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娟

作品数:101 被引量:381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卫生厅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4篇医药卫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2篇动脉
  • 28篇心肌
  • 27篇介入
  • 24篇冠状
  • 24篇冠状动脉
  • 22篇心肌梗死
  • 22篇梗死
  • 18篇血压
  • 17篇介入治疗
  • 16篇高血压
  • 16篇冠状动脉介入
  • 15篇血管
  • 13篇替罗非班
  • 13篇经皮冠状动脉...
  • 13篇急性心肌梗死
  • 12篇动脉介入治疗
  • 12篇冠脉
  • 10篇心病
  • 10篇冠心病
  • 9篇预后

机构

  • 85篇河南科技大学...
  • 15篇河南科技大学
  • 4篇华北煤炭医学...
  • 3篇苏州大学
  • 3篇无锡市第一人...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河南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南阳医学高等...

作者

  • 100篇李志娟
  • 64篇董平栓
  • 44篇杨旭明
  • 29篇王绍欣
  • 29篇王可
  • 23篇李转珍
  • 22篇王红雷
  • 22篇杨喜山
  • 19篇杜来景
  • 16篇邢适颖
  • 15篇汪砚雨
  • 12篇闫鹏
  • 11篇范喜梅
  • 9篇刘威
  • 9篇尚喜艳
  • 8篇刘孝民
  • 8篇李治国
  • 8篇李春燕
  • 7篇赵玉伟
  • 6篇朱继红

传媒

  • 7篇中国心血管病...
  • 5篇中国煤炭工业...
  • 5篇陕西医学杂志
  • 4篇中国医学前沿...
  • 3篇中国介入心脏...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临床荟萃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山东医药
  • 3篇河南医学研究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中国实用医刊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2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8篇2012
  • 10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14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产与进口药物支架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置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与置入进口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行PCI治疗的患者...
汪砚雨董平栓杨旭明王绍欣杨喜山李志娟朱继红王红雷韩延辉王可闫鹏李道鳞李转珍尚喜艳范喜梅
关键词:冠状动脉内冠心病洗脱支架糖尿病患者疗效对比观察
文献传递
无湿化中低流量吸氧预防心血管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无湿化中低流量吸氧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寻求良好的吸氧方式,以降低肺部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心血管疾病患者34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8例患者实施常规湿化吸氧,观察组173例患者实施无湿化吸氧,分别于开始吸氧后2、4、6、8、10、12、24、48 h通过鼻导管进行细菌培养,于吸氧开始后24、48、72 h调查两组患者鼻腔和口咽部干燥程度。结果开始吸氧后2h两组患者导管均无细菌检出,4h观察组鼻导管仍无细菌检出,对照组细菌检出阳性率为1.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始吸氧后6、8、10、12、24、48 h对照组患者鼻导管细菌检出阳性率为4.16%~63.69%,观察组为0.58%~1.73%,观察组细菌检出阳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始吸氧后24、48、72 h两组患者鼻腔和口咽部干燥程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无湿化中低流量吸氧较湿化吸氧可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而不增加患者的不适感。
李转珍刘瑞卿尤炎丽董璠郭莎莎李志娟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肺部感染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入选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20)。试验组以微量泵持续泵入替罗非班,对照组以微量泵持续泵入肝素。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疗程均为2~3d。观察2组心电图改变、血小板聚集率、主要终点事件(顽固性缺血状态、再发心肌梗死和死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明显好转(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有下降趋势,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罗非班对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王绍欣董平栓李转珍杨喜山汪砚雨李志娟闫鹏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择期PCI中应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行择期PCI的AMI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术中使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照组40例,行常规PCI的患者。比较两组间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率、术后冠脉血流灌注水平(TIMI分级)、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术后1月经心脏彩色超声测定的心功能、1年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TIMI3级血流发生率、TMP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月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E峰/A峰﹤1的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再梗死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两组在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择期PCI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邢适颖董平栓王红雷李志娟张辉峰杨旭明王绍欣翟秋玲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栓抽吸替罗非班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肌酸肌酶及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片(20 mg/片)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肌酸肌酶(CK)、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
朱继红董平栓杨旭明王绍欣杨喜山汪砚雨李志娟王红雷韩延辉王可闫鹏李道鳞杜来景邢适颖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冠心病患者肌酸肌酶肌钙蛋白反应蛋白同工酶
文献传递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AMI患者340例,均行急诊PCI,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1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直接行PCI的1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水平(TIMI分级)、心肌灌注水平(TMP分级),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住院期间再梗死、梗死相关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发生率、30d内的死亡率、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水平、心肌灌注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而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则明显减少;观察组在住院期间再梗死、目标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发生率、30d内的死亡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行急诊PCI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明显减少慢血流、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近期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董平栓邢适颖王红雷来利红李志娟李春燕
关键词: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栓抽吸导管替罗非班
银杏叶片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机制
2025年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3信号通路分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96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曲美他嗪组和银杏叶片组,每组32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包括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力衰竭相关生物生物标志物(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以及PBMCs中TGF-β1/Smad3通路关键分子(TGF-β1、Smad2、Smad3、Smad7)的mRNA相对表达量,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心脏指数和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曲美他嗪组和银杏叶片组,且曲美他嗪组高于银杏叶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曲美他嗪组和银杏叶片组,且曲美他嗪组低于银杏叶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低于曲美他嗪组和银杏叶片组,且曲美他嗪组低于银杏叶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PBMCs中TGF-β1、Smad2、Smad3的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曲美他嗪组和银杏叶片组;Smad7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曲美他嗪组和银杏叶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片联合曲美他嗪可显著改善老年CHF患者的心功能并减轻心肌损伤,其机制与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有关,为中西医联合治疗CHF提供了新策略。
贾魁李治国程翠婷李志娟刘瑞卿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银杏叶片曲美他嗪转化生长因子-Β1左室射血分数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择期PCI大面积STEMI患者术前应用IABP临床预后观察
2012年
目的研究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大面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发病12~72 h的STE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IABP组52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IABP组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床旁应用IABP 3~5 d。两组均于10~14 d后行冠脉造影及PCI术。评价梗死相关血管PCI术前及术后冠脉血流(TIMI)和术后4周心功能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IABP组PCI术前、术后TIMIⅢ级高于对照组,PCI术后4周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于大面积STEMI患者择期行PCI,早期应用IABP能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术后4周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改善心功能,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李志娟董平栓杨旭明刘威王可李治国赵玉伟靳国青李转珍李春燕
关键词: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机器学习在心肌梗死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2025年
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大部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细胞损伤或死亡[1]。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者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严重时可危及生命[2]。心肌梗死不仅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重大威胁,且使社会和经济产生巨大负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肌梗死患者的人数仍处于持续上升状态,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推算,目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病人数约1139万人,2002至2021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3]。
张燕茹李志娟罗世宁
关键词: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比伐芦定双途径给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1年
目的研究比伐芦定双途径给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脉介入术(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5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与研究组(63例),对所有患者均行PCI治疗。对照组接受经外周静脉给予比伐芦定治疗,研究组接受经外周静脉联合冠脉内给予比伐芦定注射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活化凝血时间(ACT)达标情况、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以及随访3个月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状况。结果对照组ACT达标率为91.94%(57/62),研究组ACT达标率为92.06%(58/6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TMP分级<3级者占17.74%(11/62),研究组TMP分级<3级者占4.76%(3/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ACE发生率为14.52%(9/62),研究组MACE发生率为3.17%(2/63),研究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出血率[6.45%(4/62)]与研究组[3.17%(2/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芦定经外周静脉联合冠脉内给药应用于ACS患者PCI治疗中,可有效恢复心肌微循环的再灌注,降低MACE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刘威李志娟邢适颖李春燕麻朴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脉介入术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