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平
- 作品数:15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傩面具中的宗教意识与民俗内涵被引量:7
- 2012年
- 面具作为傩戏艺术的表征,它形象地凝聚着傩文化所体现的原始崇拜意识、宗教意识和民俗意识。傩面具作为神灵的载体,体现了傩文化与巫、道、佛等多种宗教文化的相互渗透,在其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更是与各地的民风民俗紧密融合,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广大的群众基础,凝聚着民间艺人的智慧和心血,是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瑰宝。
- 李海平
- 关键词:傩面具宗教意识民俗
- 中国傩文化的发端和流变被引量:8
- 2010年
- 傩是一种古老的驱鬼逐疫的巫术仪式,是原始巫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至明清,傩文化经历了由单纯的宗教性质逐步过渡到宗教性质与娱乐精神相结合的历史,其表演形式也经历了傩祭——傩舞——傩戏的衍变过程。
- 李海平
- 关键词:傩文化原始巫术历史流变
- 从“隐含的读者”看耽美小说与同志文学
- 2022年
- 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作者总是以“隐含的读者”为“超验范型”来进行文本的构建和具体化。同志文学在“隐含的读者”之预设和导向下,以丰富而深刻的主题意蕴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鲜明的写实风格。而耽美小说作为女性向文学类型,以“腐女”为接受基点,以“唯美”为原则,“唯爱”为基准,呈现出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二者的文化内核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 李海平
- 中西方不同文化语境中的“身体写作”被引量:1
- 2014年
- "躯体写作"是西方女性主义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产生和西方女权运动密切相关。19世纪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文论传入中国,"躯体写作"对当代中国女性作家的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女权运动背景的缺失和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使中国当代女性的"身体写作"背离了西方女性主义者提出的"躯体写作"的初衷,甚至走向了故意迎合男性文化的误区。
- 李海平
- 关键词:躯体写作
- 中国网络文学的文本发展轨迹被引量:1
- 2020年
- 中国网络文学发展二十年来,文本表达经历了从初期叛逆性、理想性的青春物语,到市场轨道下类型化、模式化的商业写作,再到如今多元化、精品化的创作追求,在尝试中不断突破、创新,实现其蕴藏的各种可能性。而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年青一代阅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在当前中国文学发展格局中发挥着自己独到的作用。
- 李海平
- 关键词:中国网络文学
- 陇南当代文学的发展概况与主题抒写
- 2021年
- 建国以来,在几代文化人的不懈努力下,陇南文学获得了蓬勃发展,形成了成熟的创作群体,文学作品的数量和艺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突破,在甘肃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从主题抒写来说,陇南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人文历史文化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陇南文学的建构,陇南作家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摹、历史文化的感怀、风土民情的描写和时代变革的记录抒发了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讴歌,传达着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文化内涵。
- 李海平刘烜
- 网络耽美小说:“唯美同志”还是“伪同志”
- 2016年
- 耽美小说与同志文学虽然都是以男男爱情为描写对象,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耽美小说的创作群体和接受群体均以女性为主,属于"女性向"的文学类型。在创作风格上体现出耽溺于"美"的特征,其文本内核渗透的依然是传统的女性婚恋观。因此,耽美小说本质上是女性借"同性之爱"来建构的理想爱情的典范形态,是一种"伪同志"文学。
- 李海平
- 关键词:女性言说
- 网络小说的创作模式被引量:1
- 2015年
- 网络小说的创作有其自身的特质。与传统小说相比,网络小说在题材的选择上有明显的类型化倾向,显示出独特的时代性;在叙事上,网络小说表现个性,突出浪漫化的效果;网络作家还通过别出心裁的番外篇实现了文本的多向延伸;网络小说自由连载,作者与读者亲密互动,调整了长久以来形成的作者与读者的固定关系。
- 李海平
- 关键词:网络小说类型化浪漫化互动
- 论高山戏剧目的叙事内容和主题思想
- 2023年
- 武都高山戏作为甘肃省独有的特色剧种之一,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当地的民间祭祀、传统社火及歌舞表演中孕育、演变而成,发展至今,积累了一大批优秀的表演剧目,既有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戏,也有宣扬传统道德信仰的民间故事戏,以及反映社会万象和人生百态的生活戏。这些剧作不仅满足了底层人民的教化和娱乐等精神需求,也是社会生活、历史变迁的独特记忆。因此,从文学叙事和思想内容的角度切入,对于深入认识和把握民间小戏的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 李海平
- 关键词:高山戏剧目叙事内容主题思想
- 网络文学文本的阶段性特征探究被引量:1
- 2020年
- 中国网络文学诞生二十年来,经历了从初期的自由抒写、免费阅读到利益驱动下的商业化写作和付费阅读,再发展到当前以IP开发为中心的全版权运营模式。随着商业化程度的逐步加深,中国网络文学的文本也经历了从初期叛逆性、理想性的“70后”青春表达,到类型化、模式化的“80后”娱乐狂欢,再到如今多元化、精品化的创作趋向,一代又一代的网络写手们在尝试中不断突破、创新,实现着其潜藏的各种可能性,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年青一代阅读视野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在当前中国文学格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李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