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向奎

作品数:45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文学
  • 10篇历史地理
  • 6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3篇墓志
  • 7篇行状
  • 6篇唐代
  • 5篇撰文
  • 5篇文体
  • 4篇文学
  • 3篇时间考
  • 3篇守选
  • 3篇唐墓
  • 3篇唐墓志
  • 3篇亲属
  • 3篇撰者
  • 3篇教学
  • 2篇代文
  • 2篇叙事
  • 2篇语文
  • 2篇中国古代文学
  • 2篇诗风
  • 2篇唐代墓志
  • 2篇文学意义

机构

  • 36篇石河子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新疆师范大学

作者

  • 38篇杨向奎
  • 1篇熊建军
  • 1篇李良
  • 1篇唐奥林

传媒

  • 8篇石河子大学学...
  • 3篇学术交流
  • 2篇中国文学研究
  • 2篇古籍整理研究...
  • 2篇兵团教育学院...
  • 2篇新疆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典籍与文...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文献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四川戏剧
  • 1篇伊犁师范学院...
  • 1篇伊犁教育学院...
  • 1篇科教文汇
  • 1篇教学与管理(...
  • 1篇枣庄学院学报
  • 1篇中北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5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亲属自撰墓志文的叙事特点及其文学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亲属自撰是指丧葬主持者或重要参与者不请托他人而自己为墓主撰写的墓志文或撰作过程。无论血缘还是伦理,成年子嗣都理应是父母丧葬的主持者,子为父母撰文的比例在亲属自撰中相应最高。亲属自撰有自愿和被迫两种情形,自撰者心中常有顾虑,这源自传统的避嫌自夸心理。因撰者与墓主情感深厚、关系亲密,又因与请托撰文的隐含读者存在差异,亲属自撰具有抒情浓郁、细节私密、隐含读者独特等特点。这些特点在深化墓志的抒情功能、促进墓志人物个性化以及催生墓志变体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文学意义。
杨向奎
关键词:叙事特点文学意义隐含读者
“床前明月光”之“床”的意象体系阐释
2005年
对李白诗《静夜思》中“床”的解释主要有三种:睡床、坐具、井栏。“床前明月光”之“床”的意象体系阐释为:从《静夜思》一诗主题出发,对月、霜、床三个意象的分析,从意象体系的角度,认为将“床”释为“井栏”更合诗意。
杨向奎
关键词:《静夜思》
唐墓志题书郡望的增多及其原因探析被引量:5
2012年
由于郡望既能"明厥氏所从出",又能区分政治等级和社会地位,魏晋至隋唐时期,在名前冠以郡望的风气非常流行。墓志题书郡望虽受争标郡望的社会风气影响,但并不与之完全同步。魏晋南北朝墓志很少郡望入题,唐代前期墓志题书郡望者保持在10%左右的低水平,开元前后题书郡望的墓志明显增多,天宝过后有过半之势。唐中后期题书郡望现象的普遍与士族迁出原籍葬归新贯的社会风气紧密相关,同时也受标榜门第的社会风气影响。其本质是魏晋崛起的士族政治社会向宋代以后的官僚政治社会变迁的世俗反映。
杨向奎
关键词:唐墓志
行状审覆及其请谥功能的实现
2024年
南北朝时期,司徒和尚书共同负责对私撰行状的审覆,根据对公撰行状审覆的惯例,司徒是此时审覆的主要承担者。随着“纤介之迹,皆属考功”时代的到来,行状的审覆权改由吏部考功来行使。纵观各代对行状的审覆,总体趋势是愈来愈严,为了保证内容的真实性,统治者采取了很多措施。审覆后的行状是拟谥、议谥、覆议的重要依据,有时可能会被强调到绝对的程度,但谥号的拟定却不会完全采用行状的记录,还要参考未记入行状的状主事迹。正常情况下,古人一直在朝着“定谥准行,必当其迹”的方向努力。行状所书内容要受到相关机构和个人的监督和影响。
杨向奎郭金斌
关键词:行状
吴伟业戏曲家形象的历史建构
2025年
吴伟业的戏曲因涉及易代文士的黍离之悲、出处抉择等敏感话题,满足了明清易代之际文人的期待视野,一经问世即享誉文坛。清初,时人将吴伟业及其戏曲与经典作家作品相提并论,标举出其优秀的戏曲家形象。晚清内忧外患,兴亡之感激增,吴伟业戏曲中的黍离之悲再度激起共鸣。“戏曲家吴伟业”摆脱依附式并论,确立了“本朝第一”的曲界地位。民国时期,西方纯文学观的引进、发展与小说、戏曲地位的空前提高,促进了戏曲史研究的兴起。吴梅首次将包含吴伟业戏曲在内的明清戏曲纳入古代戏曲史研究的范畴,并肯定吴伟业为清代曲家巨擘。郑振铎继之发掘了以吴伟业戏曲为代表的清代文人剧的历史价值,将吴伟业树立为纯正文人剧的先河作家。
杨向奎叶雨阳
关键词:文人剧戏曲家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材琐议
2019年
当前普通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所使用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主要有四个版本:朱东润主编、袁行霈主编、袁世硕主编、郁贤皓主编.四个版本的作品选,各有千秋.文章从选篇、注释、附评等部分对四种作品选进行比较,以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进行取舍互补.
杨向奎赵彬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作品选比较教学
乾隆西域纪功碑撰文立碑时间考辨被引量:1
2020年
平定西北叛乱,是清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事件。事后,乾隆皇帝撰写了七通纪念胜利的碑文,然而受制于多种因素,在边疆勒铭的实际时间推延甚久,不能以碑文落款日期为准的。碑文中叙述的一些事件也与落款时间相抵牾。刊铭刻石时间的延迟,突破了汉唐西域纪功碑"即时性""现场性"的书写特征。作者身份的变化,使得西域纪功碑的制作作为一种政治文化手段,确立了新疆旧土新归的基本事实,以及对新疆政治管理的合法性。
杨向奎张蒙
关键词:乾隆
明代宦官墓志“天子家奴”形象的建构被引量:1
2019年
“宦官”是封建社会官僚体系中的特殊成员,其墓志中政绩、吏能等部分的撰文方式与普通官员墓志大致相同。但宦官刑余之人、天子近臣之身份特点,使其墓志中的德行书写得到强化,这主要通过美化宦官侍奉君主与皇室成员时表现出的忠、慎、勤、恭等品质和强调后者对前者的诸般倚重与恩宠来体现。这种地位落差极大又异常美好和谐的主仆关系也成为志文展开叙事的一条重要线索。这种撰文特点明前便已显露,在明代大量宦官墓志中则更为突出和普遍。明代宦官墓志“天子家奴”形象构建背后也隐含着明代特殊的时代因素。
杨向奎唐忠明
关键词:明代
山穷水尽后 柳暗花明时——《诗经·关雎》第三章新解
2005年
该文通过对《关雎》一诗的分析,认为诗的第三章不是写"君子"既得"淑女"或在想象中得到,而是写"君子"在苦苦相思以后终于想出了追求到"淑女"的方法。
杨向奎熊建军
关键词:《诗经》《关雎》
唐墓志文中“妻生而见书”现象略论
2013年
唐代墓志中的妻生而见书经历了一个逐渐增多的过程,这与"唐代士族之中央化"及唐代中后期重外任的仕宦风气都密切相关。迁入城市的士族疏远了与本家的联系,在无子嗣可以主持葬事的情况下,妻就被推到了事情的前沿;外任官员的增加了士人卒于任所、旅途的概率,因归葬的艰难,即使有子,妻仍在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妻在其夫丧葬中作用重要,自然就增加了墓志中妻生而见书的机会。文体总是在诸多历史"细节"的影响下,以某些特定情形的出现为契机开始演变的,唐墓志妻生而见书的演变过程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规律的存在。
杨向奎
关键词:唐墓志文体演变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