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杏明 作品数:27 被引量:93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东莞东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 东莞市科技局科研立项 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三七通舒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56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三七通舒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诊断明确的缺血性卒中病人86例随机的分为三七通舒胶囊治疗组(56例,三七通舒1粒,每日3次)和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照组(30例,血栓通2片,每日3次),疗程均为2... 彭全 谭琦 李哲 唐杏明 陈豪关键词:缺血性卒中 复方血栓通 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早期预测价值 苏晓燕 黄辉 郭发良 袁冰 张坤 唐杏明 邹朝晖 魏丽萍 苏伟平 关晓东 郑伟平 陈丽 邹原方 梁翔 该成果针对临床工作中腹膜透析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诊断和预测的困境,研究了新型心肌缺血标志物-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预测腹膜透析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中的价值。该项目采用国际公认的白蛋白钴结合试验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关键词:关键词:腹膜透析 缺血修饰白蛋白 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MHD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结果。根据患者是否发生CVD分为CVD组和非CVD组,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颈动脉和心脏彩超检查;采用白蛋白结合试验(albumin cobalt binding,ACB)测定患者IMA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IMA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IMA与CVD的相关性。结果86例MHD患者IMA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95.24±18.06)kU/L比(56.58±12.36)kU/L,P〈0.05];CVD组患者IMA水平高于非CVD组患者[(115.27±16.38)kU/L比(81.64±19.82)kU/L,P〈0.013;IMA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肌钙蛋白T(cardiactroponin 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in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ef tventricular index,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intima-mediathickness,IMT)呈正相关(r=0.402,P=0.036;r=0.584,P=0.021;r:0.514,P=0.023;r=0.396,P=0.042;r=0.610,P=0.002;r=0.537,P=0.022),与Hb、Alb、左室射血分数(1eft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呈负相关(r=-0.387,P=0.026、r=-0.573,P〈0.01)1、r=-0.496,P=0.018);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MA、hs—CRP是MHD患者CVD的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IMA水平显著升高,合并CVD患者升高更为明显,IMA是MHD患者CVD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MHD患者CVD早期诊断标志物。 邹原方 许武红 苏晓燕 关晓东 唐杏明 梁翔 郑伟平关键词:血液透析 缺血修饰白蛋白 心血管疾病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预测的评估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动态变化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关系。方法选取PD治疗超过3个月的患者78例,根据IMA水平≥85.56KU/L为高IMA组,IMA<85.56KU/L为正常IMA组,随访过程中分别于6月、12月、18月、24月重复检测IMA,并同时观察MACE的发生情况,计算无心血管事件存活率。结果高IMA组共30例PD患者,随访24个月共发生MACE 19次;正常IMA组共48例PD患者,随访期间共发生MACE6次,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1.91,P<0.001)。高IMA组患者入组18个月、24个月测得IMA水平较入组时明显升高(18个月:96.69±18.18 KU/L比86.67±19.34 KU/L,t=2.28 P=0.03;24个月:98.03±18.56 KU/L比86.67±19.34 KU/L,t=2.56,P=0.01);6月、12月、18月、24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77、0.60、0.43、0.37。正常IMA组患者IMA水平随访期间无明显动态变化。生存分析显示2组患者无心血管事件存活率有明显差异(Log rank检验χ2=22.66,P<0.001)。结论 :随访过程中,在高IMA组,伴随着IMA水平的升高,MACE发生逐渐增多。IMA可做为P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良好预测指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苏晓燕 黄辉 关晓东 梁翔 唐杏明 邹原方关键词:腹膜透析 缺血修饰白蛋白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慢性HBV感染者临床与病理诊断的比较——附187例报告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187例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7例慢性HBV感染者临床诊断轻度者的准确率为92%,而中度者只有35%;95%的慢性HBV携带者的肝组织有炎症表现;血清HBeAg和HBV DNA阳性组和阴性组肝组织HBc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高,但在慢性HBV携带者,仅凭临床血生化检测往往要掩盖病情而延误治疗。 赵登蕴 覃亚勤 刘贵章 李声方 郑伟 唐杏明 谢秋燕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肝活组织检查 HBSAG和HBCAG 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东莞地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腹膜透析中心1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腹膜透析液培养结果将患者分成腹膜炎组与对照组。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192例患者中,共有16例(8.3%)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治愈率为81.25%,病死率为6.25%。高龄(OR=1.35,95%CI 为1.16∽7.68,P=0.026)、糖尿病(OR=3.34,95%CI 为1.90∽6.54,P<0.01)、低血红蛋白(OR=1.68,95%CI 为1.21∽6.48, P=0.022)及低清蛋白血症(OR=1.04,95%CI为1.02∽1.07,P=0.036)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东莞地区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发病率较高,高龄、低血红蛋白、糖尿病及低清蛋白血症是其相关危险因素。 邹原方 罗婉莹 关晓东 唐杏明 梁翔 郭少卿关键词:维持性腹膜透析 葡萄球菌 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附1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调查分析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的状况,提高对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的认识,探讨艾滋病与结核病的相关性。方法对近几年在我院就诊的125例艾滋病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25例艾滋病患者中有18例发生结核菌感染,发病率14.4%。其中,99例成人艾滋病人有13例合并结核,发病率13.1%;儿童艾滋病26例,有5例发生结核感染,发病率19.2%。②18例合并结核感染的病人,有6例死亡,死亡率33.3%,其中儿童死亡2例,死亡率40%(2/5);成人死亡4例,死亡率30.8%(4/13)。③临床分型:肺外结核6例,占33.3%,其中淋巴结核4例,结核性腹膜炎和脑膜炎各1例;肺结核12例,占66.7%,其中,粟粒性肺结核6例(33.3%),浸润性肺结核5例(27.8%),结核性胸膜炎1例。④有9例病人进行了CD4+细胞数目检测,在(29~84)个/μL之间,均<100个/μL。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的发病率大约15%左右,发生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和肺外结核多见;结核是引起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和死亡的主要疾病,而CD4+细胞数目和功能低下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 李声方 赵登蕴 刘贵章 覃亚勤 郑伟 唐杏明 冼欢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并发症 结核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腹膜透析中心1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腹膜透析液培养结果分成腹膜炎组与正常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16例(8.3%)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50.0%(8/16).治愈12例(75.0%),死亡1例.高龄(OR=1.35,95% CI 1.16~7.68,P=0.026)、糖尿病(OR =3.34,95% CI 1.90~6.54,P<0.001)、低血红蛋白(OR=1.68,95% CI 1.21~6.48,P=0.022)及低白蛋白血症(OR=1.04,95% CI1.02~1.07,P=0.036)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发生率较高;高龄、低血红蛋白、糖尿病及低白蛋白血症是其相关危险因素. 邹原方 罗婉莹 关晓东 唐杏明 梁翔 郭少卿关键词:腹膜炎 葡萄球菌属 联合检测ICTP、抗CCP抗体和RF在未分化关节炎向类风湿关节炎转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在未分化关节炎(UA)转化为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对192例UA患者随访12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CTP和CCP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RF。结果 单一检测指标阳性与UA转化为RA的关联强度中以CCP抗体最高,其相对危险度(RR)及95%可信区间为50.52(18.849-135.397);其次是ICTP,其RR及95%可信区间为29.77(12.253-72.348);ICTP和CCP抗体都为阳性的UA转化为RA的转化率为93.33%;ICTP、CCP抗体和RF共3项指标都为阳性的UA转化为RA的转化率为100%。结论 ICTP和CCP抗体的出现是UA患者发生RA的高危因素;ICTP、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阳性对UA向RA分化发展具有预测价值。 关晓东 吴宇芳 陈少莹 朱学海 曾丽萍 邹原方 梁翔 唐杏明 苏晓燕 陈丽莉关键词:类风湿因子 关节炎 类风湿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194例慢性乙型肝炎病理及其与血清HBV DNA、HBeAg、ALT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理及其与血清HBV DNA、HBeAg、ALT关系。方法 对194例慢乙肝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HBV免疫组化检查,并检测肝功能、血清HBVM和HBV DNA。结果 血清HBeAg阳性组的肝组织G2、G3-4、S2、S3-4发生率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S0组与S1-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G0-1组与G2-4组、HBc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HBV DNA含量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HBsAg表达为“+”者与“++-+++”者血清HBV DNA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组织达S1或(和)G2以上者血清ALT水平分别为:〈40U/L组占28.57%,40-80U/L组占53.33%,81-400U/L占80.15%,〉400U/L组占77.88%。结论 血清HBV DNA与肝组织HBcAg表达有一致性,与肝内HBsAg无关,HBV DNA含量低可能是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高,ASC和轻度肝损害者应争取肝活检,以及时判断肝组织病理程度和治疗时机。 赵登蕴 覃亚勤 唐杏明 刘贵章 郑伟 农恒荣 宋家骏 谢秋燕关键词:丙氨酸转氨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