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窦剑

作品数:85 被引量:258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中国肝炎防治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7篇肝移植
  • 21篇术后
  • 12篇手术
  • 10篇移植术
  • 9篇切除
  • 8篇预后
  • 8篇细胞
  • 8篇静脉
  • 7篇胰腺
  • 7篇切除术
  • 6篇胆管
  • 6篇围手术
  • 6篇围手术期
  • 6篇腺癌
  • 5篇血管
  • 5篇原位
  • 5篇原位肝移植
  • 5篇门静脉
  • 5篇门静脉高压
  • 5篇门静脉高压症

机构

  • 79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复旦大学附属...
  • 3篇河北省人民医...
  • 2篇武警总医院
  • 2篇邢台市人民医...
  • 2篇哈励逊国际和...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作者

  • 81篇窦剑
  • 42篇曹经琳
  • 32篇高庆军
  • 31篇曾强
  • 29篇赵鑫
  • 26篇王洋
  • 21篇任贵军
  • 15篇邸恩昌
  • 5篇刘文鹏
  • 5篇滕亮
  • 4篇史艳敏
  • 4篇王淼
  • 4篇李乐天
  • 4篇曹经林
  • 4篇刘保旺
  • 3篇梁保丽
  • 3篇苑晓烨
  • 3篇吴文娟
  • 3篇丁俊琴
  • 3篇李海涛

传媒

  • 13篇河北医药
  • 12篇器官移植
  • 5篇临床荟萃
  • 5篇中华器官移植...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实用器官移植...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天津医药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河北中西医结...
  • 2篇中国现代普通...
  • 2篇2012中国...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3
  • 5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射频消融联合奥曲肽治疗邻近大血管肝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RFA)联合奥曲肽治疗邻近大血管肝癌的疗效。方法收集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肝胆外科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50例患者57个邻近大血管(距门静脉或肝静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1.5cm)的肝癌病灶(条件:单个癌灶≤5.0cm,或多个癌灶≤3个、最大癌灶直径≤3.0cm,肝功能Child-PughA级或B级,无肝外转移,病灶部位不能手术切除或患者不愿意手术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行RFA联合奥曲肽治疗;对照组25例,行常规单纯RFA治疗。从肿瘤消融范围、灭活率、局部复发率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结果治疗组1个月灭活率为96.43%(27/28),对照组为89.66%(26/29);治疗组6个月局部复发率为10.71%(3/28),对照组为37.93%(11/29)。两组1个月灭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局部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灭活率与样本量较小有关,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泵入奥曲肽下RFA治疗邻近大血管肝癌可有效减少热量损失,使肿瘤消融更彻底,明显降低了残癌率及局部复发率。
张宪峰李恒力窦剑邢宏利李新国闫广智鲍鸿斌
关键词:肝肿瘤导管消融术奥曲肽
腹腔双套管引流在肝脏手术后的应用体会
2005年
曹经琳高庆军窦剑赵鑫
关键词:腹腔肝脏手术术后冲洗引流双套管引流
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胆道术后动脉出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在胆道术后胆道出血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3月至2009年8月16例胆道手术后动脉出血的临床资料,先行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改用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并采用明胶海绵和钢圈对出血动脉进行栓塞治疗。结果该组病例中1例死亡,15例采用选择性动脉栓塞,随访8个月~3年无再次出血。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胆道手术后动脉出血具有安全、微创、止血准确、并发症少的优点。
李海涛解皓窦剑吴文娟柴斌
关键词:胆道出血选择性血管造影栓塞
Ⅰ~Ⅱ期胰腺导管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早期胰腺导管腺癌(PDAC)根治术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的75例早期胰腺导管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资料和预后。依据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期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结果75例早期PDAC患者中死亡63例,存活9例,失随访3例,总体生存时间为1.8~171.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1.53±2.77)个月。1、2、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3.3%、46.7%、33.3%和18.7%。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手术切缘与预后相关。Kaplan-Meier显示PDAC肿瘤最大径≤2 cm者较>2 cm者术后生存中位时间长,高-中分化者较低分化者术后生存中位时间长,手术切缘阴性者较切缘阳性者术后生存中位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P=0.038,HR=2.125,95%CI:1.043~4.330)、肿瘤分级(P=0.041,HR=1.371,95%CI:1.014~1.854)、手术切缘(P=0.018,HR=2.107,95%CI:1.138~3.901)是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DAC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切缘可能影响患者预后,可为早期胰腺导管腺癌提供诊断依据。
曹经琳窦剑高庆军赵鑫崔自强姜翀弋王巍
关键词:胰腺导管腺癌术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亲体肝移植术后早期胆漏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亲体肝移植术后胆漏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例亲体肝移植术后发生胆漏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漏,均经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愈。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亲体肝移植术后胆漏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其远期结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任贵军王洋曾强赵鑫史艳敏曹经琳高庆军窦剑
关键词:亲体肝移植胆漏置管引流
老年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处理12例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年龄≥60岁的老年肝移植受者术前和术后的评估、治疗特点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2002年6月至2012年3月间单中心共进行肝移植110例,其中年龄≥60岁者12例(占10.9%),为老年组,以年龄〈60岁的受者98例为对照组,统计两组肝移植受者术前状况和术后恢复情况,并比较两组肝移植术中情况和术后免疫抑制剂应用情况。结果老年组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为(16.4±5.7)分,对照组为(24.1±10.2)分(P〈0.05)。对照组术前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肾功能异常发生率均高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拔除气管插管时间为术后12-72h,出现肺部感染3例;对照组拔除气管插管时间为术后6~48h,出现肺部感染8例。老年组减少了皮质激素用量,延迟并个体化应用免疫抑制剂。老年组12例术后均未发生排斥反应,对照组出现急性排斥反应5例,治疗后均逆转。老年组中,1例于术后1个月因肺部曲霉感染死亡,1例于术后16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其他10例随访期间健康存活;对照组中,围手术期肺部曲霉感染死亡3例,术后死于肝癌复发23例,肝功能衰竭4例,胆道并发症3例,其他原因2例,余63例随访期间健康存活。随访期间,老年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过严格筛选和术前仔细准备,老年肝移植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老年受者术后感染发生率高,并容易出现心脑血管意外,应予以注意。
任贵军滕亮曹经琳赵鑫王洋曾强高庆军窦剑
关键词:肝移植预后
胆囊切除术式的选择(介绍腹部小切口术式改进)
1998年
胆囊切除术自1882年Carl Langenbuch创建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最初采用T形切口,经不断改进至目前已有七种之多。目前常用的胆囊切除术式有三种:(1)传统胆囊切除术,可采用斜切口或直切口,长15~30cm;(2)经腹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可斜切口或横切口,长5~8cm;(3)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根据局部病变情况,对腹腔内具体操作分为颈底胆囊切除术,底颈胆囊切除术、胆囊大部切除术、浆膜下胆囊切除术、胆囊粘膜剔除术等。传统胆囊切除术的优点在于暴露充分良好,对任何特殊情况皆便于处理。对经验不足的年轻医生解剖关系易辨认,操作方便。但此种术式切口大、创伤大、并发症多、身体恢复慢。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需特殊昂贵的设备,指征局限,要选择容易的胆囊切除,要培养一组特殊的专业人员,并发症也多,病人的经济负担大,只能在少数单位少数人进行。而胆囊切除术是很普遍实行的手术,应被广大医生熟练地掌握。因此,近5年来我们探索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技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国内外皆有报道,其手术时间短、痛苦少、住院时间短。
窦剑李乐天肖燕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术式小切口
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脏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前后的肝脏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7例手术前后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内径、最高流速、最低流速、平均流速和流量,应用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在监护仪上读取开腹后、脾动脉结扎后、切脾后、断流后的自由门静脉压。结果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肝动脉直径较小、流速较慢、流量较小,门静脉直径较大、流速较快(P<0.05);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肝动脉直径增大、流速加快、流量增加,门静脉直径减小、流量减少(P<0.05);且术后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肝动脉直径仍较小,但肝动脉流速较快、流量较大,门静脉直径较小、流速较快(P<0.05),而门静脉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切除可使自由门静脉压大幅下降,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使自由门静脉压小幅回升,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最终效果是使门静脉压下降。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方案。
刘文鹏王倬曾强任贵军王洋窦剑
关键词:脾切除术肝循环
尼曼匹克病肝移植术后成功妊娠分娩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总结尼曼匹克病肝移植患者术后妊娠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尼曼匹克病B型患者接受肝移植后成功妊娠分娩的临床资料。结果该例患者于2011年7月8日行肝移植术,同时行脾动脉结扎,手术及术后恢复顺利,术后常规抗排斥治疗,后逐渐改为单用他克莫司,剂量2.5 mg/d,血药浓度维持在2 ng/m L。2015年9月该患者成功妊娠,于2016年6月2日行剖宫产分娩一男婴。分娩后短期内少量母乳喂养,产妇及新生儿随访至投稿日,母亲正常,婴儿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尼曼匹克病患者肝移植术后妊娠分娩可取得良好结局。
郝庆春曾强刘保旺滕亮窦剑
关键词:肝移植妊娠他克莫司血药浓度致畸作用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外周血Th17细胞的变化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研究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在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脏切除术前后外周血中的变化,以阐明Th17细胞在脾脏切除术前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中所起的作用及对肝脏炎症变化的影响。
曾强刘文鹏曹经琳任贵军赵鑫王洋窦剑
关键词:TH17细胞门静脉高压症外周血脾切除术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脏切除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