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晓燕
- 作品数:7 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百色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6
- 2005年
- 目的比较经肘部外周静脉穿剌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穿剌中心静脉置管的利弊。方法将1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观察两组穿剌时间、穿剌成功率、穿刺异常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短(P<0.01);总穿剌成功率高(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其中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36%,对照组为零,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用于输液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用于化疗优于PICC置管。
- 汪素萍钟小青游晓燕潘年妙黄年娇黄萍何青竹
-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锁骨下静脉穿刺外周静脉穿刺操作时间
- 呼吸道病毒感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呼吸道病毒感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5年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80例,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单号为观察组(n=40),双号为对照组(n=40),两组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观察组给予增强自身免疫力药物、抗病毒药物治疗,并在疾病恢复期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一年内追踪观察病人病情反复发作次数(即再次住院率)和再次住院治疗的时间。结果:两组病人再次住院次数、再次住院治疗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预防呼吸道病毒感染可控制COPD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和加重。
- 游晓燕黎小妹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毒感染
- 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病人局部毒性反应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预防和减少化疗药物致局部毒性反应的发生。[方法]对320例肿瘤化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观察组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化疗,观察两组沿静脉走向区域局部毒性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出现局部毒性反应发生率为75%,观察组局部毒性反应发生率为0。两组比较,χ2=192,P<0.01。[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化疗优于外周静脉化疗,但掌握好局部解剖位置和操作要领是锁骨下静脉置管成功的关键。
- 汪素萍邓兵钟小青游晓燕
-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置管肿瘤治疗局部毒性
- 职业安全与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新理念应用研究
- 刘肖黄丽群黄春艳游晓燕赖珍霞罗丽柏黄辉翠马黎黎黄晓莉吕茜韦妹爱廖宁宁朱麦颖陈晓云黄善珠
- 课题来源与背景:该项目为2011年百色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项目名称为“职业安全与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新理念应用研究”,合同编号:百科计20111601,实施时间为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
- 关键词:
-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
- 有效排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被引量:4
- 2006年
- 梁秀华游晓燕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
-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观察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探讨其护理。[方法]6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包括治疗前、治疗2h、治疗24h)呼吸、心率、动脉血气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7,对照组为4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4,P<0.01);治疗组pH、PaO2、PaCO2、呼吸、心率等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满意。
- 游晓燕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无创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