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青龙 作品数:74 被引量:300 H指数:8 供职机构: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经济管理 更多>>
不同小麦品种在麦棉套作模式中的边行优势及产量分析 被引量:6 2015年 在麦棉套作种植模式下,以6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调查边行与内行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性状,研究不同小麦品种的边行优势特性,筛选适宜麦棉套作模式的小麦品种。结果表明:邢麦4号边行优势明显,小麦产量达到6 919.0 kg/hm2,是麦棉套作种植模式中的优选品种。 王树林 祁虹 王燕 张谦 冯国艺 林永增 梁青龙关键词:麦棉套作 小麦品种 边行优势 集约利用资源 提高土地产出——十八大代表的观点与反馈 2012年 党的十八大代表河北省棉花研究所所长张香云在十八大分组讨论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时提出了鲜明的观点: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刘彦霞 葛朝红 王维莲 韩拴海 梁青龙关键词:集约利用 利用效率 增效剂对常用烟碱类杀虫剂防治棉蚜的减量增效作用 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研究添加增效剂对常用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防治棉蚜的增效作用,为增效剂和杀虫剂的科学高效利用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采用田间小区喷雾试验,测定增效剂的适宜用量,对比分析杀虫剂田间常规用量减少10%、20%、30%后添加增效剂对棉蚜的防效。【结果】0.15%Fieldor Max EC对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适宜用量为450.0~675.0 mL/hm^(2);杀虫剂减量后配施增效剂对棉蚜防效增加或相当,药后1 d,70%吡虫啉WG和25%噻虫嗪WG减量10%~30%后添加增效剂,防效分别为65.5%~81.4%和62.2%~78.5%,减量10%和20%防效显著高于常规用量,减量30%防效与常规用量差异不显著;药后3 d,70%吡虫啉WG和25%噻虫嗪WG减量10%~30%后添加增效剂,防效分别为68.4%~85.2%和63.5%~79.6%,减量10%和20%防效显著高于常规用量,减量30%防效与常规用量差异不显著;药后7 d,70%吡虫啉WG和25%噻虫嗪WG减量10%~30%后添加增效剂,防效分别为59.2%~78.5%和56.5%~71.1%,减量10%和20%防效显著高于常规用量,减量30%防效与常规用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增效剂0.15%Fieldor Max EC对吡虫啉和噻虫嗪具有明显的减量增效作用,推荐使用量为450~675 mL/hm^(2);减少吡虫啉和噻虫嗪用量10%~20%后添加增效剂,对棉蚜防效显著高于常规用量,减量30%防效与常规用量差异不显著,利用增效剂减少杀虫剂使用量和提高防治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张谦 王燕 黄山松 董明 冯国艺 王永强 刘旭 梁青龙 林永增 祁虹 王树林关键词:棉蚜 增效剂 吡虫啉 噻虫嗪 滨海地区不同棉花品种植株与光合性状及产量对盐碱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在滨海盐碱地通过不同盐碱程度下种植不同棉花品种植株生长发育、光合性状及产量构成评价,探讨挖掘品种耐盐性提高滨海盐碱地产量的可能途径以及栽培策略。[方法]在中度(3.0~4.0g·kg-1)和重度盐碱棉田(4.0~6.0g·kg-1),选用杂交棉、早熟棉和中熟棉各4个品种,调查出苗率,植株性状、光合生理性状以及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结果]除产量形成期杂交棉和早熟棉产品器官数,3种特性品种出苗率、植株光合生理性状和产量中度均优于重度盐碱棉田。早熟棉较杂交棉植株性状生育早期高6.2%~19.7%,叶绿素含量和单叶光合速率高5.5%~18.2%,叶面积高43.1%~57.1%;产量形成期株高和果枝数低0.4%~5.1%,产品器官数低12.6%~30.4%,光合生理性状低2.6%~18.7%,中熟棉较早熟棉的植株性状和光合生理性状均明显较低。皮棉产量中度盐碱棉田中熟棉最高(>1 000kg·hm-2),重度盐碱棉田早熟棉最高(≈1 000kg·hm-2)。[结论]杂交棉应采取措施增加出苗率并加强前期管理;中熟棉应并运用水肥等措施促进其尽早开花成铃。 冯国艺 张谦 祁虹 雷晓鹏 王树林 梁青龙 林永增关键词:棉花 滨海盐碱地 植株性状 光合生理 麦棉套作模式下起垄种植对棉花苗期土壤光温水及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麦棉套作下,于棉花预留行设置起垄与平作两种种植模式,以单作春棉为对照,研究其对棉行土壤温度、水分、光照变化规律和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平作相比,起垄能提高棉行光照强度,增进光照时间,提高5 cm土壤温度,调节土壤水分,促进棉花早发早熟,提升棉花霜前花率8.3个百分点,籽棉产量提高15.0%,皮棉产量提高14.7%。 王树林 祁虹 王燕 张谦 冯国艺 林永增 梁青龙关键词:麦棉套作 起垄 土壤温度 麦棉套作模式下起垄种植对不同熟性棉花品种(系)生育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2016年 在麦棉套作模式下,选用5个不同熟性的棉花品种(系),研究了棉花预留行起垄种植对不同熟性棉花品种(系)的促早作用。结果表明,起垄种植增加了不同熟性棉花品种(系)的株高与果枝数,对单株铃数、单铃质量、衣分、纤维品质均有提高作用,棉花霜前花率5个品种(系)平均提高了11.4个百分点,皮棉产量增加了20.5 kg·hm^(-2)。 王树林 祁虹 王燕 张谦 冯国艺 林永增 梁青龙关键词:麦棉套作 起垄 棉花品种 麦棉套作模式下差量播种对小麦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在麦棉套作模式下,通过调整小麦边行与内行播种量,探索防止小麦倒伏与增产的新途径。[方法]于2016-2017年在曲周试验站开展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因素为边行播种量,设225kg·hm^(-2)(B1)与300kg·hm^(-2)(B2)两个水平,副因素为内行播种量,设150kg·hm^(-2)(T1)、225kg·hm^(-2)(T2)、300kg·hm^(-2)(T3)3个水平;调查小麦秸秆直径、断裂拉力、倒伏率等抗倒性能指标与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结果]随播量增加,边行与内行小麦主茎基部第二节间直径与断裂强度下降,单位面积穗数、产量呈上升趋势,穗粒数、千粒重呈下降趋势;边行与内行相互影响显著,内行播量增加对边行小麦生长存在负效应,边行播量增加同样抑制内行小麦生长。综合来看,当边行播量在300kg·hm^(-2),内行播量在150kg·hm^(-2)时小麦平均产量最高,内行倒伏率接近最低。[结论]在麦棉套作模式下,采用增加边行播量,降低内行播量的差量播种方式,有利于防止小麦倒伏,提高小麦产量。 王树林 王国平 王燕 张谦 冯国艺 雷晓鹏 梁青龙关键词:麦棉套作 不同改良剂对盐碱棉田的改良和棉花生长及产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6 2015年 在盐碱棉田分别施加不同用量的禾康、DS-1997、石膏、沸石,研究了不同改良剂对盐碱棉田土壤含盐量、pH值及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类改良剂对重度棉田的土壤含盐量均有显著影响,但不同施加量的改良剂对棉花苗期和收获期的影响效果不一致;禾康、石膏、沸石的不同施加量处理对土壤pH值的影响为灌水后升高、苗期降低、收获期升高,DS-1997为灌水后升高、苗期继续升高、收获期降低,研究中施用的改良剂对降低土壤pH值的作用均不明显。每公顷施用240kg禾康效果最好,对棉花营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为后期结铃打下基础,皮棉产量最高(505.9kg/hm2)。改良剂对苗期土壤含盐量的降低与棉花生长状况及结铃存在较强的关联性。 张谦 冯国艺 祁虹 王树林 梁青龙 李智峰 林永增关键词:改良剂 滨海盐碱地 含盐量 棉花 种子处理对棉花苗蚜的防治效果及对苗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明确杀虫剂种子处理对苗蚜防效及棉花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包衣、拌种和沟施处理,比较了4种药剂对苗蚜的防效及对株高、真叶数的影响。[结果] 30%噻虫嗪FS 12.0 g/kg、70%噻虫嗪WS 4.0 g/kg、2%吡虫啉GR 30 000.0 g/hm2和600 g/L吡虫啉FS 8.0 g/kg为4种药剂的最佳制剂用量,播后35 d的防效分别为84.0%、89.1%、76.7%、76.7%,噻虫嗪对苗蚜的防效优于吡虫啉;种子处理对株高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用量越高抑制越明显,除70%噻虫嗪WS 6.0 g/kg,其他施用量对真叶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结论]种子包衣或拌种对苗蚜有很好的防效,该地区棉蚜对吡虫啉敏感性降低,可选择噻虫嗪进行轮换使用。 张谦 王树林 祁虹 冯国艺 王燕 雷晓鹏 梁青龙 林永增关键词:种子处理 噻虫嗪 吡虫啉 苗蚜 麦棉套作一年两熟种植模式效益分析 被引量:5 2017年 对2013—2015年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麦棉套作一年两熟与春棉一熟2种模式下的投入、产出与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麦棉两熟种植模式在物化投入、机械费用、灌溉费用、人工投入等方面均高于春棉一熟,但小麦与棉花的总产值与纯收益显著高于春棉一熟,2013年、2014年、2015年纯收益分别较春棉一熟增加26.0%,57.3%与57.0%,不同年份间小麦与棉花价格是影响纯收益的首要因素。麦棉套作一年两熟种植模式在植棉效益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王树林 祁虹 王燕 张谦 冯国艺 雷晓鹏 林永增 梁青龙 王国平关键词:麦棉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