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兴成

作品数:33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艺术
  • 6篇文学
  • 4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书法
  • 9篇艺术
  • 9篇文化
  • 6篇中国书法
  • 6篇国书
  • 5篇书学
  • 3篇代书
  • 3篇当代书法
  • 3篇主义
  • 2篇虚无
  • 2篇虚无主义
  • 2篇学术意义
  • 2篇学者
  • 2篇艺术成就
  • 2篇艺术观
  • 2篇艺术观念
  • 2篇政治
  • 2篇中国文化
  • 2篇儒家
  • 2篇审美

机构

  • 32篇西南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上海戏剧学院

作者

  • 32篇张兴成
  • 1篇刘阳
  • 1篇王建疆
  • 1篇章文颖
  • 1篇张震
  • 1篇刘琴
  • 1篇胡民君

传媒

  • 6篇美术观察
  • 4篇文艺研究
  • 4篇西南大学学报...
  • 3篇文艺理论研究
  • 2篇中国书法
  • 2篇书画艺术
  • 1篇艺术广角
  • 1篇华文文学
  • 1篇电视研究
  • 1篇建筑与文化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书画世界
  • 1篇美与时代(美...
  • 1篇文化与诗学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大学书法
  • 1篇中华民族共同...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8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缘艺证道 人艺融通——周永健先生的艺术观念与学术思想述评
2015年
作为当代书法名家的周永健先生(1952-2008),其艺术成就与人格魅力已为诸多亲友、同道和学生所称述(详见《目送归鸿:周永健纪念文集》)。然而,作为一位长于思辨、以艺证道的学者的周永健,人们似乎还谈得不多。其实,在大量的艺术创作、图书编辑和书协组织工作之余,周永健还撰写了不少颇有学术价值和思想深度的论文与随笔,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张兴成
关键词:书法名家艺术成就图书编辑中国书法
南宋《苏符行状碑》中的苏轼书风探微
2024年
《苏符行状碑》为南宋范仲芑所书,现对其书法风格、形成原因及其在南宋书法史上的地位和意义进行研究与探讨。由于该碑书法具有典型的苏轼书风,故以苏轼书法中最为接近其风格特征的作品与之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其异同得失;进而从碑刻形制、文本旨趣、个人性情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个中涉及碑刻功用、文本与书法相互关系、生平交游考证等内容;最后从南宋书法史的角度探讨范仲芑及其《苏符行状碑》的历史定位与价值。
张夏云张兴成
青山浑带雨 碧树总含风——张兴成先生绘画访谈
2017年
胡民君(以下简称为“胡”):张老师您好一您的作品总是饱含浓郁的书卷气息和俊逸清新的格调,请问您的书法绘画创作何时开始?最初为何没有选择其为您的专业方向呢?
张兴成胡民君
关键词:绘画书卷气
“刘歆伪古文”与康有为经学大一统思想
2025年
“刘歆伪古文”是康有为批驳古文经的重要视角,也是康有为今文经学转向的标志性观点之一。本文系统讨论了“刘歆伪古文”说的主要理路、论证方法和提出时间,深入辨析了康氏“古文”观的实质、思想意图以及其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康有为强调大一统,以三代文字、籀文、孔子写经文字以及汉代今文经文字为唯一的“正文”统绪,否定还存在以六国文字书写的古文经系统,并据此认为《汉志》《说文》等关于古文经及其文字的记载多为伪说。在慈禧摄政和地方分权的现实语境中,这种大一统观有着明显的政治隐喻性与现实针对性,亦无异于是思想和文教层面的“书同文”。“刘歆伪古文”问题不仅涉及康氏早年的经学思想演变,亦关乎中国经学思想的现代衍化方向,值得深入辨析。
张兴成
关键词:古文经学大一统
现代性与文化帝国主义被引量:9
2010年
文化帝国主义问题涉及到对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活方式、启蒙观念的普世性等现代性问题的审视与批判。在深层次上厘清文化帝国主义的内涵、表现形式和运作逻辑,可有效辨析文化帝国主义与现代媒介文化、全球资本主义扩张以及现代性普遍主义话语之间的内在联系,阐明在西方(尤其是美国)文化帝国主义冲击下的民族国家内部文化民族主义的矛盾性和困境。
张兴成
关键词:文化帝国主义文化民族主义全球资本主义普遍主义
“重写书法史”与艺术经典的泛化问题被引量:2
2011年
在当代学界对书法史的不断"重写"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主导潮流:打破"经典书法史",重写"民间书法史",艺术经典面临着不断泛化和解体的危机。这导致书法艺术界定的困难,带来书法取法、审美取向和评价机制的全面变革和调整,也折射出中国文化在现代转型过程中的价值秩序和权力结构的变迁与重建。"民间书法"是一种利用了审美规律的政治修辞,以政治的平等来抹煞艺术和文化价值上的本质差异。历史主义观念及其阐释学深刻地改变了现代人对经典的态度和理解方式,通过对经典的历史化和政治化的处理简化了经典的多重意义,消解了经典的永恒性和普世性价值,以极端主观化的阐释原则矮化经典,打破了人们对经典的敬畏和信仰。
张兴成
关键词:书法史重写价值秩序政治修辞民间书法
夷夏之辨与北朝书法接受中的文化认同问题
2024年
北朝书法在中国书学史上的沉浮不但有艺术与审美的原因,还涉及比较复杂的文化认同问题,深刻折射了书法与文化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唐代“崇王”论及书学的南学化是导致北朝书法被遗忘的开始,宋人弃魏碑等北朝书法不学也是建立在夷夏之辨、文野之分基础上的晋唐书学正统论的影响结果。清代中晚期以来,学术思想的变革、现实文化政治的需要,特别是清人《春秋》学所持夷夏观的调整,改变了清人对北朝书法的看法,其中阮元、康有为的书学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他们重新赋予了北朝书法“通古”“变古”等新意,并借此打破了书学中南与北、文与野、夏与夷之间的中心-边缘结构及价值秩序。北朝书法是唐宋和清代文化政治构建的产物,它被塑造成了具有范式意义的存在,并逐渐演化为中国书法史上一个新的统绪。梳理和辨析北朝书法接受史,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中国书法审美观念和批评标准背后的深层文化政治心理结构。
张兴成
关键词:夷夏之辨魏碑文化认同
字体演进与书写之关系被引量:1
2016年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著名文艺理论家郭绍虞在《从书法中窥测字体的演变》一文中提出,由于文字必须便于认识和书写,因此,汉字字体的演变其实就是文字的繁与简、书写的正与草之间矛盾冲突的结果。"正体与草体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乃是推动汉字体态演进最基本的力量,而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又总是偏向于草体。
张兴成
关键词:郭绍虞文艺理论家论书字法
文化断裂与转型中的学者书法——兼谈徐无闻书法与书学的学术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历史上,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经历过多次性质不同的冲击,中国文化形态也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书画领域体现得也很普遍。本期刊发张兴成《文化断裂与转型中的学者书法——兼谈徐无闻书法与书学的学术意义》,文章分析了中国书法现代转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即学者书家与艺术家书家,专业书家之间的分离与对立。针对这一问题,作者认为必须重新审视学者书法在中国文化断裂与转型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
张兴成
关键词:中国书法学术意义文化断裂学者书学中国文化
现代性、知识分子与文学制度
2008年
文学制度是文学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机制和场域,它是文学现代文学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王本朝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研究将"文学制度"作为考察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出发点,阐明了文学制度的现代性意义,描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基本特点,影响和局限等,给予了我们多方面的启示。
张兴成
关键词:知识分子文学制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