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毅青

作品数:88 被引量:131H指数:6
供职机构: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哲学宗教
  • 35篇文学
  • 13篇艺术
  • 3篇文化科学
  • 3篇语言文字
  • 3篇历史地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3篇美学
  • 22篇徐复观
  • 15篇文学
  • 13篇释学
  • 13篇解释学
  • 12篇艺术
  • 11篇审美
  • 9篇国文
  • 8篇汉学
  • 7篇中国文学
  • 7篇追体验
  • 7篇文化
  • 7篇国文学
  • 5篇代文
  • 5篇艺术精神
  • 5篇哲学
  • 5篇中国美学
  • 5篇境界
  • 4篇形而上学
  • 4篇中国艺术

机构

  • 31篇绍兴文理学院
  • 20篇杭州师范大学
  • 14篇温州大学
  • 13篇复旦大学
  • 12篇浙江大学
  • 5篇惠州学院
  • 5篇山东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2篇南昌大学
  • 1篇嘉兴学院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浙江越秀外国...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江西外语外贸...

作者

  • 87篇刘毅青
  • 1篇彭修银
  • 1篇蔡仕谦
  • 1篇闫月珍
  • 1篇张节末
  • 1篇郦伟
  • 1篇张昊
  • 1篇胡丹
  • 1篇王晓华
  • 1篇李春娟
  • 1篇徐承
  • 1篇姜志鹏
  • 1篇邵燕

传媒

  • 7篇杭州师范大学...
  • 6篇惠州学院学报
  • 4篇文艺理论研究
  • 4篇美育学刊
  • 3篇哲学研究
  • 3篇文学评论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文艺研究
  • 2篇东岳论丛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 2篇云梦学刊
  • 2篇美学与艺术评...
  • 1篇哲学动态
  • 1篇浙江学刊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兰州学刊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 1篇2025
  • 6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代美学的人生论转向与中西美学会通——以徐复观为中心被引量:2
2012年
一 在标榜艺术终结的后现代语境中,西方传统的美学面临着衰落。当代西方美学重新思考审美功能,其美学的转向是以重新考量美与生活的关系为重点,而道德乃是其中的难点:美与善如何能够在人生中获得统一迄今仍然是美学致力于解决的难题。在西方美学的当代转向中,美学家对传统美学的批判集中在对康德关于审美无功利性这个作为其美学基石的观点的颠覆上。
刘毅青
关键词:中西美学当代美学人生论徐复观会通西方美学
郑板桥画论的美学意义被引量:1
2001年
郑板桥力主创新 ,反对拟古 ,摹古 ,强调气、神在艺术中的呈现 ,突出主体的创造力。他画论的主要美学思想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崇尚“真气” ,“以造物为师” ;二、求“真意” ,“会心得神” ;三、“胸无成竹” ,得“真趣”。
刘毅青
关键词:真气真意郑板桥美学意义审美主体
艺术真实的存在论阐释——兼论王元骧对艺术真实的系统考察
2005年
在对艺术真实的系统考察中,王元骧通过把审美反映论引入到一个动态的系统和活动层面,达到了一种存在论的深度。这使得他对艺术真实的理解与从存在论产生的对艺术真实的理解能够互相阐释。
刘毅青
关键词:艺术真实现象学意向性存在论
山水画的符号学阐释及其局限——以段炼为中心
2024年
段炼以符号学理论对山水画进行了富有启发性的阐释,认为山水画从形成、发展直至分流、失道都是通过图像形式表达出来的,由此构成了图像符号从形式至观念的互动,这为山水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为符号学开拓了新的领域。但从山水画蕴含的超越精神来看,我们认为段炼的山水画符号学阐释难以完整地呈现其内蕴的美学与精神,导致山水画的艺术精神被低估、弱化。原因在于,符号学以西方文化为根基,强调找寻确定的意义,却忽略了艺术作品整体的意味感受乃至气氛,而后者才是中国山水画的表达重点。
刘毅青孙志杰
关键词:山水画符号学
山水画气化美学的现代性批判意义——以弗朗索瓦·朱利安为中心
2025年
朱利安将气理解为一种能量,认为其兼具精神与物质双重内涵,且具有身心一元性特征。他以此对中国的山水画美学进行了阐释。在气化观念影响下,中国绘画尤其是山水画中的精神内核为“生”,绘画追求呈现万物的气之运化规律,构建了气化美学。中国绘画注重人与艺术的互相滋养,气的特殊性使事物产生共振与合调,气化美学因之成为修养美学。修养是实践性、交互性且漫长的过程。气化美学否定在场与确定性,追求模糊性与不确定性,通过“似”的模糊性手段消抹对立,从而获得审美的自由,超越现代性的工具理性,这在草图和风景画中有突出体现。其生生特质强调气的动态性和转化性,构成对现代性对象化、客体化的批判,中国绘画通过表现宇宙生生不息的动势来体现这一特质。虽然朱利安对气化美学的跨文化重构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观念的影响,但他的重构凸显了中国美学作为现代性批判资源的理论意义。
刘毅青
关键词:山水画修养论现代性批判
中国诗学解释中的人格解释学
"文如其人"是中国传统诗学里面对文学作品与作者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看法,从解释学的角度看,这包含了一种很朴素的理解方式,即对作品的理解往往要诉诸对作者人格的理解。我们很容易指出,"文如其人"这一观点对作者与作品关系作了简单的...
刘毅青
关键词:中国传统诗学文学精神中国艺术精神文体论徐复观
文献传递
书画同源对文人画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文人画在发展过程中受书法的影响很大 ,历来的文人画的画家都在探索以书入画的各种可能。为此从书画同源的角度可以很好地理解中国画何以有水墨山水的兴盛 ,有文人画的崛起 。
刘毅青
关键词:书画同源文人画线条笔墨工笔画写意画
红学考据:失去想像的文学——徐复观对文学史研究中考据学的检讨
2007年
徐复观针对红楼梦研究中的考据学方法与台湾的红学界发生过激烈的论战。他指出以科学研究为标榜的红学考据派走向最不科学,最不客观的研究,演变成一种历史的猜谜游戏。进而,徐复观对"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表示了谨慎的态度,认为这样的研究混淆了文学与历史的界线。他认为,文学是想像的产物,不是历史的记录。文学的职责并不在于忠实的记录历史,充当历史的补充文件,文学的生命在其艺术的表现和充满情感的想像,以及由此创造的艺术形象。
刘毅青
关键词:红学考据学诗史互证文学想像
后现代语境文化认同与现代性的张力——以叶维廉为视角被引量:2
2016年
文化认同是中国迈向现代国家过程中遭遇的一大困境,中国不得不面对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其文化认同与现代性之间充满了纠葛。负笈美国研习西方现代诗之后,叶维廉重新接续中国诗学,这也激发了他对中国文化的重新认同,揭示道禅美学的当代意义。从根本上看,审美经验是一种文化经验,审美经验的塑造源自文化的认同感,审美经验与文化认同之间存在着一种共同的结构,表现为一种文化政治。因此,后现代对现代性的彻底批判启发叶维廉重审汉语诗性的价值。后现代给予了基于民族文化重审现代性的同一性的契机,给予了民族文化作为多元文化的地位,乃至作为对现代性进行审理的思想意义。中国文化认同与现代性的冲突,在叶维廉通过跨文化的比较中被化解。他从西方对现代性的批判中看到了西方后现代思想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兼容性,从而打破"五四"以来中西之间的对立,以中国的现代性诗学沟通古今。
刘毅青
关键词:中国文化文化认同审美经验
孔子思想的内在体系——徐复观《论语》研究的解释进路被引量:1
2009年
不同于西方哲学严格的形式逻辑体系,《论语》看似散乱的格言具有贯穿"人文逻辑"的内在体系。孔子的思想重视行动和实践,知行合一,因此没有通过思辨发展出一整套的哲学体系。孔子没有下定义的习惯,也就没有发展出一套哲学思想的术语。其思想体现在具体的人格方面,是通过日常(当时)词汇表达出来的,但是他的实践人格赋予这些词汇以新的内容。对于这种与人格相关的思想名词,徐复观称之为"质地名词"。而对《论语》的现代阐释必须紧扣其概念和逻辑的特征,唯其如此,才能对孔子思想有较为符合原意的理解。
刘毅青
关键词:《论语》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