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菊
- 作品数:40 被引量:168H指数:7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国外小麦种质资源抗白粉病和赤霉病评价被引量:2
- 2015年
- 为了拓宽和丰富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提高小麦抗性、产量和品质,对国外引进的122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温室苗期和田间成株期抗白粉病、抗赤霉病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有4份材料苗期和成株期对白粉病均表现为免疫,3份材料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为高抗,11份材料具有明显的成株期抗性;有3份材料对赤霉病表现为高抗,10份材料为中抗,其中有4份材料兼抗白粉病和赤霉病。整体而言,埃及和津巴布韦材料白粉病相对抗性较好,来自墨西哥国际玉米改良中心的大部分材料成株期具有白粉病抗性,这些材料对于改善中国小麦对白粉病和赤霉病的抗性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
- 杨立军朱展望汪华张学江佟汉文李明菊焦春海
- 关键词:小麦种质资源抗病性
- 高产抗病广适小麦新品种国审“云麦53”的选育及应用
- 于亚雄施立安王志伟程加省杨金华黄锦和立宣杨俊华杨兆才吉勇李明菊
- 云南占了2/3的山地、旱地以及立体气候限制了小麦生产。项目组针对云南小麦生产长期缺乏抗性强、产量高、大面积推广的突破性品种,利用多年创制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的优异高代材料与云南生产上丰产性好、抗性强的品种进行杂交,并采用异地...
- 关键词:
- 关键词:小麦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 云南小麦品质改良亲缘材料成株期抗条锈性评价被引量:5
- 2006年
- 为了从小麦种质资源、品质改良与种质创新中获得抗条锈病的后代材料,采用条中31、条中32、水源11-14、Hybrid46-7和Hybrid46-8等条锈菌多小种混合菌系,对18份由不同省份引进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及63份云南地方小麦分别进行3年和2年的成株期人工接种鉴定,并对其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丰优2号、鲁植79-1、辽春10号、新春5号、皖麦18、安农2号、小偃6号和中优16号等8个国内引进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表现出高度慢锈特性,可作为云南小麦育种与地方小麦品质改良的优异抗源亲缘材料;63份云南地方小麦中,33份表现免疫,1份表现高抗,1份表现中抗,27份表现高度慢锈,1份表现中度慢锈。
- 李明菊伍少云
- 关键词:种质资源抗条锈性
- 抗生素类药剂防治烟草野火病应用研究被引量:10
- 2000年
- 应用兽用抗生素青霉素钾、四环素、硫酸链霉素等, 室内采用抑菌圈法测定毒力, 室外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结果, 室内对烟草野火病菌株的毒力较强, 可与农用链霉素相媲美。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与室内一致, 对野火病防效达60% 左右。
- 王家银李明菊刘玉彬马云萍
- 关键词:抗生素野火病烟草药剂防治病害
- 2003~2004年云南省中部地区小麦条锈病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被引量:1
- 2005年
- 2003~2004年采自云南省中部地区的主要生产品种和重要抗源上的小麦条锈病标样52份,其鉴定结果基本反映了本年度云南省中部地区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的状况.共鉴定到9个小种和致病类型,有条中32号,条中31号,Hybrid46-8,-7,-5,-4,水源11-14,-12和洛13-8.条中32号和Hybrid46-7为主要流行小种,条中32号位居第一,出现频率为48%,其次为Hybrid46-7(24%),Hybrid46-4和Hybrid46-5的出现频率相当(6%),为一般流行小种,出现频率较高的还有Hybrid46-8,水源11-14和洛13-8,其它为稀有小种和致病类型.抗锈育种应以条中32号和Hybrid-7,-5,-4为主要对象,兼顾Hybrid46,水源11和洛13的其他致病类型.
- 邬琰李明菊范静华朱有勇
-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病菌生理小种致病类型抗源抗锈
- 1998~1999年云南省小麦条锈病生理小种监测结果被引量:3
- 2000年
- 对采自云南各地的 86个标样的监测发现 ,与其它生理小种相比 ,条中 2 5号、水源 11致病类群中的类型 3、类型 11、类型 13有较高的出现频率。依次为 4 65%、 19 77%、 2 0 93 %、33 72 %。是当前的流行小种 。
- 李明菊毕云青
-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生理小种
- 一种用于小麦锈菌孢子采集的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小麦锈菌孢子采集的装置,包括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下压板一端固定有一根竖直滑竿,所述上压板套设在滑竿上且可以沿着滑竿滑动;所述下压板与设置滑竿一端垂直的侧面设置有与下压板可拆卸连接的孢子收集盒,所述...
- 李明菊李昊星杨韶松张庆丁明亮
- 文献传递
- 农家肥与化肥梯度减施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为探索出云南小麦施肥的最佳模式,筛选出科学合理的小麦施肥方法,减少麦田化肥施入量,提高小麦化肥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并为小麦绿色栽培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以底肥尿素、复合肥、硫酸钾与猪粪配置处理,进行小麦梯度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量的基础上,减施20%处理小麦产量最高,达7210.05 kg/hm^(2),增效最大,达3550.51元/hm^(2);减施20%、40%及60%处理的小麦产量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减施60%的处理使小麦能获得7035 kg/hm^(2)的较高产量,而且化肥投入仅为1170元/hm^(2),农户增加纯收入1988.40元/hm^(2),增收最多。
- 任孝忠李惠吉邹俊超杨文贵李明菊程加省
- 关键词:农家肥小麦
- 云贵地区引起小麦赤霉病的镰孢菌鉴定及致病力测定
- 2025年
- 镰孢菌是引起小麦赤霉病的主要病原。为了解导致云贵地区小麦赤霉病的镰孢菌组成及其致病力,对2023年9月份从云贵4州9县市夏季种植小麦和自生麦苗上采集的赤霉病穗标样进行了镰孢菌分离,用特异性引物F16F/R扩增初筛菌株EF-1α基因并进行测序,对不同种镰孢菌的代表性菌株进行了室内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和田间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在云贵地区小麦赤霉病样品中共分离到95株镰孢菌,分属于7个种,其中33株为南方镰孢菌(Fusarium meridionale),占分离菌株总数的34.7%,为该地区小麦赤霉病的优势种;其次为22株亚洲镰孢菌(F.asiaticum)和22株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均占分离菌株总数的23.2%;再次为9株布氏镰孢菌(F.boothii),占分离菌株总数的9.5%;检测到6株木贼镰孢菌(F.equiseti)、2株燕麦镰孢菌(F.avenaceum)和1株为蒲苇镰孢菌(F.cortaderiae)。不同种镰孢菌的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存在差异,燕麦镰孢菌的菌丝生长速率最低,但产孢量最高;南方镰孢菌和禾谷镰孢菌的致病性最强,燕麦镰孢菌的致病性最弱;同种镰孢菌的不同菌株间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和致病力亦存在差异。由此说明南方镰孢菌为云贵麦区小麦赤霉病的优势种,存在高比例的布氏镰孢菌(9.5%),均属国内首次报道。
- 张意巧刘美玲龚双军曾凡松李明菊陈文尹军良杨立军袁斌
-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优势种致病力
- 小麦条锈菌DNA微量高效提取及AFLP检测
- 通过对0.5mg、1.0mg、2.5mg、5.0mg、7.5mg、10.0mg 6个菌量梯度的条锈菌夏孢子进行DNA微量提取研究,结果表明:DNA浓度与菌量呈正相关,0.5mg的条锈菌夏孢子可提取到69.0ng/μl浓度...
- 李明菊刘太国陈万权高利周益林段霞瑜
-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DNA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