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丽君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干细胞
  • 2篇肝癌
  • 2篇肝癌SMMC...
  • 2篇大豆黄酮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学习记忆
  • 1篇学习记忆力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痴呆
  • 1篇血管性痴呆小...
  • 1篇增殖
  • 1篇酸酶
  • 1篇酸性肽
  • 1篇人肝
  • 1篇人肝癌
  • 1篇肿瘤
  • 1篇肿瘤干细胞
  • 1篇猪骨

机构

  • 4篇郑州大学

作者

  • 4篇安玉会
  • 4篇杨丽君
  • 3篇贺司宇
  • 3篇宋丹
  • 2篇沈永杰
  • 1篇张超
  • 1篇胡博文
  • 1篇毛红利
  • 1篇徐衍
  • 1篇马乾坤
  • 1篇赵岩
  • 1篇李莉
  • 1篇石晓娟
  • 1篇刘梦
  • 1篇孙静蕾

传媒

  • 2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河南职工医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豆黄酮对肝癌SMMC7721细胞及其CD^(133)肿瘤干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大豆黄酮对肝癌SMMC7721细胞及其CD133肿瘤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肝癌SMMC7721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大豆黄酮,在24、48和72 h的时间点上,用MTT法测定大豆黄酮对肝癌SMMC7721细胞的抑制生长率。另外,将培养的细胞与CD133蛋白荧光素一抗标记混合,37℃孵育反应20 min,在525 nm波长下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大豆黄酮对于肝癌SMMC7721细胞在24、48和72 h内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抑制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经大豆黄酮处理24 h后,CD133肿瘤干细胞的数量也显著减少。结论:大豆黄酮不仅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而且也具有抑制CD133肿瘤干细胞增殖的作用。
安玉会宋丹杨丽君毛红利张超
关键词:大豆黄酮肿瘤干细胞MTTCD133
大豆黄酮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己糖激酶活性和癌干细胞CD133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大豆黄酮对肝癌SMMC7721细胞糖代谢和癌干细胞CD13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肝癌SMMC7721细胞并用大豆黄酮处理。MTT法测定细胞的成活率,用试剂盒法测定人肝癌SMMC7721细胞中的己糖激酶活性,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癌干细胞CD133蛋白的水平。结果大豆黄酮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可降低人肝癌SMMC7721细胞中己糖激酶活性和癌干细胞CD133蛋白的水平。结论大豆黄酮能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降低人肝癌SMMC7721细胞中己糖激酶活性和癌干细胞CD133蛋白的水平。
徐衍沈永杰安玉会杨丽君马乾坤李莉胡博文石晓娟孙静蕾刘梦贺司宇
关键词:大豆黄酮BLOT
酸性肽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力和脑组织APP、BACE和tau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酸性肽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学习记忆力及脑内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分泌酶(BACE)及tau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小鼠给予高脂食物灌胃、颈动脉局部缺血及再灌注手术,建立VD小鼠模型,随后分别灌胃生理盐水(模型组)、0.3g/kg脑复康(脑复康组)和20、40和80mg/(kg·d)的酸性肽(低、中及高剂量酸性肽组),1次/d,共15d。用跳台试验检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APP、BACE及tau蛋白的表达。结果:6组小鼠学习能力跳台实验错误次数及受电击时间、记忆能力跳台实验错误次数及受电击时间及脑组织APP、BACE及tau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6.544、2.991、11.179、6.100、484.218、59.317和40.448,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低、中剂量酸性肽组小鼠学习及记忆能力提高(P<0.05)。3个酸性肽组APP及BACE表达水平降低(P<0.05),低、中剂量酸性肽组与对照组比较,tau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宜剂量的酸性肽可通过降低VD小鼠脑内APP和BACE的水平,改善其学习记忆力。
安玉会宋丹赵岩贺司宇杨丽君
关键词:酸性肽Β-分泌酶TAU蛋白小鼠血管性痴呆
猪骨蛋白对骨质疏松大鼠血中AKP和OST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猪骨蛋白对骨质疏松大鼠血中碱性磷酸酶(AKP)和骨钙素(OST)水平的影响。方法:取3月龄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阳性对照组(C组)、200 mg骨蛋白组(D组)1、00 mg骨蛋白组(E组)5,0 mg骨蛋白组(F组)。A组大鼠灌胃2.5 ml/d生理盐水,其它各组大鼠2.5 ml/(kg.d)肌肉注射地塞米松,2次/周,共6周造成骨质疏松模型。之后,A和B组灌胃5 ml/d生理盐水,C组灌胃300 mg/(kg.d)接骨7厘片,D,E,F组分别灌胃200 mg/(kg.d),100 mg/(kg.d),50 mg/(kg.d)猪骨蛋白。12周后取血测AKP和OST水平。结果:C,D,E,F组AKP和OST水平均比B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猪骨蛋白降低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中AKP和OST水平。
安玉会杨丽君沈永杰宋丹贺司宇
关键词:骨质疏松猪骨蛋白碱性磷酸酶骨钙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