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 作品数:16 被引量:16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扎龙保护区丹顶鹤生境的保护成效及营巢生境适宜性分析
- 为了分析扎龙保护区针对主要保护对象丹顶鹤的生境保护成效,本文对扎龙保护区历年来的土地类型面积变化动态、主要环境气候因子变化动态、生态补水后湿地面积及鸟类群落多样性变化、功能区科学规划对丹顶鹤保护的促进、丹顶鹤营巢生境适宜...
- 邹红菲吴庆明冯晓东王磊
- 扎龙保护区白枕鹤孵化期食性与营养偏好被引量:3
- 2017年
- 为了了解孵化期白枕鹤的食物组成及营养选择,2011年3~5月使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对扎龙保护区白枕鹤孵化期的食物组成与营养偏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扎龙保护区白枕鹤孵化期的食物组成为21科43种植物,禾本科、莎草科、泽泻科占绝对优势(62.77%),其中玉蜀黍、芦苇、糙叶薹草、慈姑、水葱是大宗食物(44.00%);(2)不同植物性食物的营养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但均存在粗纤维含量相对最高、粗脂肪含量相对最低的现象(玉蜀黍除外);(3)白枕鹤营养选择显著不同,其选择性与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粗纤维含量呈不显著的负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孵化期白枕鹤取食的植物组成受植物营养成分影响,偏好取食粗蛋白含量高、粗脂肪含量高的植物,轻微排斥粗纤维含量高的植物。
- 邹红菲李全亮吴庆明伍一宁高晓冬王磊朱瑞萍
- 关键词:食性分析白枕鹤孵化期扎龙保护区
- 扎龙自然保护区游客对植物景观的需求及满意度调查被引量:2
- 2013年
- 植物景观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中有重要作用。通过扎龙自然保护区游客对植物景观的需求及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游客对湿地的环境教育有较高需求;(2)游客对植物景观的满意度与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及来源省份相关。基于游客对植物的感知、意愿和需求,对植物景观设计提出了建议:运用丰富的乡土植物合理设计观鹤区植物景观,使植物造景与鹤类展示相结合,改善观赏和摄影效果,适当进行遮阴空间营造,加强环境教育,提高游客的总体满意度。
- 朱瑞萍杨志宏王磊郝萌邹红菲
- 关键词:扎龙自然保护区植物景观游客满意度
- 内蒙古图牧吉白鹤秋季觅食生境选择研究
- 从研究白鹤的觅食生境着手,对内蒙古图牧吉自然保护区秋季白鹤进行了初步调查。通过定点观察法、GPS定位法、样方法和因子测定法对内蒙古扎赉特旗图牧吉国家级白然保护区白鹤的秋季觅食地生境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利用SPSS11.5对...
- 李玉春李晓民王磊邹红菲
- 关键词:白鹤生境选择
- 胡枝子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被引量:10
- 2012年
- 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Na2CO3、NaHCO3及盐碱混合(n(Na2CO3)∶n(NaHCO3)=1∶1)溶液对胡枝子幼苗进行胁迫处理,比较分析盐碱胁迫对胡枝子幼苗的生长及其叶片质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糖的影响,初步探讨胡枝子的抗盐碱能力。结果显示:在3种盐碱胁迫下,胡枝子叶片电导率、脯氨酸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均随胁迫强度的增加、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低、中浓度胁迫对植株造成的伤害相对较弱,高浓度胁迫下胡枝子表现出较严重的盐害症状,生理指标的分析结果与实际生长状态基本一致。到胁迫后期第55天时,Na2CO3浓度为150 mmol.L-1、NaHCO3浓度为150 mmol.L-1、Na2CO3和NaHCO3的混合溶液浓度为150 mmol.L-1处理下电导率分别达到对照的2.24、1.84、1.72倍,脯氨酸质量分数分别为对照的7.32、5.76、5.37倍,可溶性糖质量分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67.37%、56.65%、52.50%。脯氨酸、可溶性糖的增加都可以看作是植物适应盐渍环境及增加自身抗盐能力的表现,说明胡枝子对碳酸盐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3种胁迫对胡枝子的伤害程度不同,Na2CO3造成的伤害最大,NaHCO3次之,混合盐碱对胡枝子造成的伤害程度最弱。
- 薛菲王竞红王磊
- 关键词:盐碱胁迫生理响应
- 红花尔基保护区黑琴鸡(Lyrurus tetrix)生境选择与食性分析
- 探讨黑琴鸡对环境变化所采取的行为方式,2006年至2008年,在内蒙古红花尔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黑琴鸡的栖息生境选择和食性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在红花尔基,黑琴鸡主要选择乔木高度较低、植被密度较小、植被覆盖程度...
- 王磊周宏力李玉春吴庆明邹红菲
- 关键词:黑琴鸡生境选择食性分析生态保护
- 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狍对冬季卧息地的选择被引量:1
- 2010年
- 2009年1—3月,对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狍冬季卧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并与1999年对该保护区狍冬季卧息地选择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以期了解经过10a的保护,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狍冬季对卧息地选择是否存在差异。与1999年在此保护区的研究结果相比,2009年冬季狍的卧息地主要为农田、隐蔽程度较低、距离水源较远、雪较浅、距离人为干扰较近、卧息地较短、窄和浅。1999年狍冬季卧息地的Fisher线性逐步判别函数F(1999)=4.063×雪深+0.644×卧息地宽+2.026×卧息地深-125.585,2009年狍冬季卧息地的Fisher线性逐步判别函数F(2009)=1.144×雪深+0.354×卧息地宽+0.294×卧息地深-14.218。逐步判别分析表明,影响冬季狍卧息地选择的因子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雪深、卧息地宽和卧息地深,判别正确率为97.67%。
- 滕丽微刘知奇马建章孙云龙王磊
- 关键词:三江自然保护区
- 红花尔基保护区黑琴鸡越冬初期生境选择被引量:1
- 2010年
- 为了探讨黑琴鸡越冬初期的生境选择策略,2006—2009年的10月中旬,利用样方法、因子测定法、卡方检验等方法对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黑琴鸡越冬初期的生境选择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越冬初期,黑琴鸡觅食、栖息的生境具有以下特征:对草地—樟子松林和较开阔的草地选择性较高(75.4%),海拔较低(多为700~800 m),坡度在20°以下的中下坡位,而距离村镇的距离比较远,多在8~12 km,距公路的距离多大于2 km,而距林缘的距离则多选择在40 m以内。
- 周宏力王磊李玉春
- 关键词:黑琴鸡生境选择卡方检验
- 红花尔基自然保护区黑琴鸡越冬末期生境选择被引量:4
- 2011年
- 2006—2009年的3月中上旬,利用样方法、因子测定法、卡方检验等方法对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黑琴鸡越冬末期的生境选择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越冬末期,红花尔基保护区黑琴鸡栖息生境包括食物和隐蔽2个要素;栖息生境选择分为2个层次(大生境层次和小生境层次)和2个过程(栖息生境类型选择和栖息区域选择);栖息生境类型选择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以樟子松林或樟子松混交林为主(80.3%);栖息区域选择通过地形因子和人为干扰因子来实现,倾向于选择低海拔(800~900m)、低坡度(<20°)、中下坡位、远离村镇(>12km)和公路(1~2km)及林缘(>600m)的区域。
- 周宏力王磊李玉春
- 关键词:黑琴鸡生境选择
- 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狍冬季对微生境的选择被引量:7
- 2010年
- 2008年11—12月份,在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法对狍的冬季微生境选择做了研究。一共测定了76个利用样方以及81个对照样方的20种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凉水自然保护区狍冬季偏好选择位于针阔混交林、最近乔木距离<3m、最近乔木高度在10m之内、最近乔木郁闭度>60%、最近灌木距离<0.5m、最近灌木基径在0.4~1.0cm,针叶树百分比在1%~25%,乔木密度<0.14株/m2,灌木密度>0.10丛/m2,1m以下植被覆盖度>1%,2.5m以下植被覆盖度>4%,坡度1°~3°、雪深<17cm,海拔340~370m,人为干扰距离>1000m的生境。主成分分析显示前7个主成分的特征值都大于1,且累积的贡献率达到87.522%,说明这7个成分基本上包括了狍微生境的信息,其中最近乔木胸径、最近灌木基径、1m以下植被覆盖度对第一主成分的贡献较大;最近乔木胸径、坡度对第二主成分的贡献较大;最近灌木高度、针叶树百分比对第三主成分的贡献较大。
- 滕丽微王磊马建章孙云龙刘知奇
-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