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艺华

作品数:22 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肿瘤
  • 6篇细胞
  • 4篇疗效
  • 4篇核素
  • 4篇核素治疗
  • 4篇肝癌
  • 3篇蛋白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血清
  • 3篇原发性
  • 3篇疗效评价
  • 3篇降钙素
  • 3篇降钙素原
  • 3篇骨癌
  • 3篇骨转移
  • 2篇多糖
  • 2篇易感
  • 2篇易感性
  • 2篇原发性肝癌

机构

  • 22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梁艺华
  • 11篇黄昭东
  • 7篇黄浩
  • 6篇黄文成
  • 6篇李党生
  • 6篇肖国有
  • 6篇叶俭
  • 5篇朱波
  • 4篇刘志民
  • 4篇黄玲莎
  • 4篇吴君荣
  • 4篇任宁毅
  • 3篇赵惠柳
  • 3篇欧阳南梅
  • 3篇劳永聪
  • 2篇刘金凤
  • 2篇舒宏
  • 1篇姚忠强
  • 1篇陈艳华
  • 1篇黄蕾

传媒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广西医学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医学检验与临...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RCC1基因多态性与肝癌的相关性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核酸切除修复基因1(ERCC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肝癌易感性的相关性,并研究ERCC1基因多态性和肝癌组织ERCC1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肝细胞癌患者及对照组各65例,采用SNa Pshot技术对ERCC1基因rs735482,rs1046282,rs3212948三个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癌组织ERCC1蛋白表达,卡方检验分析上述三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在研究对象中的分布情况与及其与肝癌组织ERCC1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以上三个SNP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与肝癌的发病风险关系进行分析,以P <0. 05表明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对照组中三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哈温平衡规律。病例组ERCC1基因rs1046282位点基因型频数分别为:CC为8(12. 31%),CT为30(46. 15%),TT为27(41. 54%);对照组该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CC为22(33. 85%),CT为25(38. 46%),TT为18(27. 69%),CC、CT、TT基因型在两组中的频数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2;T等位基因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P=0. 004);与CC基因型比较,携带至少1个突变等位基因T(CT+TT)的个体发生肝癌的风险增加了2. 218倍(P=0. 017)。rs3212948和rs7354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癌患病风险性不存在相关性(P> 0. 05),以上三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癌组织ERCC1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P>0. 05)。结论 ERCC1基因rs1046282位点多态性与肝癌易感性相关,且携带突变T等位基因比携带C等位基因患肝癌的风险率高。尚未发现ERCC1基因rs735482,rs3212948位点突变与肝癌的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这三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癌组织ERCC1蛋白表达不相关。
黄玉亮吴君荣赵惠柳黄昭东梁艺华黄玲莎朱波
关键词:ERCC1肝细胞性肝癌基因多态性
PCT检测对恶性肿瘤并发感染患者的临床价值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恶性肿瘤并发感染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50例恶性肿瘤并发感染的患者为肿瘤感染组,50例肿瘤门诊复诊无发热、无感染患者为肿瘤对照组,50例健康体检自愿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统计各组血清PCT、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BC)。结果肿瘤感染组与肿瘤对照组比较,PCT、CRP、NB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NBC、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7%、97.7%、95.7%、77.5%。结论 PCT可作为指导诊断肿瘤并发感染的新型炎性诊断指标,联合检测可以弥补CRP、WBC、NBC在肿瘤学中的诊断效能不足。
黄浩黄文成梁艺华黄蕾黄召东
关键词:恶性肿瘤降钙素原
炎性因子诊断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6年
由于精准治疗所需,抗菌药物使用受到严格控制,感染性疾病诊断指标受到新挑战,以降钙素原(PCT)为代表的新型炎性诊断因子倍受关注;该综述通过分析PCT、C-反应蛋白(CRP)、脂多糖(LPS)诊断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认为PCT、CRP、LPS是诊断感染性疾病较好的诊断指标;提出根据不同的疾病学科(如肿瘤学)甚至病种(如肺炎)建立以之相应的感染诊断cutoff值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黄浩黄文成梁艺华陈晓菊黄昭东任宁毅
关键词:降钙素原脂多糖C-反应蛋白炎性因子感染性疾病
不同剂量^(188)Re-HEDP治疗转移性骨癌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188铼-羟基亚乙基二膦酸盐(188Re-HEDP)治疗转移性骨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用188W-188Re发生器淋洗的188Re淋洗液制备188Re-HEDP,分低、中、高剂量组对131例转移性骨癌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低剂量组35例治疗后骨痛基本消失4例(11·4%),骨痛明显缓解17例(48·6%),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60·0%。治疗后转移灶完全消失1例,转移灶减少或缩小3例,转移灶消失或缩小的总有效率为11·4%;中剂量组62例治疗后骨痛基本消失9例(14·5%),骨痛明显缓解46例(74·2%),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88·7%。治疗后转移灶完全消失1例,转移灶减少或缩小10例,转移灶消失或缩小的总有效率为17·7%;高剂量组34例治疗后骨痛基本消失5例(14·7%),骨痛明显缓解26例(76·5%),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91·2%。治疗后转移灶完全消失1例,转移灶减少或缩小4例,转移灶消失或缩小的总有效率为14·7%。3组疼痛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病灶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8Re-HEDP按18·9~25·9MBq/kg体重治疗转移性骨癌所致骨痛有明显的疗效,同时对部分转移病灶有消退作用。
肖国有李党生欧阳南梅姚忠强梁艺华叶俭
关键词:转移性骨癌^188RE-HEDP核素治疗
SCCAg与CYFRA21-1联合检测在鼻咽癌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联合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20例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1-2014年确诊的鼻咽癌患者血清120例,所有患者均按鼻咽癌08分期标准分期。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SCCAg和CYFRA21-1表达水平。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清SCCAg阳性表达率为15.0%。在T分组中P>0.05,N分组中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M分组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咽癌患者血清CYFRA21-1阳性表达率为55.8%,在T、N、M分组中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YFRA21-1与鼻咽癌分期有相关性。SCCAg、CYFRA21-1两者联合检查阳性表达率为6 6.7%,对两者进行相关性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CAg作为鼻咽癌的筛查指标阳性率偏低,而对鼻咽癌是否发生远端转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CYFRA21-1与鼻咽癌临床分期关系密切,可作为诊断鼻咽癌筛选的辅助指标,动态监测CYFRA21-1水平有助于鼻咽癌患者的病情监控,可判断是否出现淋巴结及远端转移。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检出阳性率,并对预测鼻咽癌的远处转移更有临床意义。
周青黄玲莎李美琴黄文成刘志民黄昭东梁艺华
关键词:SCCAGCYFRA21-1鼻咽癌
血清AFP、CEA、CA125、CA199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AFP、CEA、CA125、CA199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6年4月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10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检查的200例肝良性疾病患者和200例健康体检者,使用罗氏E17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患者的血清AFP、CEA、CA125、CA199水平进行对比。结果原发性肝癌组患者的血清AFP、CEA、CA125、CA199水平均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FP、CEA、CA125、CA199水平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敏感性较高,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使用。
黄文成黄浩梁艺华黄昭东陶义丰刘志民
关键词:AFPCEACA125CA199原发性肝癌
肿瘤患者鲍曼不动杆菌138株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对肿瘤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138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多见于肺癌、鼻咽癌、食管癌、卵巢癌、肝癌等患者;呼吸道、尿道、留置插管及皮肤等为多发部位;该菌对多黏菌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2.17%、11.6%、17.4%、23.2%、34.1%;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87.7%、81.9%、79.0%、73.9%、73.2%、72.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耐药现象严重,部分菌株呈多重耐药。
李晖陆一平梁艺华舒宏江宗蔚陈艳华李佩章
关键词:肿瘤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抗生素耐药性
检验自动化在医学检验实习教学中的"易"与"难"被引量:3
2019年
高科技日新夜异,检验自动化应运而生,面对新的检验环境,医学检验临床实习中学生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习仪器操作技能,并具备一定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沟通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检验教学内容拓宽和加厚才能与时俱进,检验自动化临床医学检验教学看似变得"容易",其实"更难".
吴君荣黄浩刘金凤刘妙凤黄昭东梁艺华
关键词:自动化教学
尿膀胱肿瘤抗原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抗原(BT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6例膀胱癌、35例泌尿系良性疾病、10例健康者尿液,同时做尿脱落细胞学及BTA检测。结果 (1)BTA检测的敏感性为86.9%,特异性为82.2%,假阳性率为17.8%(95%CI:0.759,0.924);尿脱落细胞学检测的敏感性为34.7%,特异性为97.8%,假阳性率为2.2%(95%CI:0.550,0.775);(2)BTA表达水平和敏感性与肿瘤分级分期、有无肉眼血尿有关(P<0.05),与复发或初发无关(P>0.05);BTA对各级、各期的膀胱癌的敏感性均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测(P<0.05);(3)BTA在早期膀胱癌(Ta^T1期)中表达水平高于良性疾病组、健康组(P<0.05)。结论 BTA对膀胱癌的诊断、早期筛查及跟踪随访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应注意血尿影响BTA检测结果。
丁丽丽黄玲莎叶俭张云刘志明黄昭东梁艺华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法膀胱肿瘤抗原膀胱癌尿脱落细胞学
^(188)Re-HEDP治疗转移性骨癌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观察 1 88铼 -羟基亚乙基二膦酸盐 (1 88Re- HEDP)治疗转移性骨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 1 88Re- HEDP对 5 8例骨转移癌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后骨痛基本消失 14例 (2 4 .1% ) ,骨痛明显缓解 36例 (6 2 .1% ) ,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 86 .2 %(5 0 / 5 8)。治疗后转移灶完全消失 1例 ,转移灶减少或缩小在 5 0 %以上 1例 ,转移灶减少或缩小在 2 5 %以上 4例 ,转移灶消失或缩小的总有效率为 10 .3% (6 / 5 8)。结论 :1 88Re- HEDP对转移性骨癌所致骨痛有明显的疗效。
肖国有劳永聪李党生梁艺华姚新娟
关键词:骨转移癌^188RE-HEDP核素治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