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和平

作品数:44 被引量:1,249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语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语言文字
  • 9篇文化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8篇翻译
  • 8篇口译
  • 7篇语言
  • 7篇教学
  • 6篇职业化
  • 6篇翻译教学
  • 5篇语言服务
  • 4篇口译研究
  • 3篇实证
  • 3篇实证研究
  • 3篇释意
  • 3篇释意理论
  • 3篇文科
  • 3篇口译教学
  • 3篇翻译教育
  • 3篇翻译能力
  • 2篇译者
  • 2篇知识
  • 2篇智能化
  • 2篇同声传译

机构

  • 41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上海海关学院

作者

  • 41篇刘和平
  • 3篇许明
  • 2篇王茜
  • 1篇刘丹
  • 1篇张威
  • 1篇鄢秀
  • 1篇王茜
  • 1篇李端阳
  • 1篇左嘉
  • 1篇雷中华

传媒

  • 19篇中国翻译
  • 4篇东方翻译
  • 2篇上海翻译(中...
  • 1篇国际人才交流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翻译界
  • 1篇中国科技术语
  • 1篇中国ESP研...
  • 1篇外语教育研究...
  • 1篇翻译研究与教...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2
  • 4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翻译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及其教学法研究被引量:193
2011年
学习翻译需要哪些能力?这些能力是否可以分级定义?是否可以通过训练逐步升级?如何对各个阶段翻译能力的提高和最终的培养结果进行评估?按照心理学理论,技能训练可以分阶段进行,如果分阶段,就要对不同阶段的能力做出定义,进行定级,并对训练方法及手段做出必要的描述和论证。论文作者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思考,在翻译教育的大背景下,讨论如何对翻译能力进行定义、定级和训练。
刘和平
关键词:翻译能力翻译教学法
MTI:翻译能力=职业化+专业化?
<正>1.MTI:职业化定义:ttp://baike.baidu.com/view/1267031.htm简单的讲,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
刘和平
关键词:翻译能力MTI职业化
文献传递
论翻译能力
论文主要想回答以下问题:如何定义翻译能力?双语能力是翻译能力吗?翻译的职业能力与双语能力的差异是什么?职业能力与专业能力的概念相同吗?
刘和平
中译外:悖论、现实与对策被引量:5
2008年
汉译外中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如何从理论上解释语言知识与认知知识的关系?如何组织教学?本文试图以学生接受相关训练后参加考试的结果为基础,分析其可行性及问题,并提出若干建议供参考。
刘和平
关键词:中译外悖论语言知识
法国翻译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拉德米拉尔教授访谈录
2016年
拉德米拉尔教授于2015年10月30-31日在北京参加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巴黎第七大学联合主办的'研究与翻译'国际研讨会,并在会上以'翻译美学:源语或目标语'为题作主旨演讲。研讨会结束后,该尔教授应邀到北京语言大学围绕'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作学术报告。笔者借他此次来北语讲学的机会对其进行访谈,就以下问题进行了交流:翻译学与语言学的关系、拉德米拉尔与法国释意理论的关系、比较文学与翻译学的关系、法国的翻译理论与其他理论的关系、源语和目标语(异化/归化)之间的关系、翻译学研究的主要趋势、'是否存在中国翻译学'以及翻译行业新技术应用等。
刘和平
关键词:翻译学释意理论中国翻译学
释意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与应用
2025年
释意理论建立在对职业口译活动的观察基础上,该理论借助心理学、认知学和传播学等,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末,80年代末被译介到中国。该理论构建的口译过程“三角模式”和“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等重要概念受到中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传统的“静态”研究被“动态”研究替代,只关注文本被观察和分析翻译过程以及译员/译者替代。《口译训练指南》不仅是欧洲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参照,更在中国翻译教育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语言教学阶段的教学翻译逐渐被职业翻译教学取代。从1988-2024年,共有2927篇论文入库CNKI,2020年进入高峰期。除早期释意理论的译介外,绝大部分论文都是对相关理论的应用与思考,这些分析和反思成为中国翻译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石。
刘和平
关键词:释意理论译介
翻译教学模式:理论与应用被引量:117
2013年
引言 自2006年至2012年,在中国的高等学校中,除了将翻译作为一门课程或作为一个专业方向外,57所学校设立了翻译本科专业,159所设立了翻译硕士专业(MTI)。翻译教育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得到空前发展,当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刘和平
关键词:翻译教学模式本科专业硕士专业经济社会翻译教育
口译理论研究成果与趋势浅析被引量:114
2005年
中国的口译研究自上世纪末有了很大发展,涉及的领域逐渐扩大,研究方法逐渐走向科学化,口译理论研究与教学关系更加紧密。如何从跨学科角度脚踏实地加强实证和认知研究,如何引导口译向职业化方向发展,如何根据中外文特点进行口译教学,这是口译界面临的新课题。
刘和平
关键词:实证研究职业化
人工智能背景下笔译的学与教被引量:6
2019年
《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用人单位对近些年MTI毕业生的能力评价不高,很多人认为这是翻译教育培养的问题。分析高校翻译专业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不难发现,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且脱离职业现实,课程仍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了学生思辨能力和翻译能力发展过程的培养。在人工智能时代来临的背景下,MOOC、翻转课程、线上线下、创新思辨等已经为高校教学带来变化,但如何将其贯穿于翻译教育,同时引入职业翻译流程,加强教学中的人机合作,积极参与智能时代自动翻译的开发与应用,这是翻译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介绍分析12步曲式教学,探讨如何将学生真正置于翻译教育中心,从而实现翻译教育与智能化时代需求的有机融合。
刘和平梁爽
关键词:翻译流程
政产学研: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究被引量:81
2014年
数据爆炸引发教和学的模式发生变化,教师从讲授者到学习辅助指导者、学生从被动到主动自主学习,学校从几乎封闭到面向社会开放,用人单位则从对高等教育不闻不问到直接参与,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运行机制在发生变化,双方的联合办学成为必然。只依靠大学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如何与用人单位开展合作?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是什么?作者力图在文中围绕以上问题进行思考。
刘和平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