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晓阳
- 作品数:48 被引量:109H指数:6
- 供职机构:闽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清代福建进士籍贯误刊例析被引量:3
- 2007年
-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所载清代福建进士中存在一定的误刊,其种类主要有误他省进士为福建进士、误福建进士为他省进士、误为省内他县进士、进士籍贯地名字误、进士籍贯刊载失范以及进士人名漏载等六种。
- 毛晓阳
- 关键词:《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籍贯
- 新发现清代福州进士咏红诗述录被引量:1
- 2007年
- 李彦彬《心太平室文存》中收录了19首咏红诗,迄今尚未被研究者所注意。这些咏红诗表现出作者对所咏的红楼女性充满了“悲金悼玉”的人道主义情怀。作为科举制度下的一名进士,李彦彬对《红楼梦》的理解尚有未被今人超越的地方。由此也可以看出《红楼梦》在清代福州士大夫家庭中的广泛流布和深远影响。
- 毛晓阳
- 关键词:咏红诗
- 官年与限年——兼与陈长文兄商榷被引量:5
- 2008年
- 《明代科举中的官年现象》一文在引用文献时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导致对科道官选拔限年的判断有失准确,万历五年科道选拔的上限是45岁,而不是38岁。该文所谓庶吉士选拔"限年之例始于嘉靖末年"的推断也不够准确,相关文献表明,至少在天顺初期就有限年的规定。明代官年现象除了减年之外,还存在增年现象,这与明代选拔科道官时对年龄既有上限也有下限的规定相吻合。庶吉士选拔年轻化倾向与官员致仕无俸禄的现实,是导致明代士人减年入试的直接原因。
- 邱进春毛晓阳
- 关键词:官年庶吉士明代科举
- 国家尚贤:清代科举宾兴的制度之源
- 2013年
- 科举宾兴得以在清代盛行的历史渊源之一,是中国具有长久的国家资助人才选拔的长期传统。自汉代以至南北朝,察举、征辟制度时期,被推荐到中央的人才通过'偕计'与'公车'之制获得进京帮助;隋唐科举制度时期,州、军官员通过举行'宾兴贤能'的乡饮酒礼为通过了解试的本地士子饯行,宋代中央政府还试图建立稳定的举子考费资助制度。明代初年改革乡饮酒礼,府州县地方官员通过举办宾兴礼为通过了科试的考生饯行。国家尚贤传统下的国家资助政策,成为清代科举宾兴这一社会公益基金组织盛行的制度之源。
- 毛晓阳
- 关键词:乡饮酒礼
- 《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附引得》进士籍贯刊误述论被引量:4
- 2007年
- 文章以列表的方式,论述了《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附引得》中存在的6种进士籍贯刊误现象,即:省际进士籍贯刊载互误、省内进士县际籍贯互误、进士籍贯标注字误、以俗名标注进士籍贯、以府名标注进士籍贯及以府、县二级标注进士籍贯。文章并较细致地探讨了该书出现这些刊误的原因。
- 毛晓阳
- 关键词:籍贯
- 清代台湾考棚考论被引量:1
- 2018年
- 府州县考棚是清代科举童试的专门考试场所,也是清代科举制度成熟的重要标志.清代台湾主要有凤山、新竹两所县试考棚和台商、台北、告中三所府试考棚.它们的建成与维护,得益于清代台湾各地士绅的积极捐助.科举考棚所体现的科举公益现象,是清代台湾文教与大陆完全同一的重要象征.
- 毛晓阳邹燕青
- 清代宾兴礼考述被引量:8
- 2007年
- 宾兴礼是盛行于清代全国各地的一种科举典礼,主要是指府州县级别的地方官举行宴会送别科举生员。目前尚未发现明代曾举行宾兴礼的记载。宾兴礼的最早源头是周代乡饮酒礼。唐宋以来州军地方官举行的乡饮酒礼逐渐与科举典礼混行。明代初年乡饮酒礼被割断了与科举制的关联,导致在清代宾兴礼演化成一种成熟的地方性科举典礼。
- 毛晓阳
- 关键词:清代乡饮酒礼
- 论清代社会公益组织的基层社会监督机制--以科举宾兴为中心被引量:3
- 2014年
- 清代科举宾兴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的基层社会监督机制,其内容主要包括立碑、入志、编纂宾兴专志、刊印宾兴征信录及宾兴簿册等。这些监督方式与政府立案管理制度一起,共同构成了清代宾兴社会公益活动的外部监管机制。
- 毛晓阳金甦
- 关键词:清代基层社会
- 五种清代进士题名录的承继关系考论被引量:1
- 2007年
- 在清代进士题名录系统中,有场中缮写本进士登科录、场外刊刻本进士登科录、国子监进士题名碑、民间刻印本进士题名碑录和今人编著的进士索引工具书,五种不同阶段的存在形式相互承继。
- 毛晓阳邱进春
- 关键词:清代索引
- 明代公益性助考基金述论被引量:2
- 2010年
- 明代公益性助考基金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附属于儒学田产内专门用于帮助本地考生参加各级科举考试的经费,一是相对独立的专项公益性助考基金。明代已经出现了以"宾兴"命名的专项公益性助考基金,成为清代宾兴的发展源头并具有借鉴意义。
- 毛晓阳
- 关键词:明代公益性宾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