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萍

作品数:147 被引量:976H指数:16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1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0篇医药卫生
  • 15篇文化科学
  • 5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2篇中药
  • 12篇药典
  • 10篇药理
  • 10篇中国药典
  • 10篇国药
  • 9篇药物
  • 8篇药学
  • 8篇中医
  • 8篇中医药
  • 7篇细胞
  • 6篇学成
  • 6篇饮片
  • 6篇指纹
  • 6篇指纹图
  • 6篇指纹图谱
  • 6篇活性
  • 6篇工作室
  • 6篇传承
  • 5篇挥发油
  • 4篇多糖

机构

  • 97篇湖南中医药大...
  • 53篇常德市第一人...
  • 52篇湖南中医药大...
  • 11篇湖南中医学院
  • 9篇湘潭大学
  • 5篇湖南大学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湖南省中医药...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南华大学
  • 2篇澳门科技大学
  • 2篇湖南衡岳中药...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常德职业技术...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湖南省教育厅
  • 1篇湖南中医药高...
  • 1篇湖南省妇幼保...

作者

  • 147篇吴萍
  • 51篇张志国
  • 40篇杨磊
  • 26篇林丽美
  • 19篇廖端芳
  • 16篇夏伯候
  • 13篇张琴
  • 11篇林艳
  • 10篇李亚梅
  • 9篇周逸群
  • 9篇邓桂明
  • 8篇陈文明
  • 8篇欧阳琳
  • 8篇肖榕
  • 7篇周晋
  • 7篇黄雍
  • 7篇彭新君
  • 7篇张智敏
  • 7篇黄杰
  • 7篇刘芳

传媒

  • 9篇亚太传统医药
  • 7篇中药材
  • 7篇中南药学
  • 5篇中国实验方剂...
  • 5篇辽宁中医杂志
  • 4篇中国药学杂志
  • 4篇中国中药杂志
  • 4篇时珍国医国药
  • 4篇中成药
  • 4篇中国现代教育...
  • 4篇中华中医药杂...
  • 4篇湖南中医药大...
  • 3篇中国中医药信...
  • 3篇湖南大学学报...
  • 3篇中药新药与临...
  • 3篇中西医结合心...
  • 3篇中医药导报
  • 3篇新校园(上旬...
  • 2篇湖南中医药导...
  • 2篇湖南中医学院...

年份

  • 3篇2025
  • 5篇2024
  • 11篇2023
  • 11篇2022
  • 6篇2021
  • 12篇2020
  • 12篇2019
  • 15篇2018
  • 15篇2017
  • 11篇2016
  • 1篇2015
  • 10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1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炒炭炮制对干姜质量控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干姜和姜炭作为中药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悠久历史。两者均来源于姜科植物的根茎,由于干燥和炮制加工程度的不同,其中药药性、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均有所不同。本文从中国知网(CNKI)、PubMed、Web of Science和Google Scholar数据库收集了干姜炒炭前后的信息,通过系统地回顾有关姜炭的民族药理学、质量控制、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临床应用的文献,总结讨论了干姜和姜炭的区别。在化学成分分析中,我们从干姜和姜炭中共分离鉴定出56种化学成分,主要是挥发油、姜辣素和二苯庚烷;在药理作用中,姜炭主要表现出止血、抗氧化、镇痛、抗菌和抗癌等一系列生物活性;在临床应用中,干姜辛热,被认为是一种补阳药,通常用于治疗寒冷或潮湿天气引发的疾病,姜炭是一种由干姜在高温下炮制加工的产品,其辛热之性减弱,因此药效变温和,以其止血和温脾止泻作用而闻名。目前对姜炭止血的药理机制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姜炭对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影响。尽管姜炭的疗效早已得到认可,且饮片成分的变化和颜色的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仍然缺乏相对清晰的炮制机理指导下的反映炭药止血功效成分的特征性和专属性质量标准。本文综述了姜炭的质量控制、化学成分、民族药理学和药理作用机制,也为其他炭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促进其临床的安全应用。
周逸群吴萍吴萍唐宇石继连刘文龙
关键词:干姜炒炭化学成分
一种采用微生物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醛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微生物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醛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悬液光密度OD<Sub>600</Sub>值为0.15~0.25的灵芝菌种子液,接种到含有何首乌水提物的培养液中,在24~30℃的条件下,以...
林丽美林艳彭曦廖端芳夏伯侯吴萍
文献传递
三叶虫茶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部位初步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探索三叶虫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部位。方法:用8%的乙酸大鼠灌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24h后给药,连续14d,观察毛色、粪便、体质量变化情况。造模第14天,观察大鼠结肠病理组织学损伤情况,计算结肠粘膜伤指数(CMDI)。结果:模型组大鼠溃疡形成,阳性对照组和给药组大鼠的CMDI等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三叶虫茶能明显减少炎细胞浸润,对溃疡性结肠炎有明显的抵抗作用。
许光明林艳吴萍彭新君
关键词:提取物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
野生与栽培夏枯草HPLC指纹图谱研究及模式识别分析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建立野生和栽培夏枯草的HPLC指纹图谱,为夏枯草药材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8批不同产地的野生和栽培药材进行测定,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最小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其进行模式识别研究,分类并筛选其主要差异性组分。结果建立了野生与栽培夏枯草的HPLC指纹图谱,得到12个共有峰,各产地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主成分分析不能完全区分野生与栽培夏枯草,最小偏二乘法-判别分析能进行明确的区分,主要导致差异的成分有6个,其中4个为芦丁、迷迭香酸、咖啡酸和木犀草素。结论指纹图谱与模式识别方法相结合可以区分野生和栽培夏枯草,可以作为夏枯草的质量控制和评价的有效手段之一。
皮胜玲胡玉珍彭曦李亚梅林丽美夏伯候吴萍
关键词:夏枯草HPLC指纹图谱模式识别主成分分析
酒制丹参、大黄对大鼠血小板功能及抗凝血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6
2001年
目的 :探讨酒制对丹参、大黄活血祛瘀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肾上腺素 (Adr)致怒及寒冷造成大鼠血瘀模型 ,比较丹参、大黄各炮制品对血小板粘附与聚集、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凝血活酶时间 (PTT)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黄酒与白酒炙丹参及生丹参、酒炖大黄均可显著降低血小板粘附与聚集的作用 ,使PT、TT、PTT等显著延长 ;酒炙丹参和酒炖大黄均比其生品作用显著增强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酒制丹参、大黄可增强活血祛瘀作用 ,白酒制较黄酒制好。
黄政德蒋孟良易延逵曾嵘黄莺吴萍
关键词:丹参酒炙活血祛瘀药理实验
龙马方传统配伍与有效组分配伍优化促进软骨细胞增殖的研究
2025年
目的在优化龙马方传统配伍基础上,探讨其有效组分马钱子碱(Bru)和蚓激酶(LK)配伍促进软骨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制备SD大鼠空白血清及不同配比(5∶5、4∶6、3∶7、6∶4、7∶3)的龙马方(马钱子∶地龙)含药血清,通过干预大鼠原代软骨细胞,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优化传统配伍比例,并筛选出龙马方有效组分Bru与LK的最佳配伍剂量及干预时间;Edu染色及流式细胞术验证其促进细胞增殖效果;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别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各组蛋白聚糖(ACAN)的平均荧光强度,以评估软骨在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能力。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优化后的龙马方传统配伍为马钱子∶地龙(5∶5),其各浓度含药血清促进软骨细胞增殖的效果最明显。龙马方有效组分最佳配伍剂量为Bru 0.025μg·mL^(-1)+LK 5μg·mL^(-1),其干预软骨细胞48 h后,与空白组、Bru或LK单用组相比,显著促进了软骨细胞增殖,提升软骨细胞的S期比率。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Bru 0.025μg·mL^(-1)+LK 5μg·mL^(-1)配伍组的TGF-β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配伍组的ACAN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高于空白组及各单用组。结论Bru与LK作为龙马方的有效组分配伍,能够显著促进软骨细胞增殖,维持软骨细胞表型,并增强其合成与分泌蛋白聚糖的能力。本研究优化了龙马方传统配伍比例,发现其组分配伍在治疗效果上优于原龙马方,且查明了减毒增效的组分配伍剂量,成分明晰,作用环节清楚,为进一步预防和治疗软骨相关疾病提供了策略。
裴梓含张琪瑶蒋堃周功瑾王卓扬曹寅生吴萍
关键词:组分配伍软骨细胞增殖
基于壳聚糖载体的蛋白质药物纳米颗粒制备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采用基于壳聚糖(CS)与聚阴离子(多聚磷酸纳)间静电作用的离子凝胶化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在室温下制备了包载蛋白质的亲水性壳聚糖纳米颗粒.对BSA-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形成条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pH值为5.0,CS与TPP的质量比为4,壳聚糖分子量为40 kDa的最优化的条件下可制备粒径小于100 nm的BSA-壳聚糖纳米颗粒,对BSA的包封率达到50%以上.并将该体系初步应用于蛋白类药物丙种球蛋白-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制备研究,这种壳聚糖纳米颗粒对丙种球蛋白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吴萍何晓晓王柯敏谭蔚泓郑明彬彭姣凤
关键词:药物载体壳聚糖丙种球蛋白
半夏历代炮制方法考证被引量:20
2019年
通过查阅古今本草、文献及相关法典,对半夏的历代炮制方法进行探讨。半夏炮制方法经历了多样化的历史时期,自《黄帝内经》出现治半夏后相继出现净制、切制、熬制、姜制、煮制、药汁制、火炮、焙制、麸制、浆制、半夏曲、灰制、醋制、矾制、米制、炙制、炒制、生用、泔制、油制、酒制、面制、煨制、制炭、胆汁制、盐制等一系列不同的炮制方法和要求。其中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沿用至今并被广泛使用,但不同时期半夏炮制品的炮制方法、辅料种类及用量等有较大差异,其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
李瑞付艳阳吴萍贺福元周逸群石继连
关键词: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历史沿革
何首乌历代炮制方法考证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考证何首乌的历代炮制方法。方法通过查阅古今本草、文献及相关法典,对何首乌的历代炮制方法进行探讨。结果自《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出现黑豆制何首乌,之后相继出现净制、切制、酒制,醋制,九蒸九曝,水煮,泔制,泔、麸炒,火炮,药汁制,泔、黑豆蒸,乳制等一系列不同的炮制方法和要求。其中黑豆制何首乌沿用至今并广泛使用。结论何首乌净制是否去皮,切制用具是否对何首乌有影响,传统"九蒸九晒"何首乌等炮制工艺与质量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
杨磊张志国周逸群刘梦娇李瑞黄雍张琴吴萍
关键词:何首乌净制切制
马钱子本草再考证及其功效和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前期调研发现,马钱子的本草记载较为混乱,有诸多与木鳖子相混淆之处,且各学者对马钱子本草考证的见解不尽相同。马钱子自明代始入本草,历代本草多以“番木鳖”为正名,常有与“木鳖”(木鳖子)混用的记载;马钱子历来多为进口药,现我国云南有马钱藤,经测定种子含番木鳖碱,可以代替进口马钱子;本草古籍记载其入药部位为干燥成熟种子,多为冬季采收,采后晒干;临床马钱子多炮制后可入药,古今炮制方法多样,现代主要以砂烫为主。此外,马钱子功效诸多,民间中医、道医及走方医擅用其治疗疑难险证,但尚未见系统归纳。本文以历代本草为基础,对马钱子的名称、基原、性味归经及炮制减毒方法进行再考证,厘清古今关系,并收集含马钱子的著名方剂及中成药处方,对其主要功效进行归纳分类,统计其配伍及临床应用情况并进行追踪溯源和前景展望,以期为马钱子的深度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田家璇谢义松李金颖裴梓含蒋堃赵津钰吴萍
关键词:马钱子本草考证基原炮制减毒功效主治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