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 作品数:20 被引量:21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临沂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2002年 董孝芳 赵燕关键词:糖尿病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健康教育 护理 体外扩增脐血巨核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2006年 目的:研究脐血巨核细胞的体外扩增及扩增后脐血巨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为脐血巨核细胞的扩增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6份足月妊娠健康新生儿的脐带血,免疫磁珠法分离出其中的CD34+细胞。采用细胞因子组合(1)(TPO加SCF加IL-3加IL-6)、细胞因子组合(2)(TPO加SCF)2种细胞因子组合.将富集的脐血CD34+接种于无血清无基质细胞的悬浮培养体系中,分别在3、7、10、14 d收集扩增产物。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核细胞的表型和黏附分子的表达;血浆块法检测巨核细胞集落(CFU-MK)的形成;对巨核细胞进行DNA含量检测以评价巨核细胞的成熟程度。结果: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和培养时间扩增后,巨核细胞的数量和生物学特性不同。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巨核细胞(CD41+)的数量逐渐增加,但培养至14 d时增势减缓。因子组合(1)各时间段的扩增能力(分别扩增5.2、40.7、121.2、149.7倍)均比因子组合(2)(分别扩增3.8、27.4、85.9、106.5倍)强(P<0.05),但因子组合(2)的扩增能力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巨核祖细胞(CD34+/CD41+)的数量在7 d时最多,这也被CFU-MK所证实。DNA含量检测发现.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多倍体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增加。扩增后巨核细胞黏附分子CD49d和CD11a的表达维持在高水平,而CD54降低(P<0.05)。结论:通过对扩增后巨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有助于寻找有效、简便、易于植入受者体内的扩增方法。 鞠秀丽 时庆 黄志伟 侯怀水 赵燕 沈柏均关键词:巨核细胞 脐血 扩增 细胞因子 封闭式管理在肝胆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体会 2007年 目的:探讨封闭式管理在肝胆外科监护病房实施的效果。方法:针对肝胆外科监护病房患者的特点,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封闭式管理知识的培训,制定肝胆外科患者封闭式管理的护理措施,应用量表对实施封闭式管理护理措施前后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肝胆外科监护病房实施封闭式管理前后,两组患者在监护期间的术后生理不适、治疗配合程度、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肝胆外科监护病房应通过对护士进行封闭式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其监护技术,满足术后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以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赵燕 董孝芳关键词:重症监护 封闭式管理 护理服务 外源性药物扳机可改善卵巢功能减退患者自然周期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助孕的结局: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及Logistic回归分析 2025年 目的评估使用外源性药物(hCG/GnRHa)扳机对卵巢储备减退患者自然周期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NC-IVF/ICSI)助孕生殖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4年1月两家生殖中心的1118个NC-IVF/ICSI周期。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扳机日促黄体生成素(LH)阈值。评估指标包括获卵率、2PN受精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CPR)及活产率。结果经PSM和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外源性扳机组在所有结局指标(获卵率、2PN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鲜胚周期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上均优于内源性LH组(P<0.05)。年龄分层分析显示,对于全年龄段患者,外源性扳机策略提高了可利用胚胎率及优质胚胎率(P<0.001);在35~39岁亚组中,扳机组患者在获卵率、优质胚胎率、CPR及活产率方面均展现出优势(P<0.05),其中活产率的提升尤为明显(OR=6.25,95%CI:1.34~29.23)。ROC分析确立了决策日LH阈值19.055 mIU/mL(AUC=0.945,特异度=93.3%),该阈值可用于指导临床路径的精准分层。结论在卵巢储备减退患者的NC-IVF/ICSI助孕中,采用外源性扳机可全面优化生殖结局,尤其使35~39岁患者获得显著活产获益。依据LH阈值(19.055 mIU/mL)的个体化决策能有效提升胚胎潜能和活产率。 常馨月 姚宁宁 赵燕 王银凤 王岸聪 王岸聪 张静关键词:胚胎质量 前臂制动架的制作与应用 2011年 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术后一般使用绷带吊起手腕或用枕头将前臂抬高制动,以利于静脉回流,伤口恢复,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绷带和枕头不利于前臂抬高固定,为解决上述问题,我科制作了一种前臂制动架,自2009年3月使用以来,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制作与使用1.1制作前臂制动架由前臂托板、可调式底座。 董孝芳 王文君 赵燕关键词:桡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脐血巨核细胞体外扩增及其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扩增后脐血巨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为脐血巨核细胞的扩增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足月妊娠健康新生儿的脐带血,免疫磁珠法分离出其中的 CD_(34)^+细胞。采用血小板生长因子(thrombopoietin,TPO)+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白细胞介素3(interleukin-3,IL-3)+IL-6和 TPO+SCF 两种细胞因子组合,将富集的脐血 CD_(34)^+接种于无血清无基质细胞的悬浮培养体系中,分别在3、7、10、14 d 收集扩增产物。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核细胞的表型;血浆块法检测巨核细胞集落(colony forming unit-megakaryocyte,CFU-MK)的形成;对巨核细胞进行 DNA 含量检测以评价其成熟程度;血小板体外活化实验及 SCID 小鼠体内移植实验评价扩增后巨核细胞的功能。结果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和培养时间扩增后,巨核细胞的数量和生物学特性不同。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巨核细胞(CD_(41)^+)的数量逐渐增加,但培养至14 d 时增势减缓。因子组合TPO+SCF+IL-3+IL-6各时间段的扩增能力(分别扩增5.2、40.7、121.2、149.7倍)均比因子组合TPO+SCF(分别扩增3.8、27.4、85.9、106.5倍)强,但因子组合 TPO+SCF 的扩增能力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巨核祖细胞(CD_(34)^+CD_(41)^+)的数量在第7天时最多(分别增加43.4和36.2倍),这也被 CFU-Mk 所证实。DNA 含量检测发现,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多倍体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增加。体外血小板活化实验证实,扩增的巨核细胞在体外可产生血小板,有正常巨核细胞功能。移植后两组小鼠的骨髓中均检测到人 CD_(45)^+和 CD_(41)^+细胞。小鼠外周血中人血小板在移植后3 d 就可测到,5 d 就可达到高水平(分别为20.7%和17.9%),维持20 d 以后才逐渐下降。结论通过对扩增后巨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有助于寻找有效、简便、易于植入受者体内的扩增方法。体外扩增的脐血巨核细胞可植入骨髓并产生功能正常的血小� 鞠秀丽 时庆 黄志伟 侯怀水 孙念政 赵燕 沈柏均关键词:胎血 巨核细胞 细胞因子类 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 2007年 赵燕 董孝芳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肝移植患者 临床护理 原位肝移植手术 病情变化 同种异体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AL L )患儿初治时和完全缓解 ( CR)后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及其功能 ,寻找更好的控制儿童白血病的方法。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在流式细胞仪上测定了 18例 B淋巴细胞系 AL L 儿童初治时、CR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MNC) CD3、CD4、CD8以及 IL-2受体 ( CD2 5 )含量及其 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 γ-干扰素 ( 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水平。结果 初治时患儿 CD4/ CD8为 ( 1.10± 0 .79) ,较健康儿童 [( 2 .74± 1.2 1) ]明显降低 ( P<0 .0 1) ;CD4、CD8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 ( IFN-γ和 TNF-α水平 )均低于正常儿童 ( P<0 .0 5)。 CR后 ,CD4/ CD8为 ( 2 .54± 1.3 9) ,比初治时明显提高 ( P<0 .0 5) ,CD4、CD8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增强 ,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各项数值仍低。初治患儿 CD4T淋巴细胞中 CD2 5 细胞数量为 ( 0 .76± 0 .56) ,明显低于 CR患儿 [( 2 0 .4± 5.1) ]和对照组 [( 16.3± 6.3 ) ] ,P均 <0 .0 1。结论 免疫损害在白血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与儿童白血病的预后关系密切 ; 鞠秀丽 赵燕 刘继玲 段春红关键词:白血病 免疫功能 细胞因子 淋巴细胞 小儿白血病化疗期间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经验教训 2006年 赵燕 刘心洁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小儿白血病 化疗期间 化疗副作用 白血病复发 骨髓抑制 回盲肠重建膀胱术的手术配合 2002年 回盲肠重建膀胱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手术方法。其目的是术后寻找一种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1989~2000年,我院为6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实施了回盲肠膀胱重建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55~70岁。均为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尿频、尿急、尿失禁。手术方法: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回盲肠代膀胱尿流改道术。先行全膀胱切除术,再移植带血管蒂回盲肠阑尾,即末段回肠15cm(距离回盲瓣10~12cm)。 赵丽辉 赵燕 李莉关键词:手术配合 带血管蒂 阑尾残端 碘伏消毒 手术薄膜 全文增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