗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必...
- 汪立梅隋颖张炜霞
-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安全管理
- 文献传递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模式改进被引量:16
- 2009年
- 目的:建立符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发展要求的工作模式。方法:创建整排—细核型工作模式,适当调整其他环节的工作流程。结果:工作模式的改进解决了配液量增加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显示出其优越性。结论:PIV-AS工作模式的改进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整排—细核型工作模式可供其他医院参考。
- 马巍赵春芝崔秀滨隋颖
-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 专业培训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运行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06年
- 汪立梅隋颖王淑荣
-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医院管理药物集中配置操作环境静脉营养液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探讨被引量:5
- 2011年
-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规章制度中心建立了由主管院长一中心主任一副主任、护士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两个质量检查组。制定了包括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在内的32项规章制度、15项工作流程及操作规程。制定了14个岗位工作职责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在科室管理上形成了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 薄红张东华陈玉皇隋颖
-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在宫颈癌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在宫颈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62例宫颈癌和18例正常宫颈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Ⅷ因子的蛋白表达。结果 VEGF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5%,正常宫颈组织中无VEGF阳性表达。肿瘤内MVD为(25.0±8.5)个/高倍视野,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13.6±5.7)个,高倍视野,VEGF表达阳性肿瘤的MVD明显高于阴性者(P<0.05)。腺癌组织中MVD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鳞癌组织(P<0.005和P<0.05)。结论 VFGF能促进宫颈癌新生血管形成,可能对腺癌的作用更重要。
- 黄延钢郑建华林义家隋颖倪景红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宫颈癌免疫组化
- 简易细胞毒性药物泄漏处置包的研制与应用被引量:3
- 2010年
- 张炜霞隋颖黄澜陈玉皇林丽娜
- 关键词:细胞毒性药物废弃物处理肿瘤疾病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风险因素评估及防范措施被引量:20
- 2011年
- 目的通过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风险因素的评估,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以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06年7-12月和2007年1-6月的配制输液总量、差错量进行统计分析,列出各工作环节的风险因素,并对风险因素进行讨论、分析,制定防范措施。结果运用风险管理防范措施后,差错明显下降,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风险因素的评估及预防,保证了静脉输液配置质量,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张炜霞隋颖黄求进王蕾马巍郭晶
- 关键词:风险管理静脉用药调配输液质量
- 利用六西格玛改进方法减少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排药差错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寻找减少静脉用药集中配置各环节差错的有效途径。方法:利用六西格玛改进方法分5个阶段评价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原有排药流程,去除原有的标签分篮环节和复核环节,将原有的排药品、贴输液标签环节分成"粗排"和"细排"2个步骤,并增加了统计单控制单个病区用药数量。结果与结论:干预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排药差错率由2.21次/日降到0.49次/日,比目标值(1次/日)低约50%。新流程更简单、省时,可操作性更好,在差错的预防和监控方面较之原流程有很大的优势,从而提高了静脉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史文秀张久星隋颖李娜赵春芝
-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