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梅芬

作品数:8 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妊娠
  • 2篇宫颈
  • 2篇宫颈癌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紊乱
  • 1篇多囊
  • 1篇多囊卵巢
  • 1篇多囊卵巢综合
  • 1篇多囊卵巢综合...
  • 1篇多囊卵巢综合...
  • 1篇新生儿
  • 1篇性生活
  • 1篇性生活障碍
  • 1篇性子
  • 1篇血清
  • 1篇血压
  • 1篇预后
  • 1篇孕妇
  • 1篇孕妇血
  • 1篇孕妇血清

机构

  • 4篇中山市小榄人...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梁梅芬
  • 2篇周雁玲
  • 2篇董延江
  • 2篇梁真娇
  • 2篇余艳萍
  • 2篇王永莉
  • 1篇阴红
  • 1篇刘琛姝
  • 1篇曾敬芳
  • 1篇陈丽华
  • 1篇余艳萍
  • 1篇许宇铃
  • 1篇朱惠娟
  • 1篇卓丽英
  • 1篇许美容

传媒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宫腔镜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疗效观察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个月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过2次及以上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1枚;对照组给予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术后口服炔诺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内膜息肉复发以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间月经量和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复发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30.0%,差异有显著性(χ2=4.329,P=0.03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月经量和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刘琛姝梁梅芬曾敬芳
关键词:宫腔镜左炔诺孕酮节育器
DWI在宫颈癌诊断及预后检测的价值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探讨DWI在宫颈癌诊断及预后检测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宫颈癌患者。同期选择100例宫颈癌放疗后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对表观扩散系数值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宫颈管腺体相比,宫颈纤维间质的表观扩散系数值为1.70±0.45×10^(-3)mm^2/s,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4,P<0.05)。100例宫颈癌病灶在DWI均呈现高信号状态。根据患者侵犯深度,低信号的宫颈纤维间质将会出现消失。与正常宫颈对比分析后,宫颈癌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值为1.02±0.32×10^(-3)mm^2/s,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12,P<0.05)。与宫颈癌患者相比,预后恢复正常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值为1.45±0.41×10^(-3)mm^2/s,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95,P<0.05)。与初诊宫颈癌患者相比,宫颈癌复发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值为0.82±0.20×10^(-3)mm^2/s,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95,P<0.05)。结论 DWI能够显著的辨别正常宫颈及宫颈癌疾病,同时还能够显著地观察到放疗后宫颈组织变化,对宫颈癌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梁真娇梁梅芬钟菀杞董延江周雁玲余艳萍王永莉
关键词:DWI宫颈癌表观扩散系数
影响双胎妊娠新生儿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影响双胎妊娠新生儿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将我院分娩的204例双胎妊娠共计40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围新生儿是否出现窒息或死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n=47)为围生儿死亡或窒息,对照组为未出现围生儿死亡或窒息,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孕妇年龄、胎儿性别、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胎方位、分娩史、高血压及胎盘异常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围生儿窒息或死亡的相关因素有孕妇年龄、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胎方位、高血压及胎盘异常,P〈0.05。多元Logistic分析表明:围生儿窒息或死亡的相关因素有高龄孕妇,ExP(β)=8.607,95%CI(2.014~18.746),非头胎位ExP(B)=12.983.95%CI(3.049—23,607)及胎盘异常ExP(β)=13.408,95%CI(3.241—24.782),而分娩孕周ExP(β)=3.682,95%CI(1.025—8.904)及高出生体重ExP(β)=3.182,95%CI(0.893—6.548)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影响围生儿窒息或死亡的高危因素有高龄产妇、非头胎位及胎盘异常,而足月分娩及高出生体重是保护性因素,临床妇产科医师应加强双胎妊娠高危因素筛查,并指导对双胎妊娠高危因素保健。
陈丽华余艳萍梁梅芬
关键词:双胎妊娠新生儿窒息LOGISTIC分析
妊娠并发症与早期孕妇血清PAPP-A水平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孕妇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与妊娠并发症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唐氏综合筛查病例1 348例,检测孕妇血清妊娠相关蛋白PAPP-A水平,持续追踪观察至妊娠结束。将未发生并发症、胎儿出生后正常的1 210例作为对照组,与其余妊娠并发症组孕妇138例进行对比,观察两组孕妇PAPP-A水平间的差异。结果:妊娠并发症患者检测PAPP-A水平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PAPP-A<5 th的孕妇妊娠并发症的出现几率显著大于PAPP-A>5 th的孕妇(P<0.05)。结论:早期孕妇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含量与妊娠并发症间有显著关系,将其应用于临床对妊娠并发症的诊断和预防有积极作用。
王冬纳梁梅芬许美容
关键词:妊娠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代谢紊乱与内脂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及与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 :选择80例PCOS患者及同期就诊的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共42例为对照。根据年龄和BMI分为青春期肥胖PCOS组23例(年龄≤19岁,BMI≥25 kg/m2),青春期非肥胖PCOS组13例(年龄≤19岁,BMI<25 kg/m2),育龄期肥胖PCOS组29例(年龄>19岁,BMI≥25 kg/m2),育龄期非肥胖PCOS组15例(年龄>19岁,BMI<25 kg/m2),青春期对照组13例,育龄期对照组29例。检测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血脂。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空腹血清内脂素。结果:血清内脂素水平,肥胖PCOS组高于非肥胖PCO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无统计学差异;非肥胖青春期PCOS组高于青春期对照组(P<0.05);育龄期非肥胖PCO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内脂素与INS 0 h、1 h及HOMA-IR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结论:内脂素在PCOS的代谢紊乱中发挥促进作用,可能在青春期PCOS早期发病中起较大作用。
阴红梁梅芬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青春期代谢紊乱
会阴侧切对初产妇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选取低危初产妇,随机分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根据分娩结局分为未行会阴侧切组(A组)和会阴侧切组(B组),对照组为常规侧切组(C组),比较三组产后6w盆底肌力、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排便困难、会阴伤口疼痛及产后3个月性生活障碍等指标。结果三组产妇产后6w盆底肌力、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及排便困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会阴伤口疼痛、产后3个月性生活障碍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1);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妊娠和分娩不管会阴侧切与否均对初产妇盆底功能有一定的损伤,会阴侧切可能引起会阴伤口疼痛与产后3个月性生活障碍,应提高助产士自身判断能力,严格掌握会阴切开指征,提高接产技术,避免常规会阴切开,降低会阴损伤程度。
朱惠娟卓丽英龙翠萍许宇铃梁梅芬
关键词:会阴侧切性生活障碍
经腹部B超监护无痛人工流产术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经腹部B超监护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450例早孕无痛人工流产妇女,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5例,对照组常规行无痛人流术,观察组在经腹部B超监护下行无痛人流术。比较两组手术结果及预后。结果本组45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出血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经腹部B超监护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可清晰观察患者官腔内的情况,提高手术操作的准确性,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出血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率,利于提高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钟菀杞梁梅芬李六民
关键词:腹部B超监护无痛人工流产术
MRI-DWI对宫颈癌诊断、检测疗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12月于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疑似宫颈癌患者150例,入组患者住院后根据肿瘤性质进行手术或放、化疗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行MRI-DWI检查,分析MRI-DWI诊断宫颈癌的准确率。本组宫颈癌患者DWI图像呈明显高信号,ADC图呈明显低信号,ADC值为(0.89±0.05)×10-3mm2/s,DWI及ADC序列亦可清晰显示宫颈癌结合带破坏与否。因宫旁浸润与原发灶同源,DWI亦呈不均稍高信号;淋巴结的转移除见其肿大外,DWI呈稍高或高信号;MRI-DWI诊断宫颈癌准确度明显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治疗前后ADC值分别为(0.89±0.05)×10-3mm2/s、(1.26±0.15)×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宫颈癌诊断率高、有助于临床疗效的判断,指导诊断及治疗,应临床推广使用。
梁真娇梁梅芬钟菀杞董延江周雁玲余艳萍王永莉
关键词:常规MRI图像融合宫颈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