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主题

  • 3篇修饰
  • 3篇纳米
  • 2篇电化学
  • 2篇电化学测定
  • 2篇电极
  • 2篇修饰玻碳电极
  • 2篇碳电极
  • 2篇玻碳
  • 2篇玻碳电极
  • 1篇修饰电极
  • 1篇亚硝酸根
  • 1篇银纳米粒子
  • 1篇树状分子
  • 1篇酸根
  • 1篇钯纳米粒子
  • 1篇硝酸
  • 1篇硝酸根
  • 1篇硫代巴比妥酸
  • 1篇六价铬
  • 1篇纳米金

机构

  • 3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祝宁宁
  • 3篇杨帅
  • 2篇许云波
  • 2篇伍小艳
  • 1篇张超
  • 1篇李玲

传媒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载入树状分子内部的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其对亚硝酸根的电化学测定被引量:4
2011年
建立了一种简单、可靠的基于载入树状分子内部的纳米金修饰电极用于亚硝酸根测定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将壳聚糖(Chit)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在偶联活化剂碳二亚胺存在的条件下,4.5代羧基末端的树状分子(Dendrimer)通过其外围的羧基与壳聚糖的氨基形成酰胺键而连接在电极表面。Au(Ⅲ)通过与树状分子内部氮的配位作用被结合在树状分子内部,再将其还原形成纳米金(AuNPs),构成Den(AuNPs)/Chit/GCE。采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Den(AuNPs)/Chit/GCE能显著提高电化学测定亚硝酸根的灵敏度,且计时电流响应快速、稳定,亚硝酸根浓度在2~20μmol/L及0.07~1.12mmol/L范围内与其电化学氧化电流呈良好线性,检出限(S/N=3)可达1.0μmol/L。将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结果满意。Den(AuNPs)/Chit/GCE为电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平台。
李玲伍小艳杨帅许云波祝宁宁
关键词:树状分子壳聚糖纳米金电化学亚硝酸根
PdNPs/MWNTs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其对六价铬的电化学测定被引量:2
2014年
用钯纳米粒子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并用于对六价铬(Cr(VI))的电化学测定.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差分脉冲伏安法等方法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多种其他金属离子如Cr3+、Pd2+、Zn2+、Pb2+、Cu2+、Al3+、Ba2+、Ca2+、Mg2+等对六价铬离子的测定没有明显干扰,且六价铬的还原峰电流与Cr(VI)的浓度在8×10^-7~5×10^-8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达2.7×10^-8mol/L.该法具有简便快速,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等特点.
杨帅汤婉鑫张超祝宁宁
关键词:钯纳米粒子电化学修饰电极
基于硫代巴比妥酸修饰的银纳米粒子对Pb^(2+)的比色分析研究
2012年
将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修饰在新制备的银纳米粒子(Ag nanoparti-cles,AgNPs)表面,制备成小型的TBA-AgNPs比色传感器.在相同条件下利用TBA-AgNPs的颜色变化对16种不同金属离子进行分析测定,发现当pH值为11时,该传感器只对Pb2+有明显响应,其他离子无明显干扰,且A540/A402与Pb2+的浓度在3.97~27.8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选择性好,结果可视化等优点,有望用于环境样品中Pb2+的快速测定.
伍小艳许云波杨帅祝宁宁
关键词:银纳米粒子硫代巴比妥酸PB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