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玉海

作品数:20 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企业
  • 5篇贸易理论
  • 5篇国际贸易
  • 4篇演进
  • 4篇交易
  • 4篇国际贸易理论
  • 3篇新制度经济
  • 3篇新制度经济学
  • 3篇制度经济
  • 3篇制度经济学
  • 3篇理论演进
  • 3篇经济学
  • 3篇交易费
  • 3篇交易费用
  • 2篇企业竞争力
  • 2篇经济演变
  • 2篇经济增长
  • 2篇竞争力
  • 2篇竞争优势
  • 2篇交易成本

机构

  • 17篇青岛大学
  • 3篇南开大学
  • 2篇天津商学院

作者

  • 20篇王玉海
  • 2篇张生玲
  • 1篇张存刚
  • 1篇高育红
  • 1篇白玲
  • 1篇王培政
  • 1篇孔祥军

传媒

  • 9篇东方论坛—青...
  • 2篇中国流通经济
  • 2篇天津商学院学...
  • 1篇世界经济研究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国际经贸探索
  • 1篇兰州商学院学...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制度经济学研...
  • 1篇政治经济学评...

年份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幅降低关税的影响和对策被引量:1
1997年
大幅降低关税的影响和对策●王玉海张存刚1996年4月1日,我国关税改革措施正式实施。总计4964个税目的商品的关税税率下降30%的幅度,进口商品的平均税率由35.9%下降至23%。同时宣布自1995年12月31日起,取消176个税目的进口控制措施。这...
王玉海张存刚
关键词:关税对外贸易
从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看报酬递增问题
2003年
经济增长理论的持续演变 ,表明了人们对经济增长内在动因的不懈追求 ,也说明传统主流经济理论对报酬递增问题的无能为力。透过这一演变进程 ,我们发现经济增长依赖于报酬递增。循此概括出报酬递增所依存的主要方式 :技术进步、以企业为载体的规模经济、市场交易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间的联系效应、制度创新等等。更进一步 ,我们分析认为报酬递增尽管呈现在不同的层面 ,其实质却是统一于人与人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 ,可以说是人与人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侧面 。
王玉海
关键词:经济增长报酬递增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演进及其逻辑起点被引量:8
2006年
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拓展领地的阶段和整固领地的阶段。拓展主要体现为从企业组织上打开缺口后,向契约、产权、法与经济学、公共产品、公共选择、制度演变等领域扩展的过程,其理论源于科斯对“企业性质”的探讨;整固则体现为对理论的梳理综合,是以恰当的方法将其形式化,使新制度经济学成为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的理论过程,其逻辑起点在于对“契约”的分析。新制度经济学发展到今天,亟须进行这样的综合工作。
王玉海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演进逻辑起点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演进及其应用价值被引量:16
2004年
诺斯所致力研究的是如何获得经济长期持续的增长 ,这关键不是资源配置的效率 ,而是适应性效率 ,为此制度就要相对于市场竞争相对价格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在制度变迁过程中 ,路径依赖自我强化的机制既会造成增长和改善 ,又会导致停滞和锁定 ,问题是累积报酬递增的增长不会自然实现抵消和补偿均衡 ,这样作为利益结构调整的制度变革就必须面对利益得失的补偿问题 。
王玉海
关键词:制度变迁理论
知识经济的市场基础及相关问题
1999年
孔祥军王玉海
关键词:知识经济综合国力竞争金融优势霸主地位
诺斯“适应性效率”概念的内涵及其对我国制度转型的启示——兼议我国过渡性制度安排依次替代过程中的动态适应性问题被引量:15
2005年
"适应性效率",是诺斯在他理论研究的后期,在探究长期经济增长的绩效时,为了反映与时间进程中的经济变化相适应的制度变迁效率,所提出的重要概念。他发现影响经济绩效的,远不是在既定的先验组织存在前提下的要素投入产出问题,而首先是比较选择恰当的组织结构形式。与配置性效率只考察静态的短期的经济绩效不同,"适应性效率"考察的是长期经济绩效的制度结构如何适应经济的变动而调整的问题。以此观之,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性增长,其实是一个经济优势间的有效转换问题,既包括不同经济优势间的协调综合,也包括各种优势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有效转换。前者是配置效率问题,借助的是市场机制的作用;后者是制度的"适应性效率"问题,借助的是制度变革的作用。市场机制或许只能解决资源的有效配置,却不能解决经济优势的有效有序的转换问题。"适应性"是在过渡过程中进行的,因而探索恰当的过渡性制度安排就显得很有意义。
王玉海
折衷的理论 综合的战略——评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说被引量:5
2003年
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说”是对以往贸易理论整合统一的一种努力 ,但由于他缺乏对“外部经济效应”的分析 ,因而并没有揭示出贸易促进一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 ,因此这在理论上是一种折衷 。
王玉海
国际贸易理论演变中的企业被引量:3
2001年
企业主体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在传统理论中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是由于国际贸易考察的出发点是“国家”,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新古典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没有给企业留下应有的位置。结果便是贸易理论诠释现实国际贸易的能力式微 ,从而形成种种不满正统贸易理论的暗流。这预示着将继往贸易理论重新整合统一是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方向和必须。而这一整合的努力是通过转移关注的视角——即从关注资源配置转向经济组织——而完成的。本文正是从这一视角转向出发 ,考察企业在国际贸易理论演变中地位的升迁变化 ,把国际贸易理论分成传统、折衷、现代三个阶段 ,目的是想指出企业的重要性 ,同时也想提醒人们国际贸易中企业的主体地位是不可缺失的 ,不能以“国家”主体替代“企业”主体。
王玉海马桂香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分工传统贸易理论制度创新理论
跨世纪世界经济演变的趋势及其不确定的变数被引量:1
2002年
归纳出世界经济的体系、演变的逻辑、既成的格局及其发展的动力四个趋势 ,并就每一趋势下的特点表现进行了剖析 ,最后得出结论 :世界经济仍将在市场经济的体系下和发达国家“跨国思想”的逻辑下演变 ,将在区域集团化的基础上形成多极化的的格局 ,其中市场的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但需要指出几个不确定的变数 :虚拟经济对实物经济的背离倾向 ;跨国公司对母国的背离倾向 ;区域集团化对经济一体化的背离倾向以及全球化中的贫富分化倾向。由于这些变数的存在 ,世界经济在新世纪初年或许正在进行着“路径选择”。
白玲王玉海张生玲
关键词:经济体系贸易自由化虚拟经济贫富分化
诺斯"适应性效率"概念的内涵及其启示被引量:26
2005年
与配置性效率只考察静态的短期的经济绩效不同,"适应性效率"考察的是长期经济绩效的制度结构如何适应经济的变动而调整的问题,反映的是与时间进程中的经济变化相适应的制度变迁效率。以此观之,中国改革的特点是在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之间贯彻了适应性效率,制度变革目的不在于是否建成了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而是以促进经济增长为中心;而俄罗斯则寄期望于由市场机制所带来的帕累托效率式经济增长,因而一开始就全面一次性地引入市场要素。这说明帕累托效率在转型经济中并不能自然发挥作用,而制度"适应性效率"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王玉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