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鹤永
- 作品数:30 被引量:293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苏北中古生界束状地震方法攻关试验进展
- 中古生界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是江苏油田极其重要的后备战场,受复杂地质构造运动等因素的影响,资料品质相对较差,为此江苏油田持续在方法上进行攻关研究。本文在分析近年江苏油田中古地震方法攻关的基础上,依托2021年盐城三维资料...
- 丁建荣刘昕雨李鹤永薛永安镇晶晶
- 关键词:中古生界
- 柴西地区地温-地压系统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被引量:14
- 2006年
- 柴西地区地温梯度分布范围为每百米2.0-4.5℃,平均值约为每百米3.1℃。在2 300 m深处开始发育异常高压, 压力系数最高可达2.0。按照地层压力系数及地温异常的分布区间,柴西地区温压系统在平面上划分为高温高压等9个分区,在纵向上分为上部常压型温压系统及下部超压型温压系统。上、下两套温压系统流体能量差较大,油气垂向运聚能力较强,易于在温压系统分界面附近聚集成藏。平面上,油气藏基本位于流体能量相对较低的分区内,高流体能量区也有油气藏分布,但大多为封闭保存条件好的岩性及构造-岩性等原生油气藏。现今温压系统特征表明,深层高压型温压系统油气封闭条件好,赋存有大部分油气资源,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 李鹤永刘震党玉琪李潍莲梁全胜张永庶
- 关键词:地层温度地层压力油气运聚柴达木盆地
-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分布被引量:5
- 2007年
-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沉积以近物源、多物源的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特征,岩性横向变化大,各种砂体岩性圈闭十分发育;构造活动强烈且具多期性,形成多种地层、裂缝、复合型隐蔽圈闭以及隐伏的构造圈闭.充足的油源为该区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晚期生烃保证了后期形成的裂缝型隐蔽圈闭也可成藏.分析柴西地区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条件,认为柴西地区隐蔽油气藏类型多,分布广,蕴藏储量大,具有相当大的勘探潜力.
- 李鹤永刘震陈艳鹏党玉琪杨雪峰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西部隐蔽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地层油气藏
-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晚期成藏特征被引量:31
- 2007年
-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盐湖相烃源岩成熟期为晚第三纪,成烃期相对较晚;盆地西部大部分构造圈闭是在晚第三纪末—第四纪形成,只有少数构造圈闭是在早第三纪末期形成,总体上讲构造圈闭形成比较晚;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测定结果表明,盆地西部油气藏存在两次充注,第一次是在晚第三纪早期,第二次是在晚第三纪末期,充注期次相对比较晚;对成藏期次综合分析后确定盆地西部油气成藏时期比较晚,为柴达木盆地油气藏形成的一大特点.
- 刘震党玉琪李鹤永高先志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烃源岩圈闭晚期成藏
- 苏北盆地高邮-金湖凹陷古近系阜宁组细粒沉积岩纹层特征与成因被引量:17
- 2020年
- 深水细粒沉积物不仅可作为烃源岩,也可成为非常规油气的储集层。以苏北盆地高邮-金湖凹陷古近系阜宁组阜二段半深湖-深湖水平层理细粒沉积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高精度厘米级岩心观察描述、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微量元素测试及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了岩石纹层特征并尝试探讨其成因。结果表明:高邮-金湖凹陷阜宁组二段半深湖-深湖细粒沉积岩岩性复杂,多种物质组分的混合及叠置形成了不同颜色的纹层。水平层理可根据纹层厚度进一步分为薄纹层状和厚纹层状2类沉积构造,两者的宏观与微观结构、物质组成等均存在差异。纹层成因复杂,但主要受形成和保存2个方面因素影响。在纹层形成过程中,各物质组分的产生与沉淀均具有季节性意义;纹层的保存主要与水体深度有关。
- 李维朱筱敏段宏亮李鹤永刘世丽
- 关键词: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金湖凹陷阜宁组纹层
- 柴西南区古近系岩性圈闭形成期次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从岩性圈闭的形成机理出发,应用综合泥岩排替压力、砂岩孔隙度和盆地演化史的定量方法分析了柴西南地区古近系的岩性圈闭的形成期次.首先通过岩心分析法、测井孔隙度-含油饱和度交汇图版法及采油强度分析法等方法确定的含油储层的临界孔隙度来分析储层的有效性,其次根据泥岩盖层封盖能力综合评价参数等级确定的盖层临界排替压力分析盖层的有效性,再次结合盆地埋藏演化史定量分析了岩性圈闭形成期次.结果表明,柴西南区岩性圈闭的形成具有早期性和多期性的特点.
- 陈艳鹏刘震李鹤永党玉琪
- 关键词:岩性圈闭
- 湖相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发育模式——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深凹带戴南组为例被引量:31
- 2016年
- 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深凹带戴南组一段—戴南组二段五亚段为研究对象,以岩心精细观察和岩石薄片镜下鉴定为主要手段,结合测录井资料解释等描述重力流沉积特征和岩相特征,综合考虑沉积特征、形成过程、支撑机理及沉积机理等因素划分重力流类型,根据古构造和古地理背景、重力流类型和转化特征综合分析建立重力流发育与转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高邮凹陷深凹带戴南组主要发育碎屑流、浊流和液化流3种沉积物重力流和滑动-滑塌这一重要的斜坡沉积物重力流触发机制;其中以碎屑流最为常见,根据其沉积物粒度构成特征划分为砾质碎屑流、砂质碎屑流和泥质碎屑流,根据其物质来源划分为外源型碎屑流和内源型碎屑流。识别出8种重力流沉积岩相和4类重力流沉积典型岩相组合。建立了不同物源条件下的重力流发育与转化模式,包括断阶带物源方向的双断阶混源型、多断阶混源型和斜坡带物源方向的内源型模式。断阶带重力流来自物源老山,以砾质碎屑流、砂质碎屑流、泥质碎屑流、浊流为主,所属沉积相类型包括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湖底扇;斜坡带重力流物源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物,以滑动-滑塌、液化流、砂质碎屑流、浊流为主,形成风暴浪基面之上的事件沉积体和深湖区的湖底扇。
- 袁静梁绘媛梁兵董道涛闵伟宋璠李鹤永
- 关键词:重力流碎屑流发育模式高邮凹陷
- 苏北盆地扭张构造体系特征、演化与控油作用
- 邱旭明陈伟李鹤永段宏亮杨立干巢越熊学洲张雅君程海生裴然钱诗
- 长期以来,拉张断陷模式一直主导着苏北盆地油气勘探思路,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拉张模式下的有利勘探空间越来越小。伴随扭动构造现象不断被揭示,开始尝试探索扭张构造体系新模式并指导勘探实践,在拉张模式的禁区挖掘出多个扭张构造体系...
- 关键词:
- 关键词:油气勘探
-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地温—地压系统演化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被引量:14
- 2006年
- 综合考虑时间和埋深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采用孔隙度双元函数模型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以下简称柴西地区)的地层古埋深、古压力进行了恢复,并结合其它研究成果再现了该区两个主要成藏期的地温—地压系统,分析了地温、地压及温压系统的演化特征。将流体势分析与地温—地压研究相结合,分别从定性、半定量到定量,从剖面到平面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地下流体动力场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探讨了柴西地区油气成藏的特点和规律。发现柴西地区在主要成藏期(中新世中期和上新世末期)都发育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其中,上新世末期的温压系统油气垂向运聚能力较强。在温压系统平面分区内,油气藏基本位于能量相对较低的分区内,高能区也有油气藏分布,但都是封闭及保存条件好的岩性或古构造等原生油气藏。同时论证并提出柴西地区未探明储量主要位于深部高压型温压系统内,深层油气藏勘探应是该区今后重要的勘探领域。
- 李鹤永刘震党玉琪马达德张永庶张延华陈艳鹏
- 关键词:流体势油气运聚柴达木盆地西部
- 苏北盆地深层油气富集机理及勘探关键技术
- 2025年
- 深层油气勘探领域是苏北盆地重要接替阵地,但深层储层物性整体较差、油气富集机理认识不清及有效储层预测不能满足勘探需求等问题制约了深层领域油气拓展。为了明确深层油气富集机理、攻关勘探关键技术并指明未来攻关方向,从高邮、金湖等油气富集凹陷勘探发展形势及深层领域的油气资源潜力研究入手,结合深层储层物性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开展了深层油气赋存条件、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等研究,建立了异常高压与浮力混合驱动阶梯状输导油气、异常高压驱动断层和砂体输导油气及早期油气充注成藏后期致密型3种深层油气富集成藏模式,明确了深层油气富集机理,并针对储层展布不清、富集区带不明及有效储层识别精度不高等勘探难题,开展了技术攻关,形成了“相控指数法”深层储层分级评价、“油气储层充注势能”油气富集程度判别及“叠前-叠后”多属性有效储层预测等深层勘探关键技术。这些研究成果为深层油气勘探领域拓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在斜坡带、断裂带及深凹带等深层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勘探进展,实现了深层油气勘探拓展,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深层油气领域勘探攻关方向,继续巩固并扩大深层领域勘探成果,为油田增储上产提供支撑。
- 朱相羽于雯泉张健伟李储华李鹤永
- 关键词:深层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