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翠萍

作品数:20 被引量:179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9篇政治法律
  • 3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村委
  • 8篇村委会
  • 6篇选举
  • 5篇政治
  • 5篇农村妇女
  • 5篇农民
  • 5篇村妇
  • 5篇村委会选举
  • 4篇政治参与
  • 4篇农民工
  • 4篇民工
  • 3篇社会
  • 3篇民主
  • 3篇经济组织
  • 3篇集体经济
  • 3篇集体经济组织
  • 3篇妇女参与
  • 3篇妇女组织
  • 3篇村集体
  • 3篇村集体经济

机构

  • 13篇华中师范大学
  • 8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宜宾学院

作者

  • 20篇杨翠萍
  • 6篇徐增阳
  • 1篇刘筱红
  • 1篇李秋霞

传媒

  • 2篇调研世界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妇女研究论丛
  • 2篇中国农村研究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政治学研究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社科纵横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农村经营管理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村委主任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民工非制度维权偏好的代际差异研究
2017年
基于全国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分别采用多元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两代农民工的非制度维权偏好及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非制度维权偏好显著高于老一代农民工。政治身份、公平感、政府信任和垂直社会关系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非制度维权偏好影响显著,而从事建筑行业、公平感、政府信任、生活需求满意度和参加工会则对老一代农民工影响显著。在农民工非制度维权偏好的不同分布水平上,群众身份和公平感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非制度维权偏好影响更大,而政府信任、生活需求满意度和工会对老一代农民工的非制度维权偏好作用更大。
杨翠萍贺婧雅
关键词:农民工代际差异
现代国家建构与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以河南宇县为例(1900-2008)
本文将研究个案--河南省宇县置于20世纪以来中国宏观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视角出发,梳理和分析了百年来国家吸纳和组织农村妇女的过程、机制和困境,考察并厘清妇女参与的起步、发展和变迁的历史...
杨翠萍
关键词:妇女组织政治参与农村妇女
文献传递
深化税费改革需要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被引量:14
2004年
建国后,在以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优先的赶超型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农业、农村和农民为新中国现代化事业承受了巨大的代价。仅仅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农村就为工业化建设贡献了8000亿元资金。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民负担是由来以久的。作为当前农村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民负担问题。
徐增阳杨翠萍
关键词:税费改革农村公共产品农民负担
基本公共服务与县域农民工的就地市民化意愿——基于城镇归属感中介效应检验
2024年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县域农民工的就地市民化意愿,加快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是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战略的重要基础。基于湖北省2021年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及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对县域农民工就地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公共服务五个维度中,公共文化、子女教育及就业服务对就地市民化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并且该影响存在群组差异性,其中,公共文化和子女教育服务对高收入农民工的就地市民化意愿提升作用更大,而就业服务对低收入农民工的提升作用更大。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公共服务通过提升县域农民工的城镇归属感对就地市民化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基于此,建议进一步推进县域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精准化水平,重视农民工的公共服务体验,增强他们对城镇的归属感。
杨翠萍王思昭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归属感
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与农村妇代会组织的异化——基于河南宇县的调查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本文以河南宇县为个案,考察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与农村妇代会异化间的关系,认为计划生育从结构、功能和认同三个角度侵蚀并解构了妇代会的原本属性,给妇女整合带来了负面影响。异化的机理是,在各种政治压力、利益导向和信息传递作用下,国家、村庄、妇女干部三个层面的治理和行为都倾斜于计划生育工作。最后,本文还简单分析了近年来实施的计生管理员办法对妇代会的冲击并提出了应对举措。
杨翠萍
关键词:计划生育妇代会异化
在村委会选举竞争派系的夹缝中——论农村妇女自组织资源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地位被引量:10
2003年
在村委会选举中,农村妇女由于自组织程度不高,在竞争派系的夹缝之中处于依附地位,往往成为派系竞争的牺牲品。农村妇女自组织资源匮乏的特殊原因:妇女长期处于原子状态,自组织的历史资源贫乏;非我族类,宗族文化维系力相对弱化;内倾式的交往形式,缺乏自组织的关系纽带;社会关系资源贫乏,自组织基础薄弱。培育妇女自组织资源,增加她们自组织的实力和能力,对于提高妇女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刘筱红杨翠萍
关键词:农村妇女村委会选举
组织下乡:现代国家中的妇女组织建构——以华北黄县的史料分析与实证调查为例被引量:4
2009年
本文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角度,对农村妇女组织渗透乡村社会的过程进行了剖析,认为妇女组织是伴随着"政权下乡"和"政党下乡"的过程而萌生的,其成长的路径、特点和形式均体现出浓厚的国家建构色彩,是国家意志作用于乡村妇女的体现。也正因如此,妇女组织在下乡过程中承担的任务亦是动员、组织和吸纳妇女,以适应国家的政治需要为主。
杨翠萍
关键词:妇女组织乡土社会
现代国家建构与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
本文将研究个案---河南省宇县置于20世纪以来中国宏观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视角出发,梳理和分析了百年来国家吸纳和组织农村妇女的过程、机制和困境,考察并厘清妇女参与的起步、发展和变迁的历...
杨翠萍
关键词:妇女组织政治参与农村妇女
文献传递
性别观念、家庭权力如何影响农村女性选举参与?——基于主观社会地位的调节效应
2025年
女性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乡治主体和力量,在推进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下存在着农村女性政治参与不足的客观现实。以性别观念现代化和家庭权力理论为分析框架,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20),构建Probit模型探讨农村女性选举参与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性别观念、家庭权力显著影响农村女性选举参与,并在不同世代群体中呈现相异的作用模式;主观社会地位能够正向调节性别观念对选举参与的影响。促进农村女性政治参与,应当根据不同世代农村女性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政治参与策略,通过提升家庭权力实现女性政治赋权,多举措提升女性社会地位感知,促进乡村社区性别平等和民主治理。
冯嘉华杨翠萍
关键词:农村女性性别观念选举参与政治参与
性别与民主:村委会选举中的妇女参与——以河南曹村为例被引量:23
2002年
本文通过对个案村选举的描述与分析 ,指出村委会选举虽然使妇女的民主权利得以保障 ,竞争意识有所提高 ,但同时也强化了男性操作权力的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的男权文化剥夺了妇女政治参与的机会 ,而妇联组织在村落权力结构中的边缘地位也弱化了妇女干部的影响力。要改变她们在选举中的弱势地位 ,就需塑造平等的性别文化 ,赋权于妇联组织 。
杨翠萍
关键词:村委会选举妇女参政性别文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