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未丽
- 作品数:45 被引量:21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霍乱弧菌密度感应系统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2年
- 密度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在细菌中普遍存在,细菌细胞通过识别和密度依赖性应答其自身或周围环境中其他菌细胞分泌的一种或多种信号分子来影响一系列基因的转录表达,从而参与细菌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革兰阴性菌的密度感应现象最早发现于海洋弧菌中,本文主要综述了烈性肠道传染病病原体-霍乱弧菌中密度感应系统的研究进展,包括系统组成、信号传递过程、调节的生理功能及与其他全局性调控因子的相互作用。
- 赵璇阚飙崔志刚梁未丽
- 关键词:密度感应霍乱弧菌生物膜
- 一株精氨酸双水解酶阴性河弧菌的分子遗传学分析
- 2014年
- 目的赖氨酸、鸟氨酸脱羧酶阴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和阿拉伯糖发酵实验是区分河弧菌和其他非凝集弧菌的特征性化学指标。本研究对发现的1株精氨酸双水解酶阴性的河弧菌Ma-2531进行了分子遗传学分析。方法利用多对特异性引物对精氨酸双水解酶代谢通路的arc操纵子区基因簇进行普通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对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同时比较Ma-2531和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菌株EF85003的生长曲线和培养液pH值的变化。结果针对arcBCA基因簇序列的3对引物arc-F/arc-R、arc-F/arc-rev和arc-ck-up/arc-R均为阴性扩增,而其上下游序列特异性的引物对arc1-up/arc1-dn和arc72695-up/arc75219-dn分别扩增出预期大小的目的条带。arc1-dnRev/arc72695-upRev引物对的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显示该扩增片段包含transposase IS4序列,进一步的对比分析表明包括精氨酸双水解酶系统arcBCAD基因簇及上游的天冬氨酸氨甲酰转移酶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编码基因在内的约8.6 kb的大片段发生了缺失。生长曲线和pH值测定显示菌株Ma-2531和EF85003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菌株Ma-2531中插入序列的转座导致了该菌株精氨酸双水解酶这一鉴定生化指标阴性的结果,但这种变化应只是随机和罕见的,使河弧菌生化代谢表现出多样性。
- 吴睿梁璞卢昕阚飙梁未丽
- 关键词:河弧菌精氨酸
- O139群霍乱弧菌中溶原性噬菌体CTXФ的诱导及转染性研究被引量:7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新出现的O139群霍乱弧菌中溶原性噬菌体CTXΦ的来源及其是否可产生感染性的噬菌体颗粒 ,从而造成毒素基因的水平转移。方法 用DNA破坏剂丝裂霉素C诱导噬菌体CTXΦ基因组被四环素抗性基因标记的O139菌株BJ30 ,继而体外转染古典型标准菌株 5 6 9B和O395 ,对获得的四环素抗性的转导菌株进行转染噬菌体基因组的鉴定。结果 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 ,BJ30菌株中的rstR基因与O1群ElTor型菌株的rstR基因完全一致 ;丝裂霉素C诱导获得了感染性噬菌体颗粒 (CTX TcΦ) ,并成功感染O1群霍乱弧菌 5 6 9B和O395 ,转染率分别为 1.0 4× 10 - 4 和 3.2 7× 10 - 6 。结论 O139群霍乱弧菌能产生感染性CTXΦ颗粒 ,ElTor型菌株不是产生CTXΦ的唯一来源。
- 梁未丽阚飙祁国明刘延清高守一
- 关键词:霍乱弧菌CTXΦ
-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鼠疫耶尔森菌遗传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喜马拉雅鼠疫疫源地那曲和比如地区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菌株的分子分型特征,确定具有该分型特征的鼠疫菌在青藏高原鼠疫疫源地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板块重排、差异区段分析、间区规律短回文重复、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方法对分离自青藏高原地区、四川省、云南省的98株鼠疫菌进行分析。结果那曲和比如地区的鼠疫菌菌株中第57~60板块的排列方式与测序菌株Z176003一致,在其他实验菌株中未发现该重排特征。结论分离自那曲和比如的鼠疫菌菌株具有独特的分子分型特征,该特征在本地区的菌株中普遍存在,且菌株多态性持续分化。
- 王宇萌梁莹张恩民马娜申小娜蔡虹张志凯夏连续梁未丽代瑞霞李伟
- 关键词:鼠疫耶尔森菌青藏高原
- 霍乱弧菌甘露醇-1-磷酸脱氢酶基因mtlD的克隆表达
- 2014年
- 目的克隆表达霍乱弧菌甘露醇特异性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依赖的磷酸转移酶系统操纵子中的甘露醇-1-磷酸脱氢酶基因mtlD。方法以测序株N16961染色体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mtlD基因,扩增产物经NdeⅠ和XhoⅠ酶切后克隆入表达载体pET-30a。0.1 mmol/L IPTG诱导表达,超声裂解上清经Ni柱亲和层析纯化,比色法测定酶活性。结果 mtlD基因成功克隆入表达载体pET-30a,在宿主菌BL21中诱导表达,利用Ni亲和层析柱获得较高纯度的羧基端带His标签的MtlD蛋白,并具有酶活性。结论表达纯化了有活性的霍乱弧菌甘露醇-1-磷酸脱氢酶,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 梁未丽陈保立赵萌周妍妍阚飙
- 关键词:霍乱弧菌
- 中国四省甲型副伤寒分离株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及分型数据库建立被引量:16
- 2006年
- 目的对中国4个甲型副伤寒流行省份的分离株进行标准化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分析。方法对来自4个省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利用XbaⅠ酶切染色体DNA进行PFGE分析,利用BioNumerics建立数据库和进行相似性聚类。结果分离自1998-2002年的89株甲型副伤寒分离株共有11种PFGE带型,这些菌株中具有优势带型。有3种带型相似性在96.3%,这3种带型的菌株占到分析菌株的86.5%,并在不同省份和年度中出现。结论建立了中国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用于网络监测分析的PFGE技术和数据库,近年中国部分省份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离株PFGE型别集中,存在同型菌株的广泛流行。
- 李伟崔志刚张政田克诚钟豪杰朱凤才梁未丽章丽娟阚飙
-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
- 一起学校甲型副伤寒爆发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分析一起学校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暴发原因。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疫情有关资料。结果全学校发病267例,其中学生病例255例,罹患率22.97%,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持续发热、头痛、头晕。结论自备水源受污染及学生喝生水是引起本次甲型副伤寒暴发的主要原因。
- 张杰龚健王鸣柳邓曼玲吴国祯徐红梁未丽张颖杨涛
-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现场流行病学
- 创伤弧菌感染诊治、预防专家共识
- 2025年
- 创伤弧菌(Vibriovulnificus)是一种能够引起脓毒症的海洋弧菌,感染后病情进展迅猛,临床病死率高。然而,许多医疗卫生工作者对创伤弧菌感染缺乏系统的认识和实践经验。因此,中华预防医学会联合多学科领域专家组成工作组,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并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和循证证据制定本共识,旨在为创伤弧菌的诊疗和预防提供指导和参考依据。本共识围绕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早期诊断和临床评估、治疗和预防措施6个方面形成6条推荐意见。
- 中华预防医学会梁未丽梁未丽谢旦立
- 关键词:创伤弧菌诊治
- 用于鉴定副溶血弧菌KUT2型菌株的特异性引物和荧光PCR检测方法
- 本发明涉及分子诊断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鉴定副溶血弧菌KUT2型菌株的特异性引物和荧光PCR检测方法。本发明提供用于鉴定副溶血弧菌KUT2型菌株的引物KUT2‑F/R及TaqMan探针,并建立了荧光PCR方法(TaqMan...
- 逄波张京云付秀萍李晓瑞梁未丽
- 病例来源霍乱弧菌毒力基因特征与Ⅵ型分泌系统功能研究
- 2025年
- 目的 分析13株病例来源霍乱弧菌Ⅵ型分泌系统(T6SS)功能表达与毒力因子分布特征。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菌株的序列型(ST)分型、弧菌致病岛、CTXΦ与T6SS组成。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和细菌竞争实验检测T6SS功能活性及其介导的种间或种内竞争。结果 13株病例来源霍乱弧菌,均为O1/O139血清群,其中5株携带ctx B10,为产毒株,8株为非产毒株。13株菌共包括3种ST,ST75型(8株)、ST173型(3株)和ST1481型(2株)。不同ST型菌株具有不同的毒力岛与T6SS效应蛋白模块特征:ST75型菌株均含有弧菌致病岛1(VPI-1)和弧菌致病岛2(VPI-2),T6SS为A_(1)A_(1)A_(1)型;ST173型菌株仅含有VPI-1,T6SS为C_(1)A_(2)A_(1)型;ST1481型菌株不含VPI毒力岛,T6SS为C_(7)A_(2)H_(3)型。T6SS功能方面,除1株菌表达但不分泌Hcp外,其余均可正常表达并分泌Hcp,并介导霍乱弧菌对大肠埃希菌的杀伤作用。所有菌株T6SS启动子的SNP45位点均为T。结论 13株病例来源霍乱弧菌,除1株T6SS失活外,其余菌株T6SS呈组成性表达,介导菌间竞争作用,赋予宿主更强的生态位竞争优势。ST75型菌株T6SS效应蛋白模块为A_(1)A_(1)A_(1)亚型,能够与第七次大流行El Tor型菌株(7PET)共存,这可能是ST75型霍乱弧菌近年来检出率增加的原因之一。
- 韩雨王堃锟苏雅丽张凤伟段然李晓瑞肖悦逄波梁未丽
- 关键词:霍乱弧菌多位点序列分型毒力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