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峰
- 作品数:29 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2017年
- 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属于FGF家族成员,在糖脂代谢方面具有重要调控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FGF21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FGF21的生物学特点以及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郑梅凡陈海峰
- 关键词:冠心病
- 应用小直径旋磨头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的疗效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应用小直径旋磨头行冠状动脉(冠脉)斑块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治疗冠脉重度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4月收治12例冠脉重度钙化病变患者,行冠脉斑块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分析冠脉斑块旋磨特征、血管造影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随访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 12例患者16处病变均成功行冠脉斑块旋磨术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均为C型严重钙化病变,旋磨术后冠脉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2.7%±7.6%降到术后的35.2%±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22枚药物洗脱支架。血管造影成功率为100%(16/16)。使用的旋磨头直径与血管直径比值为0.50±0.02,其中93.8%(15/16)病变旋磨头直径≤1.50 mm。手术成功率为91.7%(11/12)。术中1例(8.3%)出现慢血流、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术中未发生急性血管闭塞、冠脉穿孔、夹层、死亡及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病例。所有患者随访(7.1±2.5)个月,无再发心绞痛,未见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应用小直径旋磨头行冠脉斑块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治疗冠脉严重钙化病变安全、有效,近期疗效满意。
- 吴志勇关瑞锦陈诗泉蒋辉林锋郭延松陈斌卢荔红陈海峰陈威陈明光
- 关键词:钙质沉着症旋磨术
-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评价经导管置人国产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2年11月至2012年6月我院在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国产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78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术后48 ~72 h、随访1~12个月封堵情况与肺动脉压、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合并畸形者同期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278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缺损最大直径为5.5 ~41.0 mm,平均(21.5 ±6.7) mm;植入国产封堵器278个,封堵器直径6.0~48.0 mm,平均(26.3±7.2) mm;包括细腰型4例,带孔封堵器6例,双封堵器12例.其技术成功率95.7% (266/278),其手术成功率95.3%(265/278).术中心导管监测肺动脑收缩压从封堵前(37.7±8.6) mmHg降至封堵术后即刻(31.5±5.8) mmHg(t=4.403,P<0.001).严重并发症总发生率约2.5%(7/278),包括封堵器脱载1例,封堵器释放后移位2例,术后封堵器脱落1例,封堵器血栓形成1例,少量心包积液1例,死亡1例.其他并发症总发生率4.0%(11/278),包括一过性下壁导联ST段抬高5例,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4例,右股动静脉瘘1例.经胸超声心动图示少量至中量残余分流:术后即刻22例,术后48~72 h 10例,随访1~12个月7例.术前、术后48~72 h,随访1~ 12个月,肺动脉压与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为(41.5 ±16.3)、(36.4±11.2)、(29.5±9.3)mmHg与(37.3 ±8.7)、(34.1±6.8)、(30.3 ±7.2) mm,术后肺动脉收缩压显著降低,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F值分别为30.387、28.223,P均<0.001).随访1~12个月,所有封堵成功患者均未发现新的心律失常、血栓栓塞、溶血、房室瓣功能障碍、封堵器移位和脱落.结论 经导管置入国产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ASD有效可行,近期疗效安全可靠,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大多数继发孔型ASD首选治疗方法.
- 吴志勇关瑞锦蒋辉卢荔红陈斌陈海峰陈明光浦晓东陈威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心脏导管插入术国产封堵器
- 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Amp-latzer法对182例PDA患者经不同介入途径分别进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术中术后测肺动脉压力,以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后24~48h封堵结果、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并随访1~12月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合并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者同时进行介入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封堵成功178例(97.8%),其中经常规途径封堵143例(80.3%),经建立动静轨道途经封堵22例(12.4%),经单静脉途径封堵13例(7.3%)。术中封堵术15min后残余少量分流4例,微量分流12例。与术前比较,所有封堵成功患者术后平均肺动脉压明显降低[mPAP,(32.3±15.7)mmHg比(21.1±9.9)mmHg,P<0.05]。术后24~48h复查心脏彩超示1例存在微量分流,LVEDd明显减小[(50.8±8.9)mm比(47.2±7.1)mm,P<0.05]。随访1~12(4.2±1.5)月无残余分流、死亡病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确切。
- 吴志勇关瑞锦蒋辉陈斌卢荔红陈海峰陈明光浦晓东陈威陈新敬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导管插入术封堵器
- 热休克蛋白27磷酸化在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27磷酸化在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取健康剖腹产孕妇的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进行培养,选择2~3代细胞进行实验。①检测高糖对内皮细胞中热休克蛋白27(HSP-27)蛋白活性的影响:实验分正常细胞组与高糖组。正常细胞组不做处理直接提取细胞总蛋白,高糖组为30.5mmol/L高糖分别干预细胞24、48、72h后提取总蛋白。②检测槲皮素对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中HSP-27活性的影响:实验分为正常细胞组,高糖组和高糖+槲皮素组。正常细胞组不做处理,高糖组为30.5mmol/L高糖干预细胞;高糖+槲皮素组为槲皮素(10μmol/L)先与细胞孵育1h后再加入刺激物高糖(30.5mmol/L),各细胞组培养48h后提取总蛋白。①与②中细胞总蛋白均采用特异性Phospho-HSP27抗体的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HSP-27的活性;采用Annexin-Ⅴ-PI染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分组及干预情况同②,比较各组间细胞的凋亡率。结果高糖呈时间依赖性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HSP-27磷酸化,30.5mmol/L高糖作用24、48、72h,HSP-27磷酸化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00%(P<0.05),182.5%(P<0.01),117%(P<0.05)。而HSP-27选择性阻断剂槲皮素(10μmol/L)作用48h可以抑制高糖诱导的HSP-27磷酸化,与高糖组相比槲皮素组HSP-27磷酸化水平降低了52.6%(P<0.01),与此同时,可使凋亡增加,内皮细胞凋亡率较高糖组增高了37.6%(P<0.01)。结论 HSP-27磷酸化可能在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中起保护作用。
- 刘淑娟陈海峰陈斌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27高糖内皮细胞凋亡
- 非甾类抗炎药致肝肾综合征1例
- 1999年
- 患者,女,43岁,以腹胀5个月,呕血8小时入院。2年前在我院诊断为肝硬变。入院诊断:肝硬变失代偿期,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积极治疗10天后出血停止。后因使用解热镇痛药,次日尿量骤减至200ml/d,尿量最少时为0。BUN、Cr 骤增,最高达43.5mmol/L,394μmol/L、K+最高达6.3mmol/L。经用PGE1、多巴胺、阿拉明持续静滴,尿量逐渐恢复,BUN、Cr、K+逐渐降至正常,治疗过程16天。 肝肾综合征是肝硬变的严重并发症。
- 蔡立勉梁玮叶彬华陈海峰
- 关键词:肝肾综合征非甾类抗炎药阿拉明破裂出血
- 血清热休克蛋白27及其磷酸化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
- 2025年
- 目的探讨血清热休克蛋白27(HSP27)、磷酸化热休克蛋白27(pHSP27)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福建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患者178例,其中对照组40例,急性心力衰竭组13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HSP27、pHSP27水平,随访观察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力衰竭再入院、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的发生情况。分析HSP27、pHSP27与MACE的关系。结果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SP27、pHSP2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纳入的13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中位数(P25,P75)]为9(6,12)月,共有30例出现MACE,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10例、心力衰竭再入院13例、脑卒中2例,死亡5例。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P27、pHSP27及两者联合均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MACE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634(0.524~0.745)、0.656(0.534~0.779)、0.720(0.611~0.82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校正性别、年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氨基末端脑利尿钠肽前体(NT-proBNP)后,高HSP27(HR=1.009,95%CI1.003~1.016)、pHSP27(HR=1.078,95%CI 1.037~1.139)是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分析发现,高水平HSP27、pHSP27组MACE发生时间较低水平HSP27、p HSP27组明显提早,累积存活时间较低水平组短(Log-rank检验,χ^(2)=6.915,P=0.009;χ^(2)=13.760,P<0.001)。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SP27、pHSP27水平均明显升高。高水平HSP27及pHSP27与不良预后的发生密切相关。
- 胡恩德卢楠陈海峰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27急性心力衰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阿魏酸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热休克蛋白27磷酸化的影响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中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特异性的单克隆phospho-HSP27抗体的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HSP27的活性。结果:阿魏酸钠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AngⅡ和PDGF-BB诱导的HSP27磷酸化,在10-4mol/L时抑制作用最明显,最大抑制率分别为39.0%(P<0.05)和56.8%(P<0.01)。结论:阿魏酸钠具有明显抑制由AngⅡ和PDGF-BB诱导的VSMCs HSP27磷酸化的作用。
- 谢良地陈海峰许昌声
- 关键词: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 心脏性猝死相关疾病基因检测与心电学
- 2015年
- 基因检测是继细胞学检测、酶学检测、免疫学检测之后第四代实验室生物学检测技术。与前三代实验室检测技术不同,基因检测可以在疾病的临床症状未发生之前进行早期诊断,为临床疾病尤其是致死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是未来基因治疗的前提。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病和遗传性心肌病是青少年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主要病因,基因检测对心脏性猝死相关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医疗价值,但在临床中也需要注意基因检测的前提和条件。现对心脏性猝死相关疾病基因检测的应用及其与心电学的联系做简要阐述。
- 郑炜平陈海峰陈锋李峰肖建敏林开阳
- 关键词:心脏性猝死心律失常基因检测
- HSP27磷酸化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
-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磷酸化在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Ⅱ,AngII/)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latelet derived gr...
- 陈海峰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27血管紧张素II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血管平滑肌细胞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