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
- 作品数:27 被引量:206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陕西关中地区不同跨度日光温室光温环境分析被引量:26
- 2013年
- 【目的】针对目前陕西关中地区日光温室跨度结构不规范的现状,开展温室合理跨度筛选研究。【方法】以陕西关中地区普遍使用的跨度分别为8,9和10m的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以该地区的主栽番茄品种"金鹏1号"为观测作物,从环境数据和植株生长2方面分析不同跨度结构温室的光、温性能。【结果】3个不同跨度的温室中,10m和9m跨度温室的平均温度分别比8m跨度温室高2.5和1.5℃,平均光照强度分别比8m跨度温室高2.18和2.01klx,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分别比8m跨度温室低0.7%和3.3%。10m跨度温室的采光性能和温度条件较好,室内番茄的产量较高,而9m跨度温室的空气相对湿度较低,保温性能较好,室内番茄的果实品质较好,产量也较高。【结论】综合评价认为,9m跨度温室更适合在陕西关中地区的番茄种植中优先推广应用。
- 刘彦辰邹志荣胡晓辉卞中华王玉
- 关键词:日光温室温室结构光温环境
-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研究被引量:21
- 2009年
-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燕沟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流域内2006年不同类型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设计条件下,不同层次的土壤水分变幅较大,坝地、梯田和坡地各层土壤含水量变化与降雨量的季节性变化呈现出较一致的趋势,而苹果地除0—100 cm外,100—200 cm随着降雨量的季节性变化出现较大波动;不同类型土地的土壤含水量变化程度不同,同一类型土地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也有差异,10 cm处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最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变异系数逐渐递减。根据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分析,将不同类型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划分为速变层、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4个层次;并建立了不同类型土地各层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回归方程。
- 岳宏昌王玉李缠云王伟王栓全
-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分
- 饱和流运移土壤溶质剖面分布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利用土柱切割法获得了饱和流运移土柱在不同运移时间的土壤溶质 (NH+4 )剖面分布曲线 ,并提出溶质运移初始穿透时间 (T初 )和完全穿透时间 (T末 )等概念以描述运移特征。在运移置换液浓度为 0 .0 4 mol/L时 ,T初 、T末 分别为 5、8左右 ,均比运移置换液浓度为0 .0 8mol/L时的 T初 (3.5左右 )和 T末 (6左右 )大 ;而在运移初始穿透时间时 ,运移置换液浓度为 0 .0 4 mol/L时的土壤平均吸持量为 6.38~ 7.2 7cmol/kg,小于运移置换液浓度为 0 .0 8mol/L时的土壤平均吸持量 (8.1 4~ 1 0 .36cmol/kg) ,表明运移置换液浓度增大 ,溶质运移较快 ,土柱吸持的溶质数量平均水平较高。运移相对时间 (出流液的土柱孔隙体积数 )为 1~ 5,溶质峰移动深度随运移相对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运移置换液浓度为 0 .0 4 mol/L时 ,土娄土的溶质峰移动深度与运移相对时间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根据化学动力学和过渡态理论 ,应用“S”型方程可定量描述饱和流运移过程土壤溶质吸持反应动力学特征。运移置换液浓度为0 .0 8mol/L时的反应速率常数比运移置换液浓度为 0 .0 4 mol/L时的反应速率常数大 2~ 3倍 ,相应的溶质吸持反应活化自由能变减小 ,表明运移置换液浓度增大 ,运移过程土壤溶质吸持反应速度加快。
- 王玉张一平郑继勇张建军
- 关键词:土壤物理化学溶质运移剖面分布
- 塿土水分入渗、再分布过程反应性溶质(NH_4^+)运移特征研究
- 2002年
- 利用土柱切割法研究(土娄)土水分入渗、再分布过程反应性溶质(NH4+)运移特征。在水分入渗初期,土壤剖面溶质分布曲线为斜线,随入渗时间延长,土壤剖面溶质分布曲线上部逐渐出现垂直于横坐标的垂直线段。与水分入渗、再分布相比,溶质(NH4+)入渗、再分布明显滞后;水分入渗深度增加,水溶质入渗距离比增加,溶质入渗滞后程度增大。入渗液浓度增大,溶质入渗滞后程度及溶质入渗阻滞因子减小,相应的土壤吸持溶质的反应速率常数增大,表观活化自由能减小。不同再分布时间的土壤剖面溶质分布曲线具有交点(溶质再分布等浓度点),且该交点随入渗液浓度增大而加深。水分再分布过程中,溶质再分布等浓度点的土壤溶质吸持量基本不变,而其上部的土壤吸持量减小,下部的土壤吸持量增大。
- 王玉张一平
- 关键词:LOU土水分入渗溶质运移
- 酸樱桃新品种‘奥德’被引量:3
- 2014年
- ‘奥德’是从野生酸樱桃中经实生选种选育出的新品种。单果质量5.5 g,总糖为10.36%,总酸度为1.45%,可溶性蛋白质1.40%,果实出汁率达到85.2%。矮化,抗旱、耐盐碱、抗裂果、抗病虫性强,固地性强,已在陕西、甘肃、山西、河南、山东等地栽培。
- 蔡宇良王玉邱蓉冯瑛张雪宛甜何恒流
- 关键词:酸樱桃
- 中国6种地带性土壤红外光谱特征研究被引量:29
- 2003年
- 利用土壤原样研究了中国 6种典型地带性土壤的红外光谱特征。结果表明 ,砖红壤、红壤红外光谱属于高岭石型图谱 ,显著的 36 95 ,36 2 0 ,10 35 cm- 1峰以及 35 2 7cm- 1峰可作为用红外光谱判断热带、南亚热带地带性土壤的特征峰。黄棕壤、褐土、黑垆土、黄绵土红外光谱为蒙脱石型图谱 ,较弱的 36 2 1cm- 1峰 ,3435和 10 2 8~10 32 cm- 1的强宽带 ,以及显著的 14 37cm- 1峰可作为温带半湿润 -半干旱地区石灰性土壤红外光谱的特征标志。黄棕壤是石灰性土壤向热带、南亚热带地区过渡的地带性土壤 ,其红外光谱标志为较宽的 3435 ,10 32 cm- 1吸收带和明显的 36 2 0 cm- 1吸收峰 ,以及较弱的 36 95 cm- 1峰 ,但没有 14 37cm- 1峰。中国从南到北 ,土壤红外光谱的36 96 ,36 2 1cm- 1 峰、石英双峰 (798,780 cm- 1 )的 797cm- 1 峰吸收强度逐渐减弱 ,而石英双峰的 780 cm- 1 峰吸收强度逐渐增强。
- 王玉张一平陈思根
- 关键词:地带性土壤红外光谱特征土壤地带性
- 土壤离子扩散系数辨析被引量:2
- 2003年
- 引入土壤离子扩散阻滞因子的概念 ,阐述了 3种土壤离子扩散系数表达方式 ,即土壤离子孔隙扩散系数、土壤离子表观扩散系数、土壤离子有效扩散系数及其与离子自扩散系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明确了利用 Fick第一扩散定律和 Fick第二扩散定律推求的土壤离子扩散系数的类型和运算过程中有关参数的量纲。
- 王玉张一平
- 关键词:土壤溶质运移
- 国内外甜瓜生态模型的研究进展及评价
- 2012年
- 对国内外甜瓜生态模型的研究从各种功能模型进行了阐述,如叶面积、冠层辐射传输、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干物质分配、产量形成和发育模拟等方面,对目前普遍接受的设施作物生产优化管理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 张静王玉邹志荣
- 关键词:甜瓜生态模型
- 土壤液土比对土娄土NH_4^+运移阻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8
- 2002年
- 通过土娄土不同土壤液土比条件下 NH+4 饱和流运移试验 ,定量描述了土壤液土比对 NH+4 运移阻滞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 ,土壤液土比由 0 .36 72增加到 0 .7134 ,相应的 NH+4 饱和流运移阻滞因子由 7.494减小到4.40 9,具有明显的土壤液土比效应 ;NH+4 饱和流运移阻滞因子与土壤液土比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
- 王玉张一平
- 关键词:LOU土
- 覆膜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酶活性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被引量:5
- 2019年
- 为探讨旱区覆膜玉米农田土壤酶活性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在田间条件下通过改进的开顶式气室(OTC)系统自动控制大气CO_2浓度,设置自然大气CO_2浓度(CK)、OTC对照(OTC)、OTC系统自动控制CO_2浓度(700μmol·mol^(-1),OTC+CO_2)3个处理,研究了旱区覆膜高产栽培春玉米播前、六叶期(V6)、十二叶期(V12)、吐丝期(R1)、乳熟期(R3)及完熟期(R6)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特征。研究发现:OTC处理条件下,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相比CK在V12期降低8.80%(P<0.05),而在R6期提高8.95%(P<0.05);蔗糖酶活性在播前、V6、R1期降低12.65%~21.43%(P<0.05),R3期升高17.50%(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在V12、R1、R6期均显著降低。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玉米各生育期土壤脲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使R1、R6期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8.74%和6.39%(P<0.05);使V6、R3期蔗糖酶活性升高30.18%和18.37%(P<0.05);此外,增加了V12期过氧化氢酶活性,而降低了R3期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当前旱作覆膜高产栽培模式下,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春玉米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因作物生育期和酶种类不同而异;土壤酶活性对OTC及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程度不一,在当前试验条件下,OTC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较大气CO_2浓度升高更为显著。
- 周娅冯倩王玉张晓媛王丽梅李世清
- 关键词:大气CO2浓度升高春玉米土壤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